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范文
時間:2023-07-24 17:22: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健康教育;護理路徑;食管癌;患者滿意度
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食管癌,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fā)區(qū)。食管癌的治療多采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颊叩木駹顩r和消化道的并發(fā)癥,對其生活影響很大。因此,醫(yī)護人員不僅要提高業(yè)務水平,而且要向患者及家屬進行適時的健康教育,對食管癌患者順利通過手術及康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食管癌手術治療的重要措施,如何使健康教育達到最佳效果,迄今為止沒有一種公認的模式。[1]健康教育路徑在我科1年來的食管癌患者中的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具有小學以上文化及溝通能力較好的食管癌患者30例,年齡46~76歲,平均年齡58歲。30例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試驗組15例,對照組15例。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疾病嚴重程度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分組方法 將同意進行調查探究的食管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進行編號,奇數(shù)編號入對照組,偶數(shù)的進入實驗組,患者本人對于入組情況不知情。
1.2.2干預方法 實驗組根據(jù)科室主治醫(yī)生和高年資護士共同制訂食管癌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健康教育(內容如下)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健康教育, 采取隨機教育方式。
①入院日: 介紹醫(yī)院、病區(qū)環(huán)境以及主管醫(yī)護;詢問病史;護理評估;住院治療過程簡介;住院注意事項;嚴格控煙;呼吸功能鍛煉。②入院至術前日: 疾病相關知識;各種檢查的項目、目的、檢查方法、注意事項及配合;當日飲食指導;手術的目的、意義;如何緩解術前緊張、焦慮的心情;術前禁食水的時間、目的、意義;戒煙的重要性及必要性。③術前1d: 洗胃、胃腸減壓、灌腸、留置導尿的時間、目的及如何配合;患者自身的準備;評估呼吸功能鍛煉方法的掌握程度;有效咳嗽的意義及方法;手術當日基本流程;麻醉的方式及意義;術后管道的介紹;術后如何有效進行功能鍛煉。④手術當日:及床上活動指導;嚴格禁食水的原因;口干的處理方法及口腔護理的目的、方法;術后疼痛的原因及緩解方法;吸氧和心電監(jiān)護的目的及注意事項;靜脈用藥的目的;安全;鼓勵深呼吸,有效咳嗽。⑤術后第1~3d: 起床及床邊活動指導;拔尿管前后注意事項;胃管、胸腔閉式引流瓶的固定及注意事項;記錄24h出入量的意義;評估深呼吸、咳嗽排痰的效果;放射源的防護。⑥拔胃管日:飲食指導。⑦出院日:復診的時間;應隨時來診的情況;出院帶藥指導;戒煙宣教;飲食指導;活動指導。
1.2.3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方法 測量患者出院時進行健康知識問卷調查, 內容包括食管癌相關知識、手術藥物治療、飲食調節(jié)、適當鍛練、并發(fā)癥防治、復查等6個方法方面,共20題,滿分100分,80~100分為優(yōu),60~80分為一般,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a=0.05.
2結果
2.1健康教育效果 試驗組健康教育效果評分結果:優(yōu)10例,一般4例,差1例;對照組: 優(yōu)5例,一般6例,差4例;兩組健康教育效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患者滿意度 試驗組患者滿意度:滿意11例,一般滿意3例,不滿意1例;對照組:滿意6例,一般滿意5例,不滿意4例;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在食管癌患者中使用健康教育路徑,一方面很好的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了解,能更好的配合治療。同時,更好的提高并規(guī)范了護理流程,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本研究中患者食管癌相關知識、手術藥物治療、飲食調節(jié)、適當鍛練、并發(fā)癥防治等方面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同時患者滿意度調查明顯高于對照組,很好了說明了健康教育路徑在食管癌患者中實施及推廣的必要性。
本研究對實驗組患者以健康教育路徑實施干預, 由護士按已擬定好的健康教育路徑表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與示范訓練, 使患者及家屬了解相關疾病知識, 從而增強自信心, 結果生存質量與對照組相比取得顯著性提高。實踐表明,在治療食管癌的同時,按照科室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徑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減輕了因惡性腫瘤對患者心理造成的消極影響,從心理和生理兩方面增強了患者的從醫(yī)行為。同時也使護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篇2
1、1調查方法參考相關文獻,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調查對象進行面對面詢問式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①患者一般情況,包括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②疾病相關知識調查,包括前列腺增生的病因及誘因、危險因素、相關檢查的目的與意義、臨床表現(xiàn)、治療知識、日常預防知識、飲食知識、合理用藥知識、定期復檢的重要性等;③健康教育需求調查,包括對健康教育方式和內容的需求調查。
1、2質量控制由經過培訓的醫(yī)護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時簡單說明本次調查的研究目的和意義,以取得調查對象的支持和合作,問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寫并當場收回。
1、3統(tǒng)計分析采用Excel2003軟件收集數(shù)據(jù),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
2、1一般情況120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51~82歲,平均年齡(612±11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5人(375%),高中、中專47人(392%),大專及以上28人(233%)。
