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作文大全范文

時間:2023-04-12 07:03: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二年級作文大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二年級作文大全

篇1

二年級學生學習計劃(一)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是一年,今天上午,學校開始放寒假了。我與以往放假時一樣,總會在假期開始的第一天,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目的是為了能夠使自己在假期中,過得更加的充實和快樂,并能學習到更多的校外知識,歡歡喜喜喜過個年。

我要培養(yǎng)我的興趣和愛好,我要跟爸爸一起練練書法,長大以后也能夠寫一手好字。多看電視里的新聞報道,了解社會。我還要多鍛煉身體,保持身體健康。

我要堅持寫日記、作文。以前,我寫的日記“干干的”,主要就是缺少觀察;以后,我打算每天看三十分鐘的課外書,在寒假期間把一些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并把有一些有意義的人或事寫成文章。看一些優(yōu)秀的作文,學習別人的寫作長處。在網(wǎng)上查找寫的好的文章,向人家學習學習。另外,我還要一個小冊子,起名為“日記小材料”,平時發(fā)生一點小事都要留心觀察,把一些精彩的東西記錄下來,那可是寫文章的好材料喲!到時候要寫東西,那就不愁“沒事可寫”了

走親訪友,做到文明禮貌,尊敬長輩,向親戚朋友介紹自己的學習情況,向同齡人交流學習心得。

這就是我的寒假計劃,我不但要加強學習,也要多幫爸媽做事,大家覺得我這個寒假計劃怎么樣?

二年級學生學習計劃(二)

1.早晨7:50起床。

2.7:50---8:00洗漱。

3.8:10---8:30讀讀背背《論語》至少一面。

4.8:40---9:20做讀書摘記至少兩篇。

5.9:30---9:50完成數(shù)學報紙至少兩面。

6.10:00---10:30預習下冊教科書。

7.10:40---11:00默寫上冊英語書的單詞表星號詞和粗體詞,至少兩個單元。

8.11:00---11:25吃午飯。

9.11:30---12:20看課外書。

10.12:30---13:00讀熟古詩。

11.13:20---13:50讀讀背背《弟子規(guī)》至少五面。

12.14:00---14:50讀讀背背《知識大全》至少一面。

13.15:00---15:50練毛筆字或鋼筆字。

14.16:10---17:10騎自行車或打羽毛球。

15.17:20---17:50吃晚飯。

16.18:00---19:00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7.19:20---8:10洗漱。

18.8:10---10:00看電視。

19.10:00睡覺。

二年級學生學習計劃(三)

語文

篇2

我非常的愛讀書。因為書中有知識,有精彩的故事,有大自然的奧秘,有生活中的趣事,有幽默、笑話、漫畫、腦筋急轉彎,還有做人的道理。每當我有了一本新書時,我會抱著新書,愛不釋手,然后就看得廢寢忘食。吃飯時,媽媽喊七、八遍,我還舍不得放下自己心愛的書。因此,我三天就能看完一本書,有的書半天就看完了。

正因為我喜歡讀書,爸爸媽媽就不停地給我買書。有《十萬個為什么》、《環(huán)游世界八十天》、《青少年百科知識大全》、《史記故事》等等?,F(xiàn)在,我的書裝了滿滿幾柜子。爸爸媽媽為了讓我讀更多的書,就在新華書店讀者俱樂部給我辦了一張會員卡,我隨時都可以去那里借書看。每次我去借書,就覺得自己像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書太好看了,我拿了這本,又想拿另一本。為了盡快看另一本書,我就把看書的速度放快。

我愛讀書,我從書中學到許多知識,不僅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文章也越寫越好,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參加了全國“百年樹人”杯生態(tài)道德征文比賽,獲了三等獎;上三年級的時候,又獲得了全省“楚天杯”作文比賽三等獎。近幾年,《襄樊日報》和《襄樊晚報》也刊登了我的一些文章。同學們都很羨慕我。媽媽讓我一年讀100本書,可我想一年讀800本書。

讀書是我最高興的一件事,我讀書,我快樂。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樣才能讓有限的生命過得充實富有、多姿多彩,怎樣才能讓有限的生命飄溢著濃郁的清香,閃耀出無限的光輝,怎樣才能提高生命的質量,讓生命增值呢?那就是讀書。

