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道德修養(yǎng)黨課講稿
時間:2022-10-15 09:29:00
導語:黨員道德修養(yǎng)黨課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對象:基層黨員和干部;
教學目的:使學員懂得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必要性和具體要求;
教學提示:可與本刊本期第一篇黨課教材結合起來進行授課;
教學時間:1.5小時。
總書記在中央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鄭重指出:“反腐倡廉抓源頭,一定要把加強黨員、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作為一個重點?!痹诮衲甑摹皟蓵逼陂g,他又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這些講話,強調了道德建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要性,強調了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在道德建設中發(fā)揮模范作用的重要性,同時也為黨員、干部加強道德修養(yǎng)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一定要把道德修養(yǎng)作為自己終身的課題,模范地實踐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guī)范,同時大力倡導共產主義道德,以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一、道德建設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板書)
什么是道德呢?一般認為,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人不能離開群體而孤立地生活。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其行動必須顧及別人或自己所屬群體的利益,否則就會引起糾紛或沖突。早在原始社會中,人們?yōu)榱司S護部落成員的共同利益,協(xié)調彼此的關系,就產生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調節(jié)個人行為的準則。遵守這些準則,便稱之為“善”,就會受到輿論的贊許或使個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則,便稱之為“惡”,就會受到周圍人的譴責或使個人感到內疚而力求改正。這些由輿論力量與人們的“良心”所支持的行為規(guī)范及其施行的總和,就是道德。因此,也有人把道德定義為“風俗的統(tǒng)治”。
道德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屬于上層建筑,因此其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總是隨著社會經濟基礎的改變而改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社會里,盡管舊道德并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還存在著一些影響,但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階級的道德。按照工人階級道德觀來衡量,凡是有利于最廣大人民利益的行為都是善行;凡是有損于廣大人民利益的行為都是惡行。在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工人階級道德體系從縱向上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全體社會成員都應遵守的道德,亦即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guī)范;另一個是共產主義道德規(guī)范,雖然現(xiàn)階段不要求每個人都實踐這個道德規(guī)范,但在社會的優(yōu)秀分子——共產黨員和黨的領導干部之中,是應當大力倡導的。
在一定的社會里,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除了依靠道德的力量外,還要依靠法律的力量。與道德不同的是,法律具有強制力。一個人違反了道德規(guī)范,除了道義上的責任外,他幾乎可以不受任何懲罰。但是違反了法律是不行的。犯了法,則是要受到制裁的,坐牢、殺頭都有可能。誠然,一個國家要維持正常的秩序,主要是要靠法律的力量。但是,道德的力量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道德對公民的教化作用,是法律的力量所不能夠達到的。因此,一個社會要健康、穩(wěn)定地發(fā)展,必定要將法治與德治相互結合,相得益彰。法國作家雨果小說《悲慘世界》里的主人公冉·阿讓的故事頗能說明這個道理。冉·阿讓因為盜竊,受到過法律的嚴厲懲罰,被罰做苦工。但嚴酷的法律并沒有改變他的本性,在他逃出來后,繼續(xù)為惡。直到有一天,冉·阿讓認識了善良的妓女芳汀,道義的力量最終矯正了他扭曲的人性……從西方社會的發(fā)展歷程來看,盡管它們非常講究法制的確立和完善,但人權、平等、誠信、敬業(yè)、環(huán)保等道德理念的灌輸從未受到過輕視。正是由于這些道德理念的深入人心,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這說明,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道德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治國才有根本保障。
較之西方國家,我國的德治思想和傳統(tǒng)其實更為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币馑际钦f,以行政手段引導民眾,以刑罰來整頓、約束民眾,雖然可以使民眾暫時免于犯罪,但卻無法使他們樹立以犯罪為恥的觀念。如果用道德來引導民眾,用禮儀來規(guī)范民眾,民眾就會樹立以犯罪為恥的觀念,自覺地端正自己的行為??鬃印盀檎缘隆钡睦砟睿_立了中國古代幾千年的“德治”傳統(tǒng)。一些成功的統(tǒng)治者,無論是取天下還是治天下,都不忘施“仁政”、行“德治”。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的幾次“盛世”,都同統(tǒng)治者注重實行“德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中國古代關于“德治”的治國思想和實踐,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雖然其中包含著人治等一些糟粕,但是其治國基本思路,至今對我們仍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我們黨歷來重視道德在治黨、治國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主革命時期,寫下了《反對自由主義》、《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名篇,劉少奇則寫下了被人們贊譽為“中國共產黨人的道德經”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他們的著作奠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新型道德觀。黨執(zhí)政以后,特別當歷史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后,我們黨一直在強調“兩手抓”,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皼]有這種精神文明,沒有共產主義理想,沒有共產主義道德,怎么能建設社會主義?”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兩次召開中央全會,專門討論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問題,并通過了專門的決議。進入新世紀后,我們黨進一步提出了“以德治國”的主張,并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作為今后的治國方略。為了全面提升我國公民的道德水準,推進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我們又出臺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使我國的道德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教學提示:此處可引入教學參考之一、之二、之三之內容)。