2、2健康教育的認知情況調查顯示,分別有342%、533%和125%的患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必要、沒必要開展健康教育。認為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對自己疾病非常必要的為650%、認為健康教育對提高生活質量非常必要為375%。
2、3疾病相關知識知曉情況調查顯示,患者對定期復檢的重要性(842%)、BPH的臨床表現(xiàn)(775%)、檢查的目的及意義(675%)等知識了解較多,對飲食對BPH的影響(525%)、BPH的病因及誘因(517%)、日常預防知識(433%)、治療原則(375%)等知識了解較少(表1)。
2、4調查對象對健康教育知識需求情況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需求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BPH反復及難治的原因(850%)、BPH的治療注意事項及效果(808%)、日常預防BPH的措施(758%)。對BPH與的關系(517%)心理因素與BPH的關系(475%)、治療BPH的費用(383%)的健康教育需求較低。
2、5調查對象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調查顯示,患者對健康教育方式需求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與醫(yī)生面對面交流(950%)、專家疾病專題講座(858%)、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和健康教育處方(775%)。對相同疾病患者的經驗介紹(467%)和家庭人文關懷(283%)的需求較低。
3討論
前列腺增生遷延不愈,是一種老年性常見病,在其綜合治療中,醫(yī)院整體護理工作起著不可低估的作者用。隨著整體護理發(fā)展至今,健康教育成為護士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本次調查顯示,875%的患者認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進行健康教育,與金春梅、韋桂花等[3]的研究結果一致,650%的患者認為了解疾病相關知識對自己疾病非常必要、375%的患者認為健康教育對提高生活質量非常必要,與馬詩敏[6]的研究一致,說明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開展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提高患者了解健康教育、參與健康教育的積極性,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調查顯示,患者對前列腺增生定期復檢的重要性、臨床表現(xiàn)、檢查的目的及意義等知識了解較多,說明患者具備了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識,但是患者對飲食對BPH的影響、BPH的病因及誘因、日常預防知識、治療原則等知識了解較少,與劉筱琴[4]研究一致,提示要針對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
調查顯示,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需求排名前3位的是BPH反復及難治的原因、BPH的治療注意事項及效果、日常預防BPH的措施,與周玉虹等[7]的研究一致,了解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的需求是健康教育的重點,提示要以此作為健康教育的切入點,對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增強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改善患者的態(tài)度和健康行為。調查顯示,患者對心理因素與BPH的關系的健康教育需求較低,可能與患者病程較長、心理壓力大等因素有關,提示醫(yī)務人員在實施健康教育時要注意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引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提高患者的心理適應能力,積極配合治療。調查顯示,950%的患者希望與醫(yī)生面對面交流獲取疾病相關知識,希望得到專家的治療,與劉曉粵[8]的研究結果一致,醫(yī)護人員具備相應的疾病和康復知識,患者希望通過與醫(yī)生面對面的交談,提出自己的疑問,及時得到解答,獲取相關知識。
篇3
1.1制訂健康教育計劃
根據(jù)病人的心理狀況、生活方式、文化背景、及其對致病因素的認識,護理人員通過詢問、交換、體檢、查閱病歷等方式收集資料,將一種疾病普遍的、共性的問題加以綜合、歸納,運用系統(tǒng)的方法制訂健康教育計劃,逐步將健康知識教給病人,并在護理實踐中,根據(jù)不問患者,不斷調整,隨時改進,真正體現(xiàn)出健康教育是一個具體的、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動態(tài)的過程。如手術病人的健康教育計劃主要包括術前重要器官檢查的目的和意義;避免緊張、預防感冒的方法和目的;強調低脂肪飲食及禁食、禁飲的重要性;解釋靜脈輸液及放置各種導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項;交代術中、術后呵能出現(xiàn)的不適及應對措施:講述術后臥床方式和早期下床活動的意義和方法;囑咐出院后的注意事項、用藥、休息、飲食及復查時間等。
1.2健康教育計劃的實施
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疾病過程、癥狀處理、用藥及危險因素處理等。首先護理人員應主動熱情地以誠懇溫和的態(tài)度與病人及其家屬接觸,使其產生信任感,從而進行雙向交流,共同建立一種指導一合作型的護患關系,使病人樂于接受護士傳遞的信息并深信不疑。其次護理人員根據(jù)健康教育計劃對有共同護理問題的病人進行有計劃的、循序漸進的群體教育,把疾病矢ll識教給病人,使其了解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預防以及疾病不階段的注意點,使之處f最佳心理狀態(tài),配合醫(yī)護治療:針對不同個體不同時期的健康問題和t5理狀態(tài),給予有效、正確地指導:將科普資料整理成冊或卡片,交給病人閱讀,向病人推薦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節(jié)日、錄像等,使其盡快掌握醫(yī)學常識;及時認真地解答病人提出的問題;還可采用示范性教育,如示范咳嗽的方法、臥床體、活動姿勢等;病人出院前應交代復查的時間、內容、日的等,指導病人自我照顧的技巧,包括生活方式、個人衛(wèi)生、合理用藥、運動耐受及識別疾病危險信號的能力等。