在喧囂的都市中,人們往往忘記了許多原始的生命的本能與需求。汽車代替了行走,電視代替了觀察,網(wǎng)絡代替了交流。我們不否認進步,但我們知道有的東西是永遠不能代替的,如一片純凈的自然,如一本翻黃的舊書,如一首經典老歌。即使我們已經有著e時代的時尚外形,在內心的最深處,也許我們還執(zhí)著于那種紅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風趣,還有雨夜讀書的清幽。

每一個人,也許都會有類似的夢,在遙遠的異地,一次次的起程,一次次的出發(fā)。渴望走在不同的風景里,而現(xiàn)實中,也許我們只能在辦公室里風云疊涌、菜市場內勞碌奔波。

可是,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啟程,在一本又一本的書里,從一個地方走向另一個地方。人生的積淀,可行萬里路,亦可讀萬卷書。

我們無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一本讓人受益的好書,也許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總希望在浮生半日的悠閑里,陪伴我們的,是一杯清茶,一卷好書;總希望喧囂繁復之后,留一隅書香,讓好友相聚往來吟唱……

書,讓世界簡單的人變得豐富;書,讓世界喧囂的人返璞歸真。在匆匆的旅途中,在沉沉的行囊里,在紫檀木的小幾上……別忘了,留一個位置,給自己最愛的那本書!

篇3

我非常的愛讀書。因為書中有知識,有精彩的故事,有大自然的奧秘,有生活中的趣事,有幽默、笑話、漫畫、腦筋急轉彎,還有做人的道理。每當我有了一本新書時,我會抱著新書,愛不釋手,然后就看得廢寢忘食。吃飯時,媽媽喊七、八遍,我還舍不得放下自己心愛的書。因此,我三天就能看完一本書,有的書半天就看完了。

正因為我喜歡讀書,爸爸媽媽就不停地給我買書。有《十萬個為什么》、《環(huán)游世界八十天》、《青少年百科知識大全》、《史記故事》等等。現(xiàn)在,我的書裝了滿滿幾柜子。爸爸媽媽為了讓我讀更多的書,就在新華書店讀者俱樂部給我辦了一張會員卡,我隨時都可以去那里借書看。每次我去借書,就覺得自己像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書太好看了,我拿了這本,又想拿另一本。為了盡快看另一本書,我就把看書的速度放快。

我愛讀書,我從書中學到許多知識,不僅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文章也越寫越好,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參加了全國“百年樹人”杯生態(tài)道德征文比賽,獲了三等獎;上三年級的時候,又獲得了全省“楚天杯”作文比賽三等獎。近幾年,《襄樊日報》和《襄樊晚報》也刊登了我的一些文章。同學們都很羨慕我。媽媽讓我一年讀100本書,可我想一年讀800本書。

讀書是我最高興的一件事,我讀書,我快樂。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樣才能讓有限的生命過得充實富有、多姿多彩,怎樣才能讓有限的生命飄溢著濃郁的清香,閃耀出無限的光輝,怎樣才能提高生命的質量,讓生命增值呢?那就是讀書。

在喧囂的都市中,人們往往忘記了許多原始的生命的本能與需求。汽車代替了行走,電視代替了觀察,網(wǎng)絡代替了交流。我們不否認進步,但我們知道有的東西是永遠不能代替的,如一片純凈的自然,如一本翻黃的舊書,如一首經典老歌。即使我們已經有著e時代的時尚外形,在內心的最深處,也許我們還執(zhí)著于那種紅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風趣,還有雨夜讀書的清幽。

每一個人,也許都會有類似的夢,在遙遠的異地,一次次的起程,一次次的出發(fā)??释咴诓煌娘L景里,而現(xiàn)實中,也許我們只能在辦公室里風云疊涌、菜市場內勞碌奔波。

可是,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心啟程,在一本又一本的書里,從一個地方走向另一個地方。人生的積淀,可行萬里路,亦可讀萬卷書。

我們無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一本讓人受益的好書,也許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總希望在浮生半日的悠閑里,陪伴我們的,是一杯清茶,一卷好書;總希望喧囂繁復之后,留一隅書香,讓好友相聚往來吟唱……

書,讓世界簡單的人變得豐富;書,讓世界喧囂的人返璞歸真。在匆匆的旅途中,在沉沉的行囊里,在紫檀木的小幾上……別忘了,留一個位置,給自己最愛的那本書!