二、高尚的道德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板書)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必然要求她的每一個成員都應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階層的先進分子。正因為如此,人們稱其為用“特殊材料”鍛造的人。在這些“特殊材料”中,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終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也可以說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回顧黨的歷史,革命戰(zhàn)爭年代,許多共產黨員寧愿背叛剝削階級的家庭,放棄個人安逸舒適的生活,而甘愿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投身革命;許多共產黨員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寧死不屈,堅守黨的秘密和操守;許多共產黨員在戰(zhàn)場上英勇無畏,沖鋒在前,流盡最后一滴血。在革命勝利以后,在革命建設和為人民服務的崗位上,許多共產黨員辛勤勞動,無私奉獻,在工作崗位上以為人民作出更多的貢獻為榮;許多共產黨員甘愿當一顆平凡的螺絲釘,為人民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忠誠和汗水。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后,許多共產黨員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搏擊中,為人民立下了新的歷史功績……無數(shù)共產黨員之所以能夠成為中華民族在各個時期的民族脊梁,就是因為他們心中都有著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作精神支柱。正因為如此,黨章把“發(fā)揚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提倡共產主義道德”作為黨員必須遵守的八項義務之一。共產黨員只有帶頭身體力行社會主義道德,積極倡導共產主義道德,我國的道德建設才能形成良好氛圍,社會風尚才能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加強黨性修養(yǎng)是每一個黨員終身都要進行的課題。而在黨性修養(yǎng)中,道德修養(yǎng)歷來被認為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即使是在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我們黨也沒有放松對黨員的道德要求。幾篇闡述共產黨員道德修養(yǎng)的著名文章,都是在戰(zhàn)爭年成的。例如,在其《為人民服務》中,首次比較全面地闡述了“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在《紀念白求恩》中,更是倡導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道德境界,向全黨提出了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的道德要求??傊?,每一個共產黨人都應該懂得,其道德水準的高低,修養(yǎng)品行的好壞,是衡量一名共產黨員是否保持先進性的標準之一,也是共產黨員區(qū)別于普通群眾的重要尺度之一。因此,作為共產黨員,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為,必須嚴格按照共產黨人的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要求行事。一句話,要把道德修養(yǎng)作為自己終身進行的課題。
當前強調共產黨員加強道德修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共產黨人的道德觀受到了來自兩方面的負面影響:一個是外來的。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不否認國外一些進步的道德理念也進入了我國,對我們固有的道德觀念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如公平競爭、依法守法、效益觀念、誠實守信、恪守社會公德等。這些道德理念不只為資產階級道德所獨享,同樣也是社會主義道德觀所倡導的,因此值得我們去借鑒和吸收。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實行對外開放,也為西方敵對勢力向社會主義國家推行“西化”、“分化”政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他們在和我們進行經濟交往的同時,也趁機“搭載”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和價值觀念,如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西方頹廢道德觀念,對我國人民的思想道德觀念特別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產生了極其消極的影響。另一個是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從市場經濟的本質上講,市場經濟不僅是競爭的經濟、效率的經濟,同時也是法制的經濟、誠信的經濟,因而也應該是道德的經濟。因此,從長遠來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應該是有利于道德的進步和提高的。但是,在現(xiàn)在的我國,由于市場經濟剛剛建立,舊有的計劃經濟甚至是小農經濟的思想意識影響深遠,加之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滯后,因此市場經濟的某些負面特性往往被人為地夸大、放大,如通過不道德甚至非法手段追求利潤最大化,以損害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來換取個人利益等。這些不道德甚至違法的做法,嚴重敗壞了社會道德風尚,嚴重影響和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道德的滑坡甚至淪喪,對我國道德建設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嚴重影響了黨的形象,也不利于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鞏固。從近些年查處的案件可以看出,許多腐敗分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從道德品質的滑坡開始的。在這種情況下,加強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可以為黨風廉政建設奠定重要基礎,進而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同時,黨員在道德建設中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也有利于遏制各種社會丑惡現(xiàn)象和各種不良行為,規(guī)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行為和市場秩序,維護個人利益和社會的整體利益,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引導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沿著健康、有序的方向不斷發(fā)展。