2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健康教育是以全體人民為對象,通過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以及與健康密切相關的知識教育,改變不利用健康的各種行為,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進而達到在精神、身體、社會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狀態(tài),維護和促進個體和社會的健康狀況和文明建設。健康教育不儀是護理向社會化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滿足不斷拓寬的服務領域的必然。隨著健康教育理論的發(fā)展,更強調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的活動來實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核心就是秋極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J慣,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健康教育是一種投資少、產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它位于初級衛(wèi)生保健要素之首位,是所有衛(wèi)生問題、預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為重要的,是能否實現(xiàn)初級衛(wèi)生保健任務的關鍵:健康教育作為衛(wèi)生保健的戰(zhàn)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認。它在增進群體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重視。
篇4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擇期剖宮產;健康教育
臨床護理路徑是臨床為確診為某種疾病患者制定的以患者為中心,從入院開始到出院提供的一套整體的醫(yī)療護理工作計劃。隨著當前剖宮產率的不斷提高,多數(shù)孕產婦缺乏對剖宮產、自我健康護理等相關知識和操作技巧的認識與掌握,從而嚴重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而健康教育通過對患者行為和疾病相關保健知識的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樹立健康的觀念,并使患者掌握相關自我護理操作技巧[1]。由此,健康教育作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擇期剖宮產手術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本文作者結合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將進行擇期剖宮產的94例產婦臨床資料,研究臨床護理路徑在擇期剖宮產手術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將進行擇期剖宮產的94例產婦臨床資料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7例產婦。對照組47例產婦年齡26~38歲,平均年齡(29.31±1.18)歲;孕周37~42w,平均孕周(41.08±3.12)w;初產婦37例,經產婦10例;其中本科20例,大專14例,高中13例。研究組47例產婦年齡28~40歲,平均年齡(31.29 2.76)歲;孕周37~42w,平均孕周(40.0±2.19)w;初產婦35例,經產婦12例;其中本科21例,大專16例,高中10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文化程度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研究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健康教育,具體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方法如下。
1.2.1制定臨床護理路徑健康教育表格 臨床對擇期剖宮產患者進行臨床護理路徑,首先要正確評估產婦的和家屬對健康教育的認識情況,并且結合科室的使其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擇期剖宮產健康教育路徑。健康臨床護理路徑必須包括入院檢查,術前的常規(guī)檢查,產程觀察,術后護理以及出院回訪內容。只有制定各項詳細的護理措施,指導產婦掌握母乳喂養(yǎng)、營養(yǎng)膳食、自我心理護理等技巧,才能實現(xiàn)臨床健康教育護理目的[2]。
1.2.2健康教育路徑實施的方法
1.2.2.1產婦入院后,應該由當班護士詳細做好入院評估,真實填寫入院評估表,并且向患者發(fā)放健康教育路徑實施計劃表,向產婦和家屬解釋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意義,從而提高患者和家屬的配合度。
1.2.2.2術前護理人員向產婦講解檢測生命體征、胎心監(jiān)護?;炓约疤厥鈾z查的重要性,使產婦和家屬了解剖宮產手術相關知識,并且告知產婦剖宮產的安全性。積極主動與產婦溝通,提高產婦手術自信心。
1.2.2.3手術當天向產婦介紹術前準備的重要性,做好備皮、進食等術前準備工作,并且指導產婦進行有效翻身、咳嗽,從而緩解疼痛[3]。
1.2.2.4術后指導產婦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方法和技巧,并且使產婦熟知新生兒護理相關知識,重視對會的清潔,要特別重視產褥期的個人衛(wèi)生,以免發(fā)生感染影響產婦術后康復。同時在產褥期指導產婦進行適當?shù)目祻瓦\動,合理的營養(yǎng)支持,保證產婦術后又足夠的乳汁。
1.2.2.5出院時向產婦講解哺乳期飲食運動, 如何避孕、個人衛(wèi)生、新生兒沐浴、臍護理及皮膚護理的要點。同時告知產婦臨床護理路徑的目的和意義,每天堅持依據(jù)臨床護理路徑完成相關護理內容[4]。
1.3健康教育觀察指標 產婦剖宮產出院時,發(fā)放健康教育內容調查表和產婦對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得分80分以上視為合格。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采用t進行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 結果
2.1臨床產婦健康知識合格率對比 研究組產婦臨床健康知識合格臨床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臨床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臨床護理操作技能合格率對比 研究組產婦護理操作技能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剖宮產產婦通常存在不同的心理壓力和心理負擔,從而臨床手術配合不積極,增加了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因此臨床護理人員應該采取有效的護理消除和減輕孕產婦的心理壓力。而健康教育是促進臨床健康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是臨床通過普及健康教育知識,并且加強對產婦的臨床護理和指導,提高和干預孕產婦健康行為,提高孕產婦和家屬相關知識水平,保證了產股在分娩和術后的身心健康[5]。
本文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臨床健康知識合格率,護理滿意度,護理操作技能合格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卜鴻翔.剖宮產率升高因素與護理措施[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3,8(26):6361.
[2]王雪梅.擇期剖宮產患者術前心理分析及干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7(14):3219-3220.
[3]王佳春,黃水妹,黃敏,等.圍產期孕產婦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3(31):4391-4392.
