醫(yī)學雜志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0 01:25: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醫(yī)學雜志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醫(yī)學期刊微信公眾平臺運營分析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tǒng)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fā)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絡流量)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同時,也可以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臺”“語音記事本”等服務插件。截至2015年3月底,微信服務已經覆蓋全國范圍內90%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5.49億,用戶覆蓋達到200余個國家、可支持20余種語言[1]。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個,移動應用對接數量超過85000個,微信支付用戶則達到了4億左右[2]。由此可見,微信平臺有著非常強大的用戶群體以及發(fā)展?jié)摿?,如何在該平臺下實現科技類期刊,特別是醫(yī)學期刊發(fā)展運營的轉變與創(chuàng)新,已成為備受各方人員關注的問題之一。筆者針對醫(yī)學期刊微信運營模式以及相關問題做一梳理,供同人參考。

一、醫(yī)學期刊微信平臺應用背景

微信是微博浪潮興起之后再次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全新社會化媒體之一,無論是在傳播方式還是在傳播黏性方面,微信均較傳統(tǒng)媒體而言有著更好的優(yōu)勢與價值。近年來,大量傳統(tǒng)紙質媒體為求新、求進,而開始關注對微信平臺的應用,通過運營微信公眾賬號的方式吸納并穩(wěn)固用戶群體,在擴大自身影響力方面做出了積極且全新的嘗試。對于傳統(tǒng)科技類期刊而言,通過紙質途徑傳播信息以及在數據庫平臺支持下建設電子版期刊是目前可采取的兩種主要傳播方式。但上述兩種方式在具體應用中均存在受眾群體薄弱、信息傳播缺乏時效性,傳播地位過于被動等多種局限性[3]。因此,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如何探索并落實全新的傳播途徑已成為科技期刊在應對新發(fā)展形勢下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對于科技類期刊,特別是醫(yī)學期刊而言,微信平臺的應用還是一種相對新興的事物。2013年度,于中國知網平臺中以“科技期刊”+“微信”作為關鍵詞,所檢索出結果僅為3篇,2014年度所檢索出結果僅為7篇。數據反映現階段科技期刊中對微信平臺的應用還非常薄弱,除此以外傳統(tǒng)科技期刊、醫(yī)學期刊對待全新傳播途徑的態(tài)度還比較被動,沒有進入主動出擊的范疇下。但對于大眾期刊而言,對微信平臺的應用卻采取了快速跟進的策略,這反映了醫(yī)學期刊與大眾媒體在辦刊機制上存在非常巨大的差異[4]。因此,醫(yī)學期刊編輯人員更應當重視對自身信息篩選能力、整合能力、轉化能力的培養(yǎng),借鑒已有醫(yī)學期刊在微信平臺上的運營經驗,為醫(yī)學期刊如何搭載微信平臺實現發(fā)展提供參考與借鑒[5]。

二、醫(yī)學期刊微信平臺應用實例

(一)《中華醫(yī)學雜志》運營分析

微信用戶在關注《中華醫(yī)學雜志》微信公眾號后,第一時間由公眾號推送介紹消息“您好,感謝關注《中華醫(yī)學雜志》官方微信平臺!”,并介紹《中華醫(yī)學雜志》基本信息:“《中華醫(yī)學雜志》是中華醫(yī)學會會刊,創(chuàng)刊于1915年,為醫(yī)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周刊出版”,同時有《中華醫(yī)學雜志》相關的其他聯(lián)系方式,如新浪微博、刊物官網等。《中華醫(yī)學雜志》作為創(chuàng)刊歷史非常悠久的醫(yī)學類期刊之一,勇于打破老牌期刊過于保守的觀念,率先開通微信公眾號,并定期向關注用戶推送當期雜志文章目錄、文章摘要等相關信息。同時,還在微信公眾平臺的支持下,通過信息推送的功能面向關注用戶進行重點專題的宣傳工作。如2013年5月31日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推送與“世界無煙日”相關的論文薈萃專題,2013年6月6日推送與“全國愛眼日”相關的論文薈萃專題,2015年7月23日推送與“肝臟腫瘤消融”相關的專題報告,結合節(jié)日主題以及科學前沿知識,提供精煉的信息以及主題文章推送給廣大用戶,從而達到-110-2017年第1期總第44期知識宣傳的效果。除此以外,《中華醫(yī)學雜志》微信平臺針對推送內容進行了嚴格且深入的后期編排與制作,結合《中華醫(yī)學雜志》自身的知名度與權威性,從而在對用戶群體市場的搶占上取得了非常高的優(yōu)勢。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中華醫(yī)學雜志》微信公眾平臺對各種消息專題的推送頻率相對偏低,點擊量比較有限。