三、共產黨員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主要內容(板書)
道德作為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固然有其根深蒂固、代代相傳的一面,比如民族的傳統(tǒng)和習俗,它們都有著較強的穩(wěn)定性。但是,道德的穩(wěn)定性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道德總是要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實際上存在著兩種或者說是兩個層次的道德規(guī)范。一種是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它是社會主義條件下全體成員都應該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另一種是共產主義道德規(guī)范,它是和我們黨的崇高事業(yè)——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理想所聯(lián)系在一起的,只在少數(shù)先進分子中提倡。這兩種道德既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聯(lián)系在于它們都是工人階級的道德觀,同屬一個道德體系,都與共產黨人所從事的偉大事業(yè)相聯(lián)系。區(qū)別在于,一方面,雖然社會主義道德同共產主義道德同屬一個道德體系,但由于它們所依賴的經濟基礎不同,因而從道德的內涵及要求上看,它們分處于兩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也就是說,社會主義道德與共產主義道德之間有著層次上的差別。但是,兩者之間又是密不可分的。社會主義道德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而共產主義道德又引領著社會主義道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另一方面,由于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在內涵及要求上存在層次上的差別,這就決定了兩種道德主體是不同的。社會主義道德的主體應該是全體社會成員,而共產主義道德的主體,在現(xiàn)階段不可能是全體社會成員,只能是社會成員中的先進分子(教學提示:此處可引入教學參考之四之內容)。
那么,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共產黨員應當怎樣對待這兩種或者說兩個層次的道德呢?有的同志覺得,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應當提倡和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而要求黨員倡導和實踐共產主義道德,是“超越歷史階段”。也有的同志認為,共產黨員是共產主義先鋒戰(zhàn)士,就應當身體力行共產主義道德,讓黨員實踐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是“降低黨員標準的表現(xiàn)”。這兩種議論都是片面的,因而也是錯誤的。
首先,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求黨員實踐共產主義道德是不是“超越歷史階段”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誠然,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道德的存在與發(fā)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同時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社會主義的道德規(guī)范,顯然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反映,同時反作用于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但是,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也表明,道德在某些條件下具有獨立性和超前性。就是說,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不僅可以產生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與道德行為,而且還可以產生超前的、代表未來發(fā)展方向,也有益于社會更加有序的更先進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從歷史上看,我國古代就曾出現(xiàn)“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并成為許多仁人志士或奉行、或追求的道德規(guī)范。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一大批共產黨人因為心中有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高尚的共產主義道德作人生支柱,所以,他們甘愿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業(yè)拋頭顱、灑熱血。從現(xiàn)實來看,許多共產黨員,如孔繁森、鄭培民、牛玉儒、任長霞等,他們既是踐行社會主義道德的楷模,同時更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實踐者。他們以新時期共產黨員崇高的人格魅力和良好形象,得到人民群眾的敬仰。因此,現(xiàn)在倡導和實踐共產主義道德,是共產黨員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必然需要,同時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必然需要,并不存在“超越歷史階段”的問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要求所有的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共產主義道德,而只能向社會提倡這種道德。但作為黨員,作為把共產主義事業(yè)當作自己奮斗目標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就應該理所當然地把共產主義道德作為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
其次,強調共產黨員要身體力行共產主義道德,是否意味著共產黨員可以不去遵守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呢?或者說,讓黨員實踐社會主義道德,會不會“降低黨員標準”呢?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道理其實很簡單。誠然,社會主義道德是面向社會主義社會全體成員提出來的,也可以說是普遍的基本的道德標準。就道德的層次而言,社會主義道德低于共產主義道德。但是,正如前所說,社會主義道德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沒有社會主義道德作基礎,共產主義道德就是空中樓閣。因為共產主義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生產力的高度發(fā)達,同時也需要公民道德的全面提升,這必然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過程。社會主義社會不僅承襲了舊社會的生產力水平,而且承襲了舊社會傳統(tǒng)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習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程度不同地帶有舊社會的痕跡。