篇5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廣東;模式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684(2009)11-0016-03
一、“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與意義
1.廣東中小學“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
什么是“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謂“模式”,是指具有相對標準的結構形式和比較穩(wěn)定的運行樣式。所謂“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以中小學生為教育對象,以發(fā)展學生心理健康、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為目標內容、方法過程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對標準的結構形式和比較穩(wěn)定的教育運行樣式。
廣東省中小學?!鞍l(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結構形式和運行樣式,可以用下面的框架圖例來表示:
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架圖
我省中小學“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以“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為主要內容,以“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為形式特色,以“積極心理學和發(fā)展心理學原理理論”為學理支撐,以“三預工作機制和四個規(guī)范工作文件”為管理機制,以“兩個服務和三和諧建設”為目標理念,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和良好心理品質”為目的宗旨的教育模式。
我省中小學“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模式是一個整體,既有發(fā)展性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又有學理支撐、管理機制,還有目標理念、最終目標;既有內容、方法的結合,又有發(fā)展性目標、教育形式的結合,形成了專業(yè)教育、行政管理的合力,形成了相對標準的結構形式和比較穩(wěn)定的教育運行樣式。
2.構建“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意義
構建“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總的意義是:發(fā)展性教育的內容與方法的有機結合,發(fā)揮專業(yè)力量與行政力量的合力,使教育原理、內容、方法、管理等要素擰成一條繩,構成一種矢量和樣式。具體的意義是:
(1)促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范發(fā)展、提升發(fā)展
構建“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目的是:規(guī)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心,促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沿著“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規(guī)范發(fā)展,不斷提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水平。
(2)促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兩個服務”
構建“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主要宗旨:通過開展“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現(xiàn)“兩個服務”,即“心理健康教育為學校中心工作服務、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的成才服務”。
(3)促進中小學?!叭椭C”建設
構建“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意義:加強“和諧心理、和諧班級、和諧校園”建設。營造一個和諧的校園人際氛圍、營造一個適合學生成長的育人環(huán)境,努力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里形成和諧心理。
(4)促進中小學生健全人格品質的形成
構建“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最終目的是:發(fā)展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良好個性、健全人格和心理品質,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抗挫折能力,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學理支撐
無論是“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還是“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均要有學理支撐理論依據(jù)。要加強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就要針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加強對學生的積極心理、良好心理品質方面的教育。我省中小學“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的學理支撐,主要是:
1.積極心理學的學理支撐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80年展起來的新興的心理學分支,主要是研究人的積極心理的作用和形成,研究如何培養(yǎng)人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的心理與行為。假若社會上每個人均具有積極心理,則無論對個體,還是對社會都具有積極意義,因此,積極心理學是構建“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學理支撐。積極心理包含:積極情緒與表現(xiàn);積極品質與人格;積極社會心理與行為。
2.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學理支撐
發(fā)展心理學揭示了人的心理發(fā)展的階段性和各種心理過程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以及研究人的階段性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心理學則主要闡明了人的學習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心理規(guī)律與原理;以及研究教育過程的教與學的方式方法。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的原理知識對學生的學習與人的素質發(fā)展具有促進意義;發(fā)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為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過程及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提供了學理支撐。
三、“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內容與方法
1.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我省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共分15個方面:個性品質、自我認識、自信心理、情緒心理、意志品質、環(huán)境適應、品德心理、學習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親子教育、生命教育、智力開發(fā)、社會適應、升學就業(yè)等。其中,自信心理、情緒心理、學習心理是核心內容。
所謂核心內容,就是它能起到關鍵作用,影響其他內容的發(fā)展。如:(1)自信心理:能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學習心理、情緒心理、交往心理、意志品質、智力開發(fā)、升學就業(yè)等方面的發(fā)展。(2)情緒心理:能促進學生的品德心理、學習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環(huán)境適應、生命教育、社會適應等方面的發(fā)展。(3)學習心理:能促進學生的智力開發(fā)、交往心理、親子教育、社會適應、升學就業(yè)等方面的發(fā)展。
核心內容,各個年級學生都要開展教育。其他內容,根據(jù)學生年齡、心理特點,不同年級有不同的側重內容。例如,小學生:側重環(huán)境適應、品德心理、交往心理的教育內容;初中生:側重青春期心理、親子關系的教育內容;高中生:側重社會適應、智力開發(fā)、升學就業(yè)的教育內容。
2.學科滲透的教育內容
社會學科類課程滲透教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個性品質修養(yǎng)、社會認知能力、建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情緒調節(jié)、品德與行為、珍惜生命與熱愛生活、親子關系與感恩情懷、集體精神與團隊協(xié)作、社會環(huán)境適應、人生規(guī)劃與生涯指導等。
自然學科類課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學習動機與學習品質、學習行為習慣、邏輯思維和擴散思維、創(chuàng)造力和潛力開發(fā)、崇尚科學與嚴謹態(tài)度等。
藝術與體育類課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情緒調節(jié)、陶冶情懷、意志力與耐挫力、合作與協(xié)助精神、團隊凝聚力、人際交往等。
3.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心理教育活動課。它包括教育活動課、班會課、專題訓練課等。這些課程要列入教學計劃和課程表,一般每個班級、每學期8~10節(jié)/次。心理教育活動課主要是進行普遍性的心理素質教育。
(2)團體輔導課。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與行為的實際,有目的地開設專題的團體輔導課。團體輔導課主要是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教育。
(3)個別輔導。這里指的是對有輕微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發(fā)展性的個別輔導,而非補救性的心理咨詢活動。