喜歡讀書,喜歡夜讀書。雖無紅袖添香,清茶一盞亦足矣!靜夜在窗外,古書在幾上,燈下的人與影成雙。輕輕涌來的歷史使近在咫尺的我,就像一場久違的夜雨,隨風而來,入心而化,來去之間,將蒙塵的心靈清洗得纖塵不染,沏一壺綠茶,在滿室的清馨中,就著窗外的夜色,細細品酌昨日的剪影,燈下的孤獨及古今一同的情思。

從來沒有想到,會有這樣寂靜這樣無所欲求的心情。古書翻開在幾上,微微發(fā)黃的書頁上清晰地鐫刻著淡遠的記憶,輕輕將一種心境,一種綿延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境,穿越歲月的煙塵后,合訂為線裝的珍本,留傳至今。從流走的歲月里,翻開的書頁中漫生著潔靜的燈光,精致的詞匯是一些精致而又自足的靈魂。

我們在夜里獨自思索,我們在書頁里苦苦尋覓,思索那命運的永不可解。尋覓那初始的真摯悸動,其實人生也是一本書,都市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溫柔的心情和一顆經過污染還能沉靜的心去品讀回味,桌上攤開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歲月,燈下獨坐的,不是過客,是歸人。

時光如流,夜色如墨,周圍的呼吸,漸漸睡去。而我總是倚著床,點著燈,仍癡癡的讀著文字,就似讀春季的鳥語花香。讀夏季的雷鳴雨飄。讀秋季的梧桐落葉。

篇4

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小學生,從繁華的都市和喧囂的職場走來,又回到了寧靜的教室。他從這里開始,重新設計和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

一字不識,英俊少年穿行在茫茫黑夜里

坐在教室里的青年名叫張建,是重慶合川市隆興鎮(zhèn)人。1991年9月,6歲的張建和其他小伙伴一樣,高高興興地背著書包去上學。但從上學的第一天起,貪玩的張建就沒感到學習的樂趣。

第二年,張建的父母雙雙到重慶打工,張建更是肆無忌憚,根本不把學習放在心上。

1993年8月,張建的父母回家,張建向父母提出不讀書的要求。父母到學校一了解,得知張建成績一塌糊涂。在幾次勸說無效的情況下,就默許了張建的要求。

隨后,張建跟著母親來到重慶。母親在一家怪味胡豆制品廠工作,張建沒事也來到母親的工廠,幫助母親剝胡豆。他成了廠里最小的“打工仔”。沒有文化也照樣剝胡豆,張建相信,讀書與不讀書并沒有多大差別。

2001年6月,16歲的張建長成了一個英俊帥氣的小伙子,他渴望通過自己的勞動自立。經朋友介紹,他進了重慶川心防盜門廠,干模具鍛造工作。張建不知疲倦地工作著,希望多造出一些模具來。第一個月,張建拿到了400元工資。他高興得眉飛色舞。

第二天,張建約幾個一同進廠的朋友吃飯。席間,他小學時的同學曾維超抱怨說:“唉,老板也太摳了,我們的薪水才1200元?!?/p>

張建急忙追問說:“你說多少錢?”

“1200元呀!工廠的效益這么好,應該給我們多開一點工資!”

張建立即像泄了氣的皮球。曾維超應聘的是辦公室秘書,人家1200元還嫌少,而自己只有400元,簡直是天壤之別!

張建認真地算了一下,即使他不吃不睡地干,也至多能拿到800元。而曾維超再升一級,就是1500元,還不算加班獎和全勤獎。

曾維超說:“張建,你那么聰明,何苦干那個笨重活!改天我跟我們主任說一下,把你調到辦公室來!”

張建靦腆地笑笑說:“不,我……不行!”