尤其是在像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其傳承下來的文明中固然有許多優(yōu)良之處,但也存在著糟粕,再加上市場經濟的一些負面效應和西方腐朽思想的消極影響,這一切造成了在我國社會成員中,道德混亂、滑坡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如果讓社會的所有成員都能夠自覺地接受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必定是一個十分浩大的工程。在推進公民道德建設過程中,共產黨員和黨的干部的帶頭作用是很重要的,特別需要共產黨員和黨的干部帶頭實踐社會主義道德,為社會其他成員作出榜樣,進而帶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從實踐上看,共產黨員實踐社會主義道德也是必需的。一個愿意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人,其內心的道德追求,必然是共產主義道德。所以,對共產黨員來說,必須提倡共產主義道德,必須踐行共產主義的道德規(guī)范,比如大公無私,勤于奉獻,必要時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共產黨員的這些最高境界、最高層次的道德觀念,不是空洞的概念,必須要有堅實的基礎,不是掛在嘴邊上的口號,必須要實際行動。也就是說,必須首先從模范地遵守基本道德規(guī)范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到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集體、講信義、遵法紀和艱苦奮斗,模范地遵循全社會普遍的道德規(guī)范。這樣才能發(fā)揮好一個共產黨員在道德建設中的模范作用,這樣倡導和實踐共產主義道德才不是一句空話。我們很難想像,一個連最起碼的社會公德都不講的人,會做到“大公無私”。正是從這一點出發(fā),黨章對共產黨員在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做了十分清晰和具體的要求,在闡述黨員必須履行的八項義務中,明確要求共產黨員要“發(fā)揚社會主義新風尚,提倡共產主義道德”。因此,一個黨員要加強道德修養(yǎng),就要在努力倡導共產主義道德的同時,帶頭實踐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以自己的高尚行為和形象,推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教學提示:可進一步講一講共產黨員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途徑,可引入教學參考之六之內容)。
四、當前最重要的是要做踐行“八榮八恥”的模范(板書)
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的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guī)范,是社會主義公民應普遍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具有適合社會主義社會所有公民的廣泛性。從橫向上看,社會主義道德包括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等多個方面。我們說要加強公民的道德建設,其任務就是要使我國公民能夠成為講文明、懂禮貌、守紀律、講道德的文明新人,能夠為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提供良好的人際關系。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在不久前召開的“兩會”上,總書記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蓋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抓住了當前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社會現(xiàn)實問題,集中表達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心愿,是非標準鮮明,價值導向明確,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具體化,是傳統(tǒng)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體現(xiàn)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對于進一步匡正社會風氣、提高文明程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共產黨員要做道德建設的模范,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理解“八榮八恥”的深遠意義,經常以“八榮八恥”為鏡子,并在實踐中努力踐行“八榮八恥”(教學提示:在講解這方面的內容時,可引用教學參考之七之內容)。
教學參考之一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提出與發(fā)展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以后,中共中央曾多次鄭重指出:我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戰(zhàn)略方針。
最早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詞,是在1979年9月25日至28日召開的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上。會議在討論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學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風尚,發(fā)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1980年12月20日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把精神文明建設列為重要議題進行了研究、討論。鄧小平在題為《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薄皼]有這種精神文明,沒有共產主義思想,沒有共產主義道德,怎么能建設社會主義?”“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系,等等?!?/p>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又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歸納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道路的十個要點之一,并第一次把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奮斗目標概括為建設“現(xiàn)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
1982年9月,在黨的十二大上的報告中,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的論述,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重要表現(xiàn),第一次把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明確為我們黨的奮斗目標的一個方面,同時也是第一次把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明確為黨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方針。
教學參考之二
有關精神文明(道德)建設的三個重要文件