(4)學科教學滲透。通過學科課堂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即以學科教學內容為教學主體,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適當?shù)摹⒂袡C的對學生滲透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活動過程。
(5)全校性大型教育活動。面對全體學生,通過課外大型活動的形式,開展發(fā)展性的專題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6)專題講座。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某一心理問題或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而開展的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專題性教育。如:考前心理壓力疏導。
4.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內分工
主要方式 分工負責
心理教育活動課(列入課程表)……心理教師和班主任等
心理教育班會課(列入教學計劃)…班主任
學科教學滲透…………………………學科教師
團體輔導與個別輔導…………………專職心理教師
全校性大型教育活動…………………全體教師
專題講座…………………………專職心理教師或外請專家
四、“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保障機制
“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果要比較穩(wěn)定地運行,除具有相對標準的教育目標、內容、方法和學理支撐要素的結構形式外,還必須有管理機制要素作保障,才能構成完整的模式,否則其運行過程不穩(wěn)定,會出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的現(xiàn)象或中途夭折的局面。我省中小學“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保障機制有:
1.“三預”工作保障機制
我省在構建中小學“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過程中,建立起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預警、干預的“三預”工作保障機制。
預防――以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方式,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預防和減少學生心理問題和不良行為的發(fā)生。
預警――以心理測量、心理健康情況分析和心理危機評估方式,實施對學生心理危機行為的預警和防護。
干預――以心理咨詢輔導、心理危機干預手段,應對、消除和干預個別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危機和極端行為。
2.“規(guī)范管理”保障機制
我省在構建中小學“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過程中,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guī)范的管理機制。省教育廳頒發(fā)了《關于印發(fā)等四個工作規(guī)范文件的通知》(粵思教[2008]83號)文件,簡稱“四個工作規(guī)范”文件:
《廣東省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guī)范(試行)》:對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標、原則、任務、要求、內容、方法等作了規(guī)范性的界定。
《廣東省中小學建立起心理危機“三預”工作機制實施方案(試行)》: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三預”工作的目的意義、工作內容、管理機制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
《廣東省中小學專職心理教師工作職責規(guī)范(試行)》:對中小學專職心理教師的工作職責范圍、素質技能要求、工作程序規(guī)范和工作待遇作了相關的規(guī)定。
《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指南(試行):對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階段教育教學目標、各年級教學內容課程作了指導性的規(guī)定。
3.“科研引領”保障機制
我省在構建中小學“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過程中,以科研引領,加強“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專項課題研究,包括模式構建的研究、發(fā)展性心理教育理論研究、發(fā)展性心理教育內容與方法研究、發(fā)展性心理教育實驗研究等專題研究。我們依托華南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和中小學第一線專家,分成10個課題組,開展發(fā)展性健康教育專題研究,如“自信心理”培養(yǎng)專題研究組,保障“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和教育過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4.“實驗驗證”保障機制
篇6
關鍵詞:健康教育路徑;擇期剖宮產;護理質量
臨床路徑是指針對已確診為某種疾病的一組病人制定的一整套系統(tǒng)的醫(yī)療護理治療計劃,其詳細規(guī)定了醫(yī)護人員及患者診斷和治療活動內容和執(zhí)行活動的時間[1]。正確的健康教育路徑不僅能提高護士的預見性和工作主動性, 還可以使患者了解診療環(huán)節(jié),并明確自己應注意配合的護理目標, 自覺積極參與康復護理過程,提高滿意度和臨床疾病預后。目前,剖宮產手術呈明顯持續(xù)上升趨勢,我國目前剖腹產的發(fā)生率約為50%[2]。結合我國高剖腹產率現(xiàn)狀,同時響應護理工作發(fā)展方向,有效落實健康教育, 本人結合臨床護理實踐,研究了健康教育路徑在擇期剖宮產中的成效,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擬實施擇期剖宮產手術的孕產婦105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3例,實施常規(guī)健康宣教模式護理,年齡22~31歲,平均(24.68±2.74)歲;觀察組52例,實施健康教育路徑模式護理,年齡23~30歲,平均(25.59±1.45)歲。兩組孕婦均無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合并癥,無不良妊娠和流產史, 精神正常。兩組產婦在年齡、體重、孕周、胎次、手術方式、麻醉方式、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應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模式進行護理,具體由責任護士隨機對產婦和家屬進行口頭講解健康教育指導,教育過程不受時間的限制。
1.2.2觀察組 患者入院后由護士長負責、全科護士和主管醫(yī)師參與,由既定建立的健康教育路徑小組接管。健康教育路徑小組根據(jù)擇期剖宮產產婦自身情況、診療護理等特點,以手術天數(shù)為中心制定健康教育路徑表, 同時該健康教育路徑表緊緊圍繞產婦入院宣教、術前準備與指導、用藥與監(jiān)護、營養(yǎng)與鍛煉、母乳喂養(yǎng)知識、護理、出院計劃等完成。健康教育路徑表完成后,責任護士給產婦發(fā)放并詳細講解有關健康教育內容取得其自愿配合,雙方共同努力力達預期目標。在健康教育執(zhí)行過程中,時刻詳細、準確記錄,動態(tài)觀察病情變化,遇到問題總結原因優(yōu)化計劃,使其不斷完善,并進行相應的效果評價。健康教育路徑表見表1。
1.3觀察指標 出院前考核對照組和觀察組產婦在遵醫(yī)行為、術后臥床時間、母乳喂養(yǎng)知識及掌握相關知識度的熟識情況,同時以問卷的形式評價產婦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P
2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在遵醫(yī)行為、術后臥床時間、母乳喂養(yǎng)知識及掌握相關知識度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剖宮產率日漸增加,我國尤其明顯[3]。剖宮產畢竟是一種應激手術,在進行手術前后和手術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會使產婦不可避免地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反應和巨大心里壓力,同時剖宮產診療過程中患者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到診療效果,因此在剖宮產診療過程中護理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有研究顯示,常規(guī)臨床護理并不能有效解決剖宮產產婦診療過程中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也不能更明顯地改善其疾病的預后[4]。因此,探索健康教育路徑在剖宮產產婦圍手術期的重要性就顯得非常重要。醫(yī)院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使在病人整個住院過程中,了解自身疾病及其康復保健知識,自愿地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從而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對擇期剖宮產產婦實施健康教育路徑不是盲目隨意的,而是針對孕產婦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地進行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產婦了解治療、手術和護理相關信息,還可減輕焦慮和恐懼心里,積極自信面對診療, 有利于早期恢復和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 與對照組相比,對擇期剖宮產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路徑不僅可縮短術后臥床時間,還可明顯提高產婦遵醫(yī)行為、母乳喂養(yǎng)知識及掌握相關知識度以及護理滿意度,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Fakhr-Movahedi A, Soleimani M, Ghazvininejad R,et al.Effect of Patient-Focused Clinical Pathway o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J].Iran Red Crescent Med J,2015,17(9):e29933.
[2]蘇翠紅,李笑天.剖宮產子宮切口憩室的診療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4):262-264.