查看全文

研究論文應當重視實驗動物應用狀況的描述

[關鍵詞]研究論文實驗動物應用狀況

動物實驗是醫(yī)學研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人類疾病的調查和防治研究等諸多方面發(fā)揮著巨大作用。目前,國內外公認實驗動物質量的標準化與否直接影響著科學研究水平的高低,實驗動物水平應當與科學研究的水平相匹配。因此,人們愈來愈重視實驗動物的標準化問題。但是,醫(yī)學研究論文中對實驗動物應用狀況的描述尚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而描述的狀況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實驗動物應用的情況,也反映了科研論文的規(guī)范化程度[1],并進而影響論文的質量和交流。作者通過對《中華醫(yī)學雜志》、《中華內科雜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華病理學雜志》、《中華腫瘤雜志》、《中國病理生理雜志》、《中國應用生理雜志》、《解放軍醫(yī)學雜志》、《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和《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1991~1996年各期刊載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論文為例進行調查,并隨機抽檢了《RespirationPhysiology》、《EuropeanRespiratoryJournal》、《AmericanReviewofRespiratoryDisease》及《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中應用實驗動物的文章。填寫問卷,依文獻計量學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如下:

1.10種雜志文獻中呼吸疾病所占數量有明顯差異,平均占總量的12.93%。其中《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中呼吸疾病占80.31%,《中華內科雜志》中占11.57%,《中華腫瘤雜志》中占10.11%,《中國病理生理雜志》中占9.55%,比例較高?!吨腥A病理學雜志》中占7.96%,《中華醫(yī)學雜志》中占4.81%?!吨袊鴳蒙黼s志》中占5.54%。而《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中占3.73%,《解放軍醫(yī)學雜志》中占2.31%,《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中占2.53%,比例較小。

2.約有1/4的研究論文是通過動物實驗進行研究工作的,幾乎涉及呼吸系統(tǒng)的各種疾病,主要以阻塞性肺氣腫、肺原性心臟病、支氣管哮喘、呼吸衰竭、肺癌為主。幾種雜志不平衡,《中國病理生理雜志》所占比例高達75.25%,《中國應用生理雜志》所占70.27%,比例較高,《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為62.07%,《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為48.00%,《中華醫(yī)學雜志》為32.76%,《解放軍醫(yī)學雜志》為18.52%,《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為13.15%。而《中華內科雜志》和《中華腫瘤雜志》較少,分別為7.74%和8.60%。這與各雜志刊文的側重點有關。

3.理想的動物模型應是規(guī)范化的,能夠準確地重復再現。為此,應嚴格控制影響因素,力求一致性。影響復制的因素可分為兩大類:動物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動物因素包括遺傳因素、性別、年齡、疾病因素。環(huán)境因素包括營養(yǎng)、氣候、理化、居住因素。因此,研究論文中對這些因素均應描述。調查中發(fā)現文章標題作為研究核心,有39.08%的文章沒有注明實驗動物的種名,有些文章應用了不規(guī)范的俗名,如“大白鼠”、“小白鼠”等。24.43%的文章沒有交代實驗動物的品系、品種。57.47%的文章既不記敘實驗動物的來源,也不交代其遺傳背景。性別、年齡和體重因素,分別有31.32%、99.13%和13.79%的文章無記敘。一些文章實驗動物的數目偏少,不足以達到統(tǒng)計學的要求。有11.78%的文章甚至未提實驗動物的數目。當然,近交系動物可以突破統(tǒng)計學上的要求,但也必須滿足一定的數目。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4.動物實驗的條件:98.56%的文章根本不提及飼養(yǎng)方式,99.14%的文章對實驗環(huán)境未記敘,僅有1篇文章(占0.29%)提到了實驗動物的合格證。有5篇文章是應用裸鼠進行的實驗,其中僅1篇提及動物實驗條件。