2003年5月,張建所在的機械科要調走一個技術主管。臨走前,車間主任要在工人中提拔一個來接替主管的職務。他看中了勤勞樸實的張建。

在主任家的晚宴上,當主任鄭重宣布這一決定時,張建急忙推辭說:“主任,我……不行!”

“你這么謙虛呀!我們車間還就你最合適!年輕人,謙虛是一種美德,過分謙虛就會耽誤自己的前程呀!”

張建只好如實相告:“實不相瞞,我沒有文化,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報紙和說明書上的字我一個都不認識……”

楊主任大吃一驚:“你真是個文盲?一點也看不出來呀!”

這一晚,張建徹夜難眠。穿行在這個繁華的城市里,他猶如一個睜眼瞎子,無法進入這個城市的內心,無法解讀這個城市豐富的內涵,更無法享受這個城市絢麗而多彩的文明。

見自己的老底被曝光,張建不好意思再呆在這個工廠,他應聘到一個美容美發(fā)店去。到美容美發(fā)店,張建做的工作是洗頭和按摩。張建付出全部的熱忱,一絲不茍地為顧客洗頭。他清俊的外表,加上熱情的服務和謙遜的談吐,很快為美發(fā)店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一天,美發(fā)店的老板找到張建,委任他為主管。

張建一聽,心里又緊張起來:“我……我,我不行!”

“怎么?是看不起這個小店,還是不愿幫兄弟我的忙?”

張建一激動,一時竟口吃起來:“不……是,我……到店里的時間還不長,還是先讓我熟悉一下再說吧!”

“不必了,一邊管理,一邊熟悉。有些賬目我懷疑以前的主管沒弄清楚,你接手后,正好重新整理一下。”

張建更加驚惶了:“不、不!吳經理,不了!我是個文盲,根本不認識字!”張建說完,匆匆離開了美發(fā)店。在這里,他也呆不下去了。

2004年年底,張建又應聘到一家摩配廠打工。吸取前兩次的教訓,張建除做好本職工作外,從不與領導接觸。他不想把這個工作也丟了。

工作半年后,財務室一個年輕漂亮的會計看上了張建。每次張建領工資,她都要借故和張建說幾句話。張建對這個女孩也產生了好感,可是他從不敢向對方表白,每次目光相遇,他都慌忙躲開。

一天,女孩半開玩笑地說:“張建,下次領工資時,你把名字寫工整一點,否則,不發(fā)工資給你!”張建心里一驚,這正是他心靈深處的痛?。∷揪筒粫懽约旱拿?。領工資的簽名,還是請哥哥寫好后,他一筆一畫模仿的。

張建尷尬地笑笑,匆匆離開了財務室。

半個月后,女孩找到張建,塞給他一個信封。調皮地說:“張建,有一首詩,我不懂,你幫我解釋一下。把解釋的意思裝在信封里!”

張建悄悄打開信封。這是《西廂記》里崔鶯鶯寫給張生的一首情詩:“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可張建哪里看得懂。從隱隱認識的幾個字中,張建明白,女孩喜歡上了自己!可自己除了有一副俊朗斯文的外表外,肚子里空無一物呀!張建把信折好,原封不動地裝回信封里。

為了向女孩表明心意,張建請大哥,寫了一封簡短的回信:“其實我是一個文盲,根本不認識字,也理解不了這首詩。請原諒我不配享受美好的生活!”托人轉交這封信后,張建也辭職離開了摩配廠。

其實,沒有比這個打擊更使張建沮喪的了。他腦海里始終揮不去女孩那活潑歡笑的臉。可每想一次,他就痛苦一次。他是文盲的事實使他不能有任何奢望。城市里任何新奇而美好的東西對他來說都是那么遙不可及。別人津津樂道于網(wǎng)絡和QQ,而他連上網(wǎng)都不會;到餐館吃飯,朋友叫他點菜,但他卻根本不認識菜譜。

人生清零,21歲讀小學何懼壓力重重

從摩配廠辭職后,張建住到了哥哥家里。他在思考著自己如何度過這漫長的人生。哥哥叫他自學。可張建基礎太差,完全無從下手!