篇7
[關鍵詞] 糖尿??;個體化;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2(b)-129-01
目前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尚不能根治的終身性疾病,2006年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報告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過2.3億[1],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shù)已超過4 000萬,患病人數(shù)居世界第2位,將可達到1億,給家庭與社會經濟帶來嚴重威脅。IDF推薦的治療方法是綜合療法,包括健康教育、飲食、運動、藥物、自我監(jiān)測5個方面。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是基本治療措施之一,是有效控制血糖,減少醫(yī)療開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對200例糖尿病患者實施門診健康教育,比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變化,探討個體化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治療的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jù)WHO 2007年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選擇本院糖尿病門診2008年1~10月就診的2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89例,年齡為40~80歲,女111例,年齡為46~70歲。隨機分成兩組,A組150例為治療組,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運用糖尿病知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從飲食、用藥、運動、自我監(jiān)測等方面加以指導;B組50例為對照組,不進行健康教育,只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
1.2 方法
1.2.1 對每一位糖尿病就診人員建立個人檔案,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教育程度、病程、地址、聯(lián)系電話、用藥情況。
1.2.2 測量血壓、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糖化血紅蛋白、體重指數(shù)。
1.2.3 發(fā)放健康教育處方,內容包括糖尿病的發(fā)病原因、常見癥狀、治療方法及轉歸。
1.2.4 給予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指導、飲食指導、運動療法、自我保健、自我監(jiān)測外周血糖和尿糖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胰島素的自我注射法及注意事項、降糖藥物的用藥指導及注意事項、高血糖及低血糖反應的表現(xiàn)及處理、并發(fā)癥的預防、血糖控制指標及隨診指征和時間等。
1.2.5 定期舉辦集體講座(授課對象為糖尿病患者及家屬)及隨時進行個體化教育(根據(jù)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及伴隨疾病給予相應指導)。
1.2.6 每月的所有檢查結果均計入個人檔案。
2 結果
兩組效果比較見表1。
健康教育后分別進行兩組間比較,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A組與B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紅蛋白A組較B組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個體化健康教育的意義: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在不斷升高,糖尿病的治療僅僅應用生物醫(yī)學手段已顯得十分有限,且醫(yī)療費用昂貴[2]。定期進行系統(tǒng)、科學的健康教育,尤其是根據(jù)患者的文化水平、職業(yè)、理解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個體化教育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建立和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滿足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需求;使其轉變觀念,糾正不良習慣,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和自我監(jiān)護能力,有利于控制血糖,從而使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制代謝異常,預防和延緩急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利于提高生存質量,為患者及其家庭減輕經濟負擔的同時,還能夠為國家和社會節(jié)約大量的醫(yī)藥衛(wèi)生資源。
在糖尿病長期治療過程中,健康教育是最關鍵、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現(xiàn)代綜合療法的“基石”,它可以起到與藥物同等的作用[3-6],甚至優(yōu)于藥物治療的效果,因此對糖尿病患者在進行群體健康教育基礎上增加個體化健康教育受到廣大醫(yī)務人員及社會的重視,通過健康教育,使整個社會對糖尿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共同預防糖尿病。
[參考文獻]
[1]洪天配,楊金奎.2006年國際DM聯(lián)盟第世界DM大會專題報道[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7,15(1):62-64.
[2]潘蔭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信息,2010,23(7):99-101.
[3]謝文婭.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的探討[J].航空航天醫(yī)藥,2010,21(7):1222-1223.
[4]馮興華,蘭桂香.糖尿病健康教育[J].中國應用護理雜志,2009,19(11):70-77.
[5]劉會林,張東偉,馮春雷.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指導[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44(24):95.
篇8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 毛細支氣管炎; 健康教育
毛細支氣管炎是由多種致病原感染引起的急性細支氣管炎癥,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鳴音為主要臨床特點。臨床上由于家屬的知識缺乏及特殊的角色心理,導致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較低。臨床護理路徑作為醫(yī)院管理創(chuàng)新的一種醫(yī)療護理模式,是指在開展整體護理的基礎上,引進臨床路徑,圍繞患者的入院診斷、相關項目的檢查、住院護理、健康教育直至痊愈出院制定的一個科學的醫(yī)護計劃,它能有效地將臨床路徑和整體護理進行優(yōu)勢互補、整合實施。福建省龍巖市第二醫(yī)院兒科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實施健康教育,收到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選擇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住院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100例,均為首次患病,男52例,女48例,年齡小于6個月78例,6個月-1歲14例,1歲-2歲8例,合并心衰2例,將患兒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家屬100人,男30人,女70人,年齡23-50歲,文化程度(文盲2人、小學20人、初中36人、高中以上42人),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情、喂養(yǎng)方式、病程、治療方法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兒家屬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接受教育能力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常規(guī)教育方法。即在患者入院時由護士對其介紹醫(yī)院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疾病相關知識,飲食指導等。實驗組采用科室制定的臨床護理路徑表(表1),臨床護士按護理路徑的指示,有針對性地對患兒和家屬進行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循序漸進的健康教育。
1.3 評價方法:①評估家屬疾病相關知識和技能知曉程度:兩組患兒家屬均在出院當天應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進行測試,問卷表由家屬填寫,由調查者評分,得90分以上為優(yōu),80~89分為良,60~79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差。②評估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
2 結果
實驗組家屬毛細支氣管炎相關知識和技能的知曉程度及護理服務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健康教育是整個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施臨床護理路徑,體現(xiàn)了以患兒為中心的護理主題。臨床護理路徑是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的時間表,保證臨床護士知道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應該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1],具有針對性,彌補了傳統(tǒng)健康教育方式的許多不規(guī)范之處,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是以護理目標作為教育目標,局限于形式,教育進程缺乏階段性和動態(tài)連續(xù)性,教育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全面性。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要求管床護士每天必須及時有效地進行健康教育,并適時評價、反復進行,因而對患兒及家屬的教育更系統(tǒng)、全面,提高了家屬對毛細支氣管炎的認識,豐富了家屬有關疾病的相關知識,使患兒在一定的時間內達到最佳護理效果[2],從而保證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護理質量。見表2。
把臨床護理路徑引入健康教育中,能系統(tǒng)地對家屬進行引導,使家屬了解疾病的發(fā)展過程和整個護理流程,減輕了患兒及家屬的恐懼、焦慮心理,充分調動了家屬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以臨床護理路徑作為平臺,構建了“護患共同參與-協(xié)作或是指導-合作”的新型護患模式,增加了護患交流的機會,融洽了護患關系,提高了護理服務滿意度。見表2。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減少了護士書寫護理文書的時間,使其工作績效得以提高,還可以使護士有目的、有預見性地主動護理患兒,增強服務意識,更大程度上發(fā)揚南丁格爾精神。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不僅增加了護士的責任感,也促使護士努力提升自我價值,激勵護士不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提高業(yè)務水平,多方面、全方位地對患兒根據(jù)病情進行指導[3],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黎偉燕,楊柳枝.應用臨床路徑培養(yǎng)骨科護生的健康教育能力.現(xiàn)代醫(yī)院,2010,10(9):112-113.