查看全文

醫(yī)學論文標題的結構形式及英譯時應注意的問題

StructuralformsandlanguagetransferproblemsintranslationofmedicalarticletitlesfromChineseintoEnglish

【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internationalacademicexchange''''mostofthemedicaljournalsrequireEnglishtitlesattachedtothemedicalarticlestobepublished.TheawkwardtranslationoftitlesfromChineseintoEnglishsometimeswillconfusetheeditorsandconsequentlydirectlyaffecttheadoptionofthearticle.ThispaperaimsatprovidingsomeadvicetotheChinesemedicalresearchersonthetranslationofmedicalarticletitlesfromChineseintoEnglishbyanalyzingthemainstructuralformsandsomelanguagetransferproblemsinthetitletranslation.

【Keywords】medicalarticletitles;structuralform;translation

【摘要】隨著我國對外學術交流的日益加強,醫(yī)學刊物要求來稿附上英文標題.論文英文標題表意不清''''用詞不當''''往往使閱稿人費解''''直接影響稿件的采納.本文我們從標題的結構形式和英譯醫(yī)學論文標題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探討,旨在對廣大的學術研究者更好英譯自己的論文提供幫助.

【關鍵詞】醫(yī)學論文標題;結構形式;翻譯

0引言

查看全文

西文科技期刊態(tài)式分析

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在我國的呈現,最早能夠追溯到1887年創(chuàng)刊于上海的《博醫(yī)會報》(TheChinaMedicalMissionaryAssociation),它是由在上海的外國布道醫(yī)師成立的我國博醫(yī)會興辦,英文刊。其后還呈現了中、英文合刊的《約翰聲》(1889年)、法文的《徐家匯氣候磁氣查詢臺報》(1901年)、俄文的《防鼠疫通報》(1910年)等[1]。這些期刊盡管都是外國人在我國興辦的,但對我國西文科技期刊的發(fā)生起到了活躍的效果。特別是《博醫(yī)會報》,它直接催生了我國人自己興辦的中、英文合刊的《中華醫(yī)學雜志》;其在1932年和《中華醫(yī)學雜志》英文部分兼并,成為影響深遠的《中華醫(yī)學雜志(英文版)》。我國人獨立興辦的西文科技期刊呈現在辛亥革命之后,盡管比中文科技期刊晚了多年,但開展迅速,十數年間就生長為在國內外都有巨大影響、展示我國其時最高研討成果的舞臺。關于近代我國人興辦的西文科技期刊,前人的研討根本都是個案研討[2-6],本文將全面整理其存在的態(tài)式以及演進的進程,并深化探究其存在和開展的多方原因。