“只有從小學開始,我才學得懂!”張建說。

“你不是要去重讀小學吧!”哥哥不經意地說。

對,重讀小學!只有從小學開始,才是他的惟一出路??!張建正式向哥哥提出:重讀小學!可是他已經21歲了。有21歲的小學生嗎?哥哥沉默了,他說要征求父母的意見。

后來,張建也猶豫了,他怕父母不同意,更怕別人笑話自己。2005年12月,張建無意中在電視里看到這樣一條新聞: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qū)43歲的農婦黃志躍深感沒有文化的痛苦,在給小女兒潘旖旎報名讀書時,自己也報了名,和7歲的女兒一同上小學。黃志躍不懼任何流言,每天樂呵呵地上學,贏得了老師的理解,也贏得了同學的尊重。

看到這則報道,張建激動得徹夜難眠。人家43歲還要重讀小學,自己才21歲,為什么還這樣猶豫呢?張建堅定了信念:重讀小學!

張建把黃志躍的故事講給哥哥聽,哥哥不再反對。張建誠懇地向父母親提出請求,父母也不反對。他預備用十年時間讀完小學、中學和大學。這十年里,他以借貸的方式向父母借款,等他參加工作后,再加倍還給父母。

母親當即流下淚來:“建兒啊,你當初不讀書,就怪媽媽心軟依了你。這十多年來,我也無時無刻不感到內疚和后悔呀!現(xiàn)在,你有了讀書的愿望,我們就是討飯,也要供你上學!”

哥哥張曉龍也表示,張建讀書的生活費全部由他支付,父母只負責少量的學雜費。

2006年2月,寒假剛剛開始,張曉龍帶著張建回到老家合川隆興鎮(zhèn),在隆興小學報了名。

新學期開始后,隆興小學多了一位21歲小學生的新聞立即在全校傳開。每節(jié)課下課后,各班同學涌到張建的教室里,圍著張建看個不停。一些學生對著張建扮鬼臉。張建干脆走到走廊上,讓大家完完全全看個清楚。

一些高年級的女同學也圍了過來。其中兩個女同學的對話,深深刺激了張建。

“這么大了還來讀小學,是睡覺睡醒了吧?!?/p>

“想當初讀書時,一定調皮打架,說不定還坐過牢,不然,這些年都干什么去了?!?/p>

“都20多歲了,如果是我,才不好意思來丟人現(xiàn)眼呢!”

張建默不作聲,任何辯解都是多余的,他只想學到知識。

一次,班上兩位同學打架,張建上前勸解。這位同學竟然掄起拳頭直打張建,還憤憤地說:“你有什么本事!21歲了才讀小學,也不害臊!要是我,早就鉆進地縫去了!”

張建默默地聽著,不辯解,也不生氣。因為從立志讀書的那一天起,他就做好了承受各種壓力的準備。

一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一位氣沖沖的婦女拉著哭泣的小孩突然沖到他面前,當著很多人的面,大聲說:“你看,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你不讀書,就會像他一樣,20多歲了才讀小學,你說丟不丟人?”張建拔腿就走。

盡管要承受著各種壓力,但他的內心是充實的,因為他的目標是:學知識,重塑美好的人生!

在班上,張建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yè),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他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感染了每一個學生。半學期以后,他被全班同學選舉為班長。

期末考試,張建語文考了95分,數(shù)學98分。

2007年3月,鑒于張建的學習態(tài)度和領悟能力,學校同意他由二年級跳到四年級學習。跳到四年級后,張建依然擔任班長。

信念如磐石,堅毅青年成勵志榜樣

2006年9月,重慶電視臺“記錄重慶”欄目報道了張建。張建俊朗的形象和不為壓力所屈服的精神,隨著無線電波走進了千萬觀眾的心里。

節(jié)目播出半個月后,張建收到一封來自廣東紡織學院的掛號信。

信是一位署名木桃的大二女生寫來的。拆開信封,張建一字一句地閱讀。他借助工具書,第一次從這些優(yōu)美的方塊字里讀出了完整的意思。讀著,讀著,張建的心揪緊了。

“張建,看到你的報道后,我流淚了!沒想到,世界上還有你這么堅毅果敢的人。我從你身上看到了力量!我覺得你是一個任何困難都打不倒的人。可我現(xiàn)在卻經歷著人生最黑暗、最痛苦的時期,我的人生都快要支撐不住了。母親病重,男友離我而去,兩門功課需要補考。你說,我還有什么希望?