篇9
【P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 分娩期孕婦; 健康教育; 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6.34.0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4-0076-02
產科健康教育直接關系著孕婦心理、生理健康,分娩孕婦面臨生產往往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出現(xiàn)產前焦慮、憂郁等不良心理疾病,直接對孕婦身體健康與分娩造成影響[1]。合理的護理路徑干預能夠有效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從而促進產婦生產與康復,在保證母嬰健康與提升其生活質量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旨在探究臨床護理路徑用于分娩期孕婦健康教育中的臨床效果,為進一步改善臨床護理路徑提供參考,探究過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筆者所在醫(yī)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治療的陰道順產孕婦中選取129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研究組65例產婦,年齡20~32歲,平均(23.4±1.2)歲;參照組64例產婦,年齡21~35歲,平均(24.3±1.4)歲。兩組產婦均為初次生產,年齡、病因、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進行常規(guī)的助產護理方式。首先由護士進行護理內容的講解,講解內容包括宣教、監(jiān)護、營養(yǎng)、健康指導等。同時要讓產婦了解護理的意義 和目的,幫助產婦提高對護理工作的認識,保證產婦的配合程度。每一位醫(yī)護都要跟據(jù)每日的護理路徑內容,記錄產婦的產程變化、產后的情況及產婦的想法和需求,對產婦的變化調整護理方式,保證護理技術和健康教育地順利進行。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貼心舒適的護理干預。根據(jù)筆者所在醫(yī)院的實際情況,由護理組和產科醫(yī)師聯(lián)合制定護理路徑標準,經過科學的探討,決定護理干預的具體項目。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內容:(1)入院指導。產婦入院當天根據(jù)護理路徑給予入院指導,主要介紹醫(yī)護人員、住院環(huán)境、設施及相關知識,工作流程介紹(主要包括聽胎心、驗血、采集檢測糞尿標本等),產前知識指導(主要包括吸氧、數(shù)胎動及分娩相關知識內容),心理安撫與母乳喂養(yǎng)相關知識介紹。(2)分娩日護理[3]。根據(jù)臨床護理路徑,給予孕婦相關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母乳喂養(yǎng)技巧與皸裂預防辦法、產后相關知識指導(包括安全、衛(wèi)生、飲食、排尿等)、產后活動指導(指導順產產婦防跌倒指導,給予剖宮產產婦肢體按摩與床上活動指導)、嬰兒護理指導(主要包括吐羊水、保暖、預防針等方面的指導)。(3)產后指導。根據(jù)臨床路徑,給予孕婦飲食、活動、母乳喂養(yǎng)、嬰兒護理方面的指導,飲食方面指導產婦合理搭配飲食,制定健康食譜,補充自身與嬰兒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母乳喂養(yǎng)方面指導產婦正確母乳喂養(yǎng)姿勢、按需喂養(yǎng)、護理及正確擠奶方法等。嬰兒護理方面主要指導產婦配合嬰兒聽力、疾病篩查等。(4)出院指導。根據(jù)臨床護理路徑,正確指導產婦及家屬出院流程與產后支持(社區(qū)檢查訪視),出院前檢查新生兒健康情況,對未接種新生兒向家屬介紹接種方方法,指導新生兒出生證明辦理方法,并對產婦進行計劃生育指導(避孕、上環(huán)等)。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入院時和第二產程時的焦慮情況、憂郁情況,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倽M意率=(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入院時和第二產程時的焦慮、憂郁情況比較
研究組產婦入院時的焦慮和憂郁情況與參照組產婦入院時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第二產程時的焦慮和憂郁情況與入院時比較均有明顯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非常滿意34例,一般滿意30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率為98.4%,參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24例,一般滿意31例,不滿意9例,總滿意率為85.9%,研究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7.073,P
3 討論
生殖繁衍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女人肩負著生殖繁衍的重大責任,懷孕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孕婦從受孕開始直至生產都伴有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身體負擔,直接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及分娩結局[4]。健康教育,是臨床分娩護理中的重要工作內容,主要通過宣教方式,將更多的關于分娩方面的知識介紹給孕婦,提升產婦孕期知識的掌握程度,消除心理負擔,改善生活質量[5]。健康教育效果與健康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合理的臨床護理路徑指導能夠提升健康教育效果,加強對產婦的知識宣教,促進產婦生產與康復[6]。
本次研究在分娩期孕婦健康教育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干預,通過制定合理的臨床護理路徑,從多方面正確指導產婦,在緩解產婦產前焦慮、憂郁,提升產婦護理滿意度方面具有良好效果。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焦慮和憂郁情況均優(yōu)于參照組,這一結果直觀地體現(xiàn)出,產婦焦慮、憂郁程度隨著產期的臨近越來越嚴重。而研究組在第二產程時的焦慮憂郁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說明,護理干預應用到健康教育中對緩解產婦的焦慮n郁情況有很高的效果。因此,護理干預應用到健康教育中的科學性、有效性是至關重要的。助產的醫(yī)護人員應根據(jù)孕婦的實際情況進行健康教育,體會孕婦的心情,給予理解與包容,引導產婦用正確的呼吸方式,減緩自身的痛苦,保證生產的順利程度[7]。
本研究表2的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滿意率為98.4%,參照組總滿意率為85.9%,研究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總之,在分娩期孕婦健康教育中應用臨床護理干預,可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焦慮、憂郁情況,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拉近醫(yī)患關系,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辜麗江,尹艷紅,史崇清,等.臨床路徑在護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探討[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0,8(5):111-112.