1.《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
1986年9月26日,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稕Q議》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闡明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zhàn)略地位、根本任務和基本指導方針,強調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決議》還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決議》提出,要樹立和發(fā)揚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其基本要求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要使“五愛”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體現(xiàn)出來。
2.《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
1996年1月,中央確定把精神文明建設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設作為十四屆六中全會的主要議題。同年10月,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稕Q議》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fā)展教育科學文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
3.《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發(fā)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這是建國以來我們黨第一個有關公民道德建設問題的專門文件。中共中央在關于印發(f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通知中指出: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fā)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huán)節(ji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公民道德建設入手,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與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道德,借鑒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文明成果,努力建立與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對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全面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綱要》規(guī)定了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具體內容等,是指導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教學參考之三
“以德治國”理念的提出
2000年6月,在《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法律與道德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guī)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它們互相聯(lián)系、互相補充。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手段規(guī)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規(guī)范應該互相結合,統(tǒng)一發(fā)揮作用?!?001年1月,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他明確提出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的治國方略?!耙缘轮螄本褪且择R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設為落腳點,積極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并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規(guī)范。“以德治國”是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人借鑒中國歷代的治國之道,吸取國外國家事務管理中的經驗教訓,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如何管理國家事務,如何教育引導人民崇尚高尚的精神生活思考的結晶。
教學參考之四
道德的廣泛性與先進性
堅持道德的廣泛性和先進性的統(tǒng)一,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方針之一。早在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中就提出了這一基本方針。2001年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再次強調了這一點,指出,要堅持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要從實際出發(fā),區(qū)分層次,著眼多數(shù),鼓勵先進,循序漸進。積極鼓勵一切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大力倡導共產黨員和各級干部帶頭實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道德,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基礎上,不斷追求更高層次的道德目標。
由于社會中人們的道德需求是多側面的,道德環(huán)境必然表現(xiàn)出多層次性。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客觀事實,必然導致人們對道德價值目標的多元選擇。在這種情況下,道德建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既鼓勵先進,又照顧多數(shù),把先進性的要求同廣泛性的要求結合起來。先進性的要求,是指對社會中的一部分先進分子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崇高的道德品質(也可以稱之為共產主義道德)在社會上樹立為楷模,并大力提倡,用以教育廣大群眾。而廣泛性的要求,是指要按照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和集體主義、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具體要求約束每一個公民,使之逐步提高到較高的水平。這種廣泛性的要求,并不表現(xiàn)為道德要求水準的降低,而是在適應現(xiàn)階段經濟基礎需要的前提下,積極引導不同覺悟的人們共同前進,最后使少數(shù)先進分子的道德品質轉化為大多數(shù)人未來的實踐。(張慧敏)
教學參考之五
公民道德知識點