“我該怎么辦?你能給我力量嗎?”

張建借助于字典慢慢弄清了每句話的含義。他立即鋪開信紙,給木桃回信。他從自己的經歷寫起,告訴她聰明的人善于把大困難分解成一個個小困難,然后集中力量各個擊破,最終,贏得命運的主動權。

信寄出20天后,張建收到了木桃的第二封信。

“張建,收到你的回信了!真是太高興了,你回信本身就給了我巨大的力量!你說得對,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個戰(zhàn)勝它,我這樣做了,還真管用……愿我們成為好朋友!”

木桃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她還告訴張建,隨后將給他寄兩本書來。不久,張建收到了木桃寄來的《小學生滿分作文大全》《智慧背囊》兩本書。他給木桃打電話,木桃說補考的兩科已順利過關,母親的病也有了起色。

與此同時,張建收到全國各地的來信和來電20多件(次)。人們?yōu)樗麍詮姷囊庵竞团M取的精神所折服,不少青年在面臨人生困難時,通過書信和電話聯(lián)系從他身上吸取力量。

篇5

高二上的哲學課常常被我們這幫人用來"修身養(yǎng)性"。教我們哲學的是個老教師,大概教完我們這一屆就該退休了,可他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們都說歇歇吧,可他不。為了使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聽課,他經常會杜撰出一些例如"我和劉曉慶的愛情"之類的故事來刺激我們的神經,然后牽強附會地扯出一條哲學原理---聯(lián)系是普遍的。嘿!這堂課我沒睡,聽老頭子說夢話,挺有意思!

可有個人睡了!

老頭子正唾沫橫飛地講在興頭上,突然大吼一聲:"張默!"一瞬間,幾十雙眼睛轉向一個位置,比"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還要準確靈敏---張默正伏案而睡。"張默!"老頭子走下了講臺,張默終于意識到了什么,突然抬起頭。這么一抬,全班爆笑不止。他額前的一撮頭發(fā)變成了雞窩狀,左半邊臉壓成了"中國地圖"。

"張默啊!你是個好學生啊!上課怎么能睡覺呢?"張默噌的站起來,他生得白凈,個子也有一百七十幾公分,如果你眼神稍差一點,他或許也會成為你字典里"帥哥"這個詞的一個實例。

"張默?。∥覄偛胖v了什么?聽到了嗎?"天下烏鴉一般黑,所有老師都對"好學生"最有耐心。

"沒有。"他真的很酷,敢這樣直白。

"那你怎么能睡覺?"老教師由"安撫"轉為"逼供"。

"你講的那些東西,根本和哲學這個主題沒有什么關系嘛!我今天中午去打球,太累了,又聽不到什么東西,所以就睡了。"他一字一句,不慌不忙,振振有辭。

我有點動搖了對張默的看法,他好像也不是那種為了分數(shù)要死要活的"好學生"嘛,他上課會遲到,也不記什么筆記,通常不聽物理課,還和我一樣不高興去做早操。我們經常在圖書館文學書專架遇見,有一回我們講起了張愛玲和王安憶!

他不簡單---我這么認為。

我清晰地記得,夏島調位子坐到我旁邊的那個晚上,我們做了"打點記時器"的實驗。那是個溫暖的秋夜,老師讓我們帶回最滿意的一條紙帶,將計算結果連同實驗報告冊一起上交??伤臀易€不到一個小時,就把我的紙帶當作垃圾扔了??谏嘀畱?zhàn)自是無法避免,沒想到的是最終竟演變成一場全班半數(shù)以上的人參與的關于"公德意識"的論戰(zhàn)。

我說:"你總不能當這個世界是為你一個人而存在的。你要尊重別人,動別人的東西之前起碼要問一聲吧!"她卻說:"你說得對。你知道除了自己還有別人存在,那么你就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你不保護好自己的紙帶,丟在地上,誰知道那是不是一張你不要的廢紙呢?"我們爭得面紅耳赤,全班為之沸騰---用"沸騰"這個詞絕不夸張。