[2]陳玉嬋,李冬玲,羅麗宇.產科臨床護理路徑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19):2359-2361.
[3]夏瓊明.臨床護理路徑在圍生期孕產婦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9):241-242.
[4]覃清華,肖海燕.臨床護理路徑在孕婦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醫(yī)藥前沿,2012,2(14):128-129.
[4]鄒冬梅,侯樹琴,白瑞云,等.臨床路徑在產婦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1):89-93.
[6]吳春翠,歐惠嫻,紀妍.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羊水穿刺孕婦實施健康教育[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9):160-161.
[7]黃寶琴,鄭子梅,梅志雄.臨床護理路徑在分娩期孕婦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4):49-50.
篇10
【關鍵詞】健康教育路徑;宮頸癌;圍手術期
【中圖分類號】R15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145-02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瘤,發(fā)病率占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首位,嚴重威肋著女性的健康與生命。治療多以手術和放療為主,輔以化療。而臨床護理路徑(CNP)是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所設定的住院護理模式。它的功能是用圖表的形式為患者提供有效的照顧,使診療、護理有序,減少遺漏項目,縮短住院日,提高質量。健康教育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研究健康教育路徑在宮頸癌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我院收治的104例分組進行研究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04例宮頸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宮頸活檢病理顯示均為鱗狀細胞癌,達IB期69人,達ⅡA期35人,年齡38-57歲,均行子宮廣泛切除和腹膜內盆腔淋巴組織清除術。所有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對照組各52例,分別行健康教育路徑和常規(guī)健康教育,兩組年齡、手術方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觀察組則實施健康教育路徑,通過結合臨床實際制作的健康教育路徑表格來進行。按時段進行有計劃的健康教育,自患者入院第一天始至出院,以表格的方式列出七個時間段,以時間段為橫軸,以具體時間、健康教育內容、責任護士簽名為縱軸。實施步驟如下:
(1)入院時。首先評估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和身體情況,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各項規(guī)章制度、安全知識、管床醫(yī)生和責任護士。
(2)手術前期。對病人講解疾病知識,需要做的術前準備,腸道、飲食準備,指導患者做深呼吸、翻身及肢體活動、有效咳嗽等功能鍛煉;指導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聽取病人和家屬的顧慮、心理訴求,并耐心解答做好心理調節(jié)。在術前一天講解手術及麻醉方式,做好麻醉準備。
(3)手術日?;颊甙卜挡》亢?,評估患者,妥善安置各導管和鎮(zhèn)痛裝置并交代注意事項,觀察切口敷料情況,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指導患者家屬配合按摩患者下肢防止靜脈血栓,給予患者多些心理支持。
(4)手術后。分為術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至出院三個時間段,宣教導管的安全管理,保持通暢,防止導管滑脫和自行拔管,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和量,拔導尿管前三天作膀胱功能訓練;傷口的護理保持敷料干燥無滲血,觀察陰道有無出血。術后2-3天后逐步進流質、少渣半流質過渡到普食,注意進高蛋白低脂易消化飲食。評估腸功能恢復情況,告知減輕腹脹的措施,術后的活動指導:先酌情床上翻身扣背、術后第一天半坐臥位,多做深呼吸和活動下肢,四天后自動。下床活動時防止跌倒,進行“安全3分鐘”健康教育實施方法是:床上3分鐘-床邊坐3分鐘-床邊站3分鐘,無不適方可挪步活動,以免直立性低血壓導致患者跌倒。注意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反應,多交流溝通她們所關心的問題。
(5)出院前。在患者臨出院時給予出院注意事項的指導,囑其定期復查,給予咨詢電話不適隨診,飲食方面加強營養(yǎng)宜清淡軟食,指導活動、休息和康復訓練,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加強自我護理的能力。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對2組患者的以下指標進行對比研究: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其中后兩項通過科室的調查表進行評估,均包括10個問題,滿分為100分。
1.4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和分析。
2結果
2組患者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健康教育達標率比較。由表可見:觀察組患者住院天數(shù),住院費用較對照組均減少,t=3.78,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工作滿意度及健康教育達標率較對照組均明顯提高,X2=4.67,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