核心: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這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區(qū)別和優(yōu)越于其他社會形態(tài)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xù)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于各種具體道德規(guī)范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xié)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fā)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fā)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原則: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是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這也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jié)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基本要求——“五愛”: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簡稱“五愛”)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五愛”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guī)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fā)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chuàng)業(yè)、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
著力點:為使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具體化、規(guī)范化,并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公民道德建設綱要》規(guī)定要以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其中,社會公德是指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職業(yè)道德是指所有從業(yè)人員在職業(yè)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yè)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yè)與職工、職業(yè)與職業(yè)之間的關系;而家庭美德則是指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
教學參考之六
劉少奇談共產黨員的道德修養(yǎng)
1939年7月8日,剛由北方局調回至中央工作的劉少奇,欣然接受了時任黨的總書記兼中央宣傳部長和延安馬列學院院長的邀請,為該學院開設的黨的建設課程講一課。劉少奇根據自己多年對黨的生活的觀察,講了共產黨員修養(yǎng)的問題。這次講演非常成功,受到了學員的熱烈歡迎。認為劉少奇所講的內容,是廣大黨員迫切需要的,請劉少奇整理成文,在他主編的《解放》周刊發(fā)表。劉少奇遂將講演稿修改整理出來,并報請審閱后,以《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為題,在《解放》周刊分三次連載。這本書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一本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修身養(yǎng)性的道德經,是一本深入共產黨員之心的書。
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一書中,劉少奇特別談到了共產黨員的道德修養(yǎng)問題。他飽含深情地寫到:
“共產黨員應該具有人類最偉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確堅定的黨的、無產階級的立場(即黨性、階級性)。我們的道德之所以偉大,正因為它是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的道德。這種道德,不是建筑在保護個人和少數(shù)剝削者的利益的基礎上,而是建筑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的基礎上,建筑在最后解放全人類、拯救世界脫離資本主義災難、建設幸福美麗的共產主義世界的利益的基礎上,建筑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共產主義的理論基礎上。在我們共產黨員看來,為任何個人或少數(shù)人的利益而犧牲,是最不值得、最不應該的。但是,為黨、為階級、為民族解放,為人類解放和社會的發(fā)展,為最大多數(shù)人民的最大利益而犧牲,那就是最值得、最應該的。我們有無數(shù)的共產黨員就是這樣視死如歸地、毫無猶豫地犧牲了他們的一切?!畾⑸沓扇省ⅰ嵘×x’,在必要的時候,對于多數(shù)共產黨員來說,是被視為當然的事情。這不是由于他們的個人的革命狂熱或沽名釣譽,而是由于他們對于社會發(fā)展的科學的了解和高度自覺。除了這種最偉大、最崇高的共產主義道德以外,在階級社會中沒有什么比這更偉大、更崇高的道德?!?/p>
在這本書的最后,劉少奇用簡練的語言總結了共產黨員加強修養(yǎng)(包括道德修養(yǎng))的途徑:
(一)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學習和革命斗爭的實踐中,來建立自己的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建立自己的黨和無產階級的堅定立場。
(二)根據共產主義的世界觀,根據黨和無產階級的堅定立場,去檢查自的思想行動,糾正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同時,以此去觀察問題、觀察其他同志。
(三)經常采用正確的態(tài)度、適當?shù)姆绞?,去和黨內各種不正確的思想意識,特別是對于影響到當時革命斗爭的各種不正確的思想意識進行斗爭。
(四)在思想、言論、行動上嚴格地約束自己,特別是對于同當時革命斗爭有關的政治思想、言論和行動,要用嚴格的立場和正確的原則來約束自己,除此以外,最好連許多“小節(jié)”(個人生活和態(tài)度等)也注意到。但是,對其他同志的要求,除開原則問題和重大的政治問題以外,就不要過分嚴格,不要在“小節(jié)”上去“吹毛求疵”。
教學參考之七
總書記論“八榮八恥”
2006年3月4日,在全國政協(xié)十屆四次會議民盟、民進聯(lián)組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親切看望各位委員,并參加了他們的討論。在聽取了厲以寧等委員的發(fā)言后,指出,實現(xiàn)“十一五”時期的發(fā)展目標,必須廣泛深入動員人民群眾,堅定不移依靠人民群眾,真心誠意造福人民群眾,把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精神充分發(fā)揮出來。他強調,要把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發(fā)揮文化啟迪思想、陶冶情操、傳授知識、鼓舞人心的積極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強調指出,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xiàn)。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也是經濟社會順利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混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guī)范,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和發(fā)展。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