1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態(tài)式

1.1中、西文合刊。《國立武漢大學理科季刊》《東吳學報》《圖書季刊》《電機工程》等。我國近代中、西文合刊的科技期刊,大都選用前半部分中文、后半部分西文的編排方法,也有少量是中、西文混排(這種期刊的西文論文份額往往比較小)。期刊中所用西文也首要為英、法、德文,且大多數為英文。在表1所列刊物中,有兩個刊物值得注意:《麻瘋季刊》(TheLeperQuarterly)和《同濟醫(yī)學月刊》(Tung-ChiMedizinischeMonatsschrift)。其他中、西文合刊的刊物,其間文論文與西文論文的內容是不相同的,而這兩個刊物,其間文內容與西文內容相同?!堵榀偧究非鞍氩糠譃橹形模蟀氩糠譃橛⑽?,內容根本相同。而《同濟醫(yī)學月刊》,德文與中文內容不光相同,并且徹底同步:左半欄是德文,右半欄是德文的中文翻譯。1.2中、西文分刊?!肚迦A學報》(TheTsingHuaJournal),1915年由清華校園清華學報社興辦,分為中文和英文兩個版別距離出書。1915年至1919年出書的前4卷中,1,3,5,7期為英文版,第5卷的2,4,6,8期為英文版。其他各期為中文版。該期刊1920至1923年???,1924年復刊時,由于有老師和學生認為“清華學制,名為中西偏重,而實則偏重西文,故學生中文日薄西山”[7]而中止了英文版。1927年,該刊又改變?yōu)橹?、英文在同一期前后合排?.3西文???。我國近代首要的西文??绫?所示。除了表2中所列刊物,我國近代西文??€有《國立清華大學理科陳述》(英文)、《我國物理學報》(西文)、Yunnania(英文)、《科學記載》(英文)、《我國科學通訊》(英文)等。《我國生理學雜志》(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原則上可用中、英、法、德文字書寫,但實際上,除已故會員的中文列傳,該刊所發(fā)論文悉數是西文,且絕大多數論文都是用英文寫成,因而將該刊列入西文??!段覈鴶祵W學會學報》(Jour-nalofChineseMathematicalSociety)也是如此。我國近代西文???,根本都隸屬于北平研討院和中央研討院兩大研討院以及其時具有國際水平的幾個學會安排,比方我國地質學會、靜生生物查詢所等。其所刊發(fā)的論文,代表了我國近代各科學范疇里的最高水平,為我國科學界及我國科技期刊贏得了必定的國際位置。1.4合刊到??霓D化。《中華醫(yī)學雜志》(The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1915年11月創(chuàng)刊于上海,由上海中華醫(yī)學會編輯出書,中、英文合刊;1931年,中、英文分刊。1932年,《中華醫(yī)學雜志》英文版和《博醫(yī)會報》兼并,成為影響深遠的《中華醫(yī)學雜志(英文版)》,正式定名為TheChineseMedicalJournal?!痘瘜W工程》(ChemicalEngineering),1934年創(chuàng)刊于天津,由我國化學工程學會興辦。第1期即為中、英文合刊。1935年,為了便于國際溝通,進步學術位置,決議用英文宣布論文。但此后該刊所發(fā)論文并不滿是英文,有些期次中還有必定量的中文論文。因而,該刊從合刊到??霓D化并不徹底。