這時候,一個男生跑過來,喊著:"休戰(zhàn)!休戰(zhàn)!這才是你的紙帶!我剛才沒做好實驗,我那破紙帶也算不出答案,就拿你的紙帶先去算了一下,那地上的是我隨手丟的。別吵了!都是我的錯。兩位小姐,給我個面子。""哈哈哈!"全班狂笑,我簡直肺都快氣炸了。夏島"撲哧"一聲也笑起來,我氣憤地對她說:"你還笑。我們被他涮了!"她拍著我的肩,笑得更厲害,我竟也不知怎么了,笑神經受到了刺激,以我獨特的方式大笑起來。

那個溫暖的夜讓兩個女生熱得大汗淋漓,意猶未竟的我們一路飚車回家。

高二開始,全班被一種叫做郁悶的氣息籠罩著。"郁悶"這個詞比"睡覺"、"吃飯"、"作業(yè)"更高頻率地掛在我們嘴邊。后來有一句廣告詞:"今天你洗頭了嗎?"我們稍做改動,成了見面的問候語---"今天你郁悶了嗎?"后來上了大學,發(fā)現(xiàn)寢室里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胞們都習慣用"郁悶"這個詞。原來全國的高中生都在郁悶、郁悶、郁悶。在科爾沁大草原騎著馬郁悶,在海南島吸著新鮮的椰汁郁悶,在無錫啃著香嫩的排骨郁悶,在上海"巴黎春天"對著時裝郁悶……"不在郁悶中爆發(fā),就在郁悶中滅亡。"一大群男生喊道:"我們要爆發(fā)了!"

而我和夏島喜歡在郁悶的時候走路,學校的兩幢教學樓之間有天橋連著,我們就從一樓打著圈走到樓頂,然后坐在樓頂?shù)倪吷希p腿在風中隨意地蕩著。那時總是很喜歡唱歌,唱《我站在全世界的屋頂》,暫且拋棄所有的東西---其實無非也就是分數(shù)、考大學之類的。她的聲音和我的聲音常常此起彼伏,唱著共同的旋律。我覺得真好,那種很默契的感覺。

高二時,張默成了我的徒弟。我收張默為徒,完全是為了教他作文??墒呛髞?,我越來越覺得我們在互換角色,我沒有什么"大作"出籠,可他好像編兒歌一樣寫了巨多的詩。我用一種近乎"瞻仰"的情緒閱讀他那些晦澀的詩句,接著再說些連自己也不懂的話給他,以確認我的師父身份。后來他越來越夸張,上物理課也寫,上英語課也寫,一下課就把幾張紙笑嘻嘻地塞給我。我最怕看他這些東西,簡直比數(shù)學考試還令我痛苦。

但為了不辜負他的詩,我把他的一首詩和我的幾句"文不對詩"的評論放在了班報的頭版。

他的詩是這樣的:

捉迷藏

你請求我/陪你玩一次游戲/我雖然不情愿/但仍答應了你

我悄悄地回過頭/看著捉迷藏的你/你匆忙的身影/在屋里奔來奔去

為了這一次游戲/你耗費了大量精力/我不想找你/可你卻讓我作弊

我雖然好像在找你/可實際上卻是你在找我/因為和你玩的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己

我的評論是這樣的:

我們漸漸成了生活的被動接受者。"捉迷藏",捉人者捉的竟是自己,表現(xiàn)出人性的復雜與多變,人們變得空虛孤獨,精神處于迷失當中……

我不知道我們的老班老關看到這份班報的稿樣時會是多么的驚訝,他一定在心里嘀咕:這兩個人在搞什么?而他又是多么無奈地將它送進影印室,就更不得而知了。他或許想和我還有張默說:"出去別說我是你們語文老師。"

老關是我們的老班,也是語文老師。老關其實不老,只是打扮得太傳統(tǒng),整天西裝革履的。"老"還有老大的意思,老關應該為此自豪,這個稱謂證明同學們還是愛他的。

時至高三,教室里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就是那個碩大的高考倒計時牌。

還有三百多天的時候,班上開始流行看安妮寶貝的《瞬間空白》。那是一本我在高二時買的書,一讀竟立刻愛不釋手,還在同學中找到了不少同道。我常常想:我們在十七八歲讀那么多隱晦的文字,并且喜歡,絕對是因為我們的心靈上也有一塊與它相似的陰暗的角落。

這種書張默是不看的,他常趴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桌子上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一天他跟我講他的一個科幻小說的構思,關于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我不停地點頭,其實壓根兒也沒聽明白是怎么回事。

安妮寶貝的書轉了一圈,回到我的手上,已經破爛得一頁頁都散落下來。我用一種很奇怪的動作翻著"書",然后將一張張書頁撕成碎片。我們的生活里沒有愛情,沒有英俊深沉的林,沒有光腳穿球鞋的漂亮女孩,沒有酒、咖啡、香煙,沒有網(wǎng)絡,所以讓它們通通見鬼去吧!

離高考還有兩百天的時候,我對自己說我們的生活里有陽光,有雨露,有父母的關心,有好吃的,有好喝的,有試卷,還有成績排行榜。

"如果我有一條圍巾,我就會把她圍在脖子上;如果我有一朵花,我可以把它摘下來,帶走。可是,你不能把星星摘下來。"

"我不能摘星星,但我能把它們存入銀行。"

"那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可以把星星的數(shù)字寫在一張紙上,然后把這張紙鎖在抽屜里。"

"就這樣嗎?"

"這樣就夠了。"

這是《小王子》里小王子來到第四個星球和一個商人的一番對話。在高考倒計時牌翻到100天那一頁時,我們的做法差不多跟那個商人一樣荒唐。

那天下了中雨,空氣中夾雜著曖昧的潮濕,每個人都悶得慌。上午最后兩節(jié)是數(shù)學。數(shù)學老師是最有說服力的,他曾教出無數(shù)高分考生的歷史傳奇一樣在學校里流傳。離高考還有100天的我們已經快成了盲目的信徒,只要你穿上一襲黑袍,或是裹上袈裟,我們就可以虔誠地為你唱頌歌,朝你膜拜。

第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下課鈴響的時候,老師并沒有立即宣布下課,他不說話,我們絕不敢有什么動靜。他沉默了一會兒,舉起左手的食指在空中點了兩下,開了口:"校門口的陽光教輔書店,今天會到一批材料。"這句話讓人想到警匪片里,兩個黑社會團伙在碼頭進行交易,賣方對買方說:"今天會到一批貨。"我們都笑起來,但笑聲在五秒鐘之內消失,因為數(shù)學老師的臉色已經變得嚴肅起來。"那份材料叫'特快專遞',都是今年最新的各地高考模擬試題,很有指導意義。"他頓了頓,接著說,"快點去買,不然就沒有了。每本六塊。下課吧!"我們長吁一口氣。"最好,今天就去買!"數(shù)學老師提高了聲音,又追了一句。

第四節(jié)課快下課的時候,大家就做好了沖向陽光教輔書店的準備,你很難想像五六十個人圍攻一個小書店的聲勢有多么浩大。老板喜滋滋地看著我們的一字長蛇陣。每個拿到書的人,都像去領工資一樣急迫地奔到收銀臺付款。大家拿著那本資料像拿到了今年的高考試卷一樣欣喜若狂。最后還發(fā)生了一場爭吵,兩個男生為了最后一本薄薄的資料幾乎大打出手。

如果我有一本烹飪大全,我可以做上一桌好菜;如果我有一本《愛的教育》,我可以學會愛,付出愛;我要一本數(shù)學題有什么用?

可以使你的考分越來越高---又有什么用?

可以考上好大學---又有什么用?

可以找到賺錢多的工作---又有什么用?

可以讓你衣食無憂,享受人生。

哦。我懂了。數(shù)學題根本沒有什么實際的用途,只不過會把我們送進銀行的保險柜里,讓我們安安穩(wěn)穩(wěn)地過完剩下的大半輩子。

"就這樣嗎?"