2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原因

2.1加強國際溝通,為我國科學界爭得一席之地。20世紀二三十年代,跟著我國科研體系的不斷開展與完善,一些學科,如地質學、生物學、生理學、醫(yī)學等最早鼓起,其科研成果達到了國際水準[6]。我國科學界開端尋求國際位置。翁文灝在《怎么開展我國科學》一文中提問:“當此國際科學猛進之中,我我國學術界貢獻幾何,方位怎么……”[8]我國學界要想在國際上爭得一席之地,最直接最有用的方法就是經過本國的科技期刊,把本國的科研成果推舉給國際??墒?,其時國際科學界的干流言語是西文,中文與我國科研相同,處于非常邊際的方位。因而,興辦自己的西文期刊,成了我國科學界的一致和唯一的挑選。正如謝家榮(1898—1966)在談及《我國地質學會會志》興辦時所說;“……因(《我國地質學會會志》)所載多為專門作品,為便于國際溝通計,率用英德法三國文字宣布,實為不得已之方法,非故為別具一格?!保?]一起,《化工》雜志在它的《本刊之旨趣與內容》一文中,講到《我國化學學會志》之所以挑選西文時說:“用西文宣布,期在國際化學界占得相當之位置……”[7]便于國際溝通,為我國科學界在國際爭得一席之地,是我國近代西文科技期刊興辦的最首要的原因。為達此意圖,這些西文科技期刊對論文的質量要求很高,所發(fā)論文不光代表了其時我國科學界的最高水準、并且具有較高的國際水平。例如《我國生理學雜志》(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對論文質量要求之高,以至于后來的我國科學院院士曾昭掄(1899—1967)在1935年感嘆道:“是項刊物,迄今仍為國內專門刊物中選材最嚴格者之一?!保?0]我國學者就是要用自己所興辦的西文科技期刊讓國際知道“我國民族,必能開展科學,而不行輕辱……以少量貧苦無力之學人,圖為國家民族,在國際學術同人中,博一稱贊,爭一口氣”[11]。2.2留住國內的高水平論文,招引國外論文。我國科學界挑選興辦西文科技期刊,還由于在其時,中文想要承載高水平的科技論文還很困難。從文言到文言,從豎排到橫排,新式標點的運用,公式術語的引進,近代我國科技論文文體在短時間內不斷得以演進,但遠未完善和老練。單就各學科中專業(yè)術語的中文定名就成為了中文科技論文寫作的一大絆腳石。“大學習于西文,中學安于故陋,巨師鴻儒,憚譯名之難,不愿以中文述作。后起風從,遂皆袖手……”[7]并且,其時從事科學研討的主體,都是留學歐美的留學生,他們關于老練的西文科技文體輕車熟路,“遂致對國文反行陌生,當撰述之際,自舍國文而取英文……”[12]因而,其時具有必定水平的論文都是用西文寫成的,如果沒有我國人自己興辦的西文期刊,這些論文只能流往國外?!段覈韺W雜志》創(chuàng)刊以后,“國內研討論文投登國外之風乃稍衰”[6],即可見一斑。我國科技期刊,包含西文期刊,往往都在西方國家多地設有聯(lián)絡點,并設有專門的人員,首要進行期刊的交換和海外稿件的征集。跟著我國人所辦的西文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西方學者的論文也越來越多地呈現在了我國人所興辦的西文期刊上。據計算,到1949年,在《我國科學社生物研討所叢刊》上刊發(fā)論文的國外學者有54位[2];到1949年,在《我國生理學雜志》上刊發(fā)論文的國外機構有16個[6];《中華醫(yī)學雜志(英文版)》刊載了很多來華訪問的外國學者的講學陳述和??茣h論文[4]。2.3用于國內學者的學習與溝通。我國人興辦的西文專刊,包含一些中、西文合刊上宣布的西文論文,大都要求有中文標題和中文摘要,其意圖就是為了中、西文對照,協(xié)助我國人學習西方科技知識,也在必定程度上促進了科學我國化的進程。我國一些大學所興辦的西文期刊,其開始的首要意圖就是用于本校師生學習西方言語與科技知識,一起用于溝通學習心得。《清華學報》出書英文版的開始意圖就是如此?!锻瑵t(yī)學月刊》由同濟大學醫(yī)學院興辦,中、德文合刊,德文與中文內容不光相同,并且徹底同步:左半欄是德文,右半欄是德文的中文翻譯?!肮时局揪幹?,中德兩文,相并而行,便對照也……至初學者,則更可就此校正其德語之智識,獲益尤非淺尠焉?!保?]

近代我國人興辦的西文科技期刊應遠多于本文所論及的部分。近代我國,人們在對西方科技奉若神明的一起,關于西文也是頂禮膜拜?!靶≈畟€人,大至集體,幾無一能脫離英文而獨立者?!保?3]其時我國各種學術集體林立,興辦西文期刊成為一種時髦。但這些刊物因先天的缺乏大都稍縱即逝,據《我國近代報刊名錄》計算,1815年至1911年,我國曾出書過英、德、法、俄等136種西文報刊[1],但是到了1915年前后,已所剩無幾。因而,本文論述的西文科技期刊,為現存資猜中具有研討價值的、重要的西文科技期刊,而非悉數。至于我國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原因,除了以上首要原因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比方《麻瘋季刊》,之所以呈現與中文內容相同的英文文章,是由于其時中華麻瘋病救助會的首要工作人員為西方人士,看不懂中文。再比方,抗戰(zhàn)期間,為了逃避日本人的損壞,有些刊物被逼選用西文出書。

查看全文

小議運動猝死的生理機制以及預防

【關鍵詞】運動性猝死研究概況

運動性猝死是指與運動有關的猝死的簡稱,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國際心臟病學家的有關材料,運動猝死的定義是:有或無癥狀的運動員和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在運動中或運動后24h內意外死亡[1]。隨著一些運動員在運動中或運動后的死亡,運動性猝死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國內外一些學者對這一領域進行了討論和研究[2]。而關于運動猝死,國外已經有不少文獻報道,國內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本文就將對運動性猝死的概念、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生的生理機制以及預防進行綜述。

1運動性猝死的概念及特征

1.1運動性猝死的概念

1970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1979年國際心臟病學會給猝死(suddendeath)下的定義為:急性癥狀發(fā)生后即刻或者24h內發(fā)生的意外死亡。它有三個基本要點:(1)自發(fā)過程;(2)意外發(fā)生;(3)進展迅速。其臨床特征主要是突發(fā)意識喪失,大動脈搏動消失,在20~30s的嘆息樣呼吸后呼吸停止,猝死發(fā)生前可能胸痛、氣急,也可無任何預兆就突然發(fā)生。Maron(1980)等對運動性猝死下的定義是:在運動中或運動后即刻出現癥狀,6h內發(fā)生的非創(chuàng)傷性死亡。目前,有些學者如(Chris1989)、(Quigley2000)等傾向于將猝死的時間限定在發(fā)病1h之內,認為在運動中或運動停止1h內發(fā)病并導致死亡,稱為運動性猝死;但也有學者將運動中或運動后即刻發(fā)生的意外死亡稱作即刻死(instantaneousdeath),癥狀發(fā)作后24h內發(fā)生的意外死亡才叫運動性猝死[3]。

1.2運動性猝死的特征

查看全文

精神病刑事案例司法鑒定分析論文

【關鍵詞】精神病刑事案例司法鑒定

作者對本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精神病醫(yī)學鑒定資料中116例精神病人刑事案件司法鑒定資料分析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116例鑒定精神病人中男103例,女13例;年齡17~81歲,平均(33.71±12.46)歲,21~40歲的青壯年96例;婚姻狀態(tài):未婚85例,已婚19例,離婚11例,再婚1例。文化程度:文盲35例,小學46例,初中25例,高中10例。職業(yè)分布:無業(yè)74例,農民16例,漁民7例,工人4例,干部1例,其他14例。

1.2方法

查看全文

廣東醫(yī)學是北大核心期刊嗎

《廣東醫(yī)學》由廣東省衛(wèi)生廳主管,綜合因子為:0.352,被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收錄。廣東醫(yī)學主要報道本省臨床醫(yī)學科研成果及實踐經驗,介紹基礎理論和臨床技術新知識,反映國內外醫(yī)學科研的新動向、新進展。

主管單位:廣東省衛(wèi)生廳主辦單位:廣東省醫(yī)學情報研究所國際刊號:1001-9448國內刊號:44-1192/R出版地方:廣東郵發(fā)代號:46-66創(chuàng)刊時間:1963發(fā)行周期:半月刊期刊開本:A4

復合影響因子:1.229

綜合影響因子:0.352

期刊全年定價:¥240.00

所屬分類:期刊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醫(yī)藥衛(wèi)生綜合

查看全文

地震傷員康復醫(yī)療管理探討

當把地震傷員從死亡線上挽救之后,重中之重的任務就是對其實施醫(yī)療康復。醫(yī)療康復是綜合協(xié)調應用物理治療、作業(yè)治療、語言治療、康復工程技術及中醫(yī)康復等方法將地震帶給傷員身體的結構異常、功能障礙、活動受限和參與受限降到最低程度,將致殘率降到最低。2l世紀初世界衛(wèi)生組織正式的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中強調以“功能”為核心,地震損傷必然導致傷員不同程度的身體結構、功能異常,以及活動、參與受限。因此,康復醫(y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護士在臨床治療時應當以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為準繩,抓住“結構”、“功能”、“活動”和“參與”4個重點,并將其作為臨床康復思維和臨床工作的根本指南。本文就地震傷員等災害應急批量系統(tǒng)醫(yī)療康復作簡要綜述。

1康復原則

1.1早期康復

早期康復是降低致殘率、縮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康復效果最有效的方法[1-4],因此,地震傷員康復應該從傷員入院時開始。各級衛(wèi)生行政主管部門監(jiān)督和指導早期康復,包括早期救治康復和早期床旁康復。

1.2集中康復

集中康復是指在地震發(fā)生后,將功能障礙程度重、傷情復雜的傷員集中在康復技術與設備較好的三級甲等醫(yī)院的康復醫(yī)學科,或者??瓶祻蜋C構(通常由省市縣衛(wèi)計委指定)進行集中康復,比如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等均采用這種模式。

查看全文

醫(yī)學核心期刊與普通期刊的區(qū)別

在醫(yī)學界,各種各樣的期刊多種多樣,常常見到一些比較權威的期刊被評為核心期刊,聽起來就感覺很厲害的樣子。但是在聽到普通期刊的時候,就感覺沒有那么強烈的好奇心了。如果想要發(fā)表醫(yī)學論文的話,肯定也是優(yōu)先考慮核心期刊吧。那么核心期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具體來講,醫(yī)學論文的核心期刊與普通期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想必醫(yī)學界的研究人員很關注這個問題。從事醫(yī)學期刊編輯多年,現在特地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的知識,供大家參考學習。當然,也歡迎你前來投稿。

一言以蔽之,核心期刊是學術界通過一整套科學的方法,對于期刊質量進行跟蹤評價,并以情報學理論為基礎,將期刊進行分類定級,把最為重要的一級稱之為核心期刊。最經常采用的是北京大學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通常稱之為北大核心。期刊之家就公布了不少被北大核心評上的期刊。

平時常說的北大核心的對象是中文學術期刊,是根據期刊影響因子等諸多因素所劃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聯(lián)合眾多學術界權威專家鑒定,國內幾所大學的圖書館根據期刊的引文率、轉載率、文摘率等指標確定的。確認核心期刊的標準也是由某些大學圖書館制定的,而且各學校圖書館的評比、錄入標準也不盡相同,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在醫(yī)學期刊中,還可以分成兩個分類,一個是主要是以衛(wèi)生部主管的期刊,就是國家級期刊,另外一些以當地衛(wèi)生局或其他為主管的期刊,就是省級期刊。而很多人都知道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就是要參加每年的評比能被評上的就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里有省級的也有國家級的。

一般來說,核心期刊目錄主要有:中國科技統(tǒng)計源核心期刊目錄,每一年一評;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一評;CSCD,每兩年一評。所有能被評上這些目錄的期刊就是核心期刊,當然也少不了重復的,有的期刊全部都是評上的。被收錄的核心期刊越多,越能證明這篇論文有價值比較權威。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當地自己衛(wèi)生廳劃分的目錄,以浙江四川等地,評副高以上職稱,需要在當地規(guī)定的目錄上選擇期刊,只有在上面的期刊發(fā)了才可以評上職稱,這個需要自己去當地核實信息的。

所了解到的核心期刊,更多的是北大核心期刊,也就是中文核心期刊。在河南省衛(wèi)生計生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審學術期刊參考目錄中,有一部分期刊被評為北大核心期刊的同時,還被評為中科雙效期刊。這樣的期刊有《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中華血液學雜志》、《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中華骨科雜志》、《中國實用外科雜志》、《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等等。

查看全文

防風通圣丸減肥降脂作用研究論文

摘要:防風通圣丸來源于《宣明論方》,具有清熱解毒、解表通里的作用,傳統(tǒng)用于治療頭痛、發(fā)熱畏冷、咽喉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或瘡癰初起的便秘發(fā)熱等癥。現代臨床上把防風通圣丸又進行一些引申應用[1,2]治療神經痛、支氣管哮喘、細菌性痢疾、多發(fā)性瘡腫、副鼻竇炎、皮膚病、尿路感染等,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為了研究該方在減肥降脂方面的作用,本文將其用于營養(yǎng)性肥胖動物,取得了明顯的療效。

關鍵詞:防風通圣丸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剛斷乳的SD大鼠,體重60~70g,清潔級,雌雄各半,動物及普通飼料均由吉林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實驗藥物防風通圣丸[江蘇平光信誼(焦作)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70202,規(guī)格:5g/袋],蘆薈減肥茶(廣州權威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61108,規(guī)格:6g/袋),使用前配置成5%溶液。

1.3主要儀器電子天平(型號:BS600,上海友聲衡器有限公司制造),自動平衡離心機(型號:LD24-0.8,北京醫(yī)用離心機廠制造),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7060,日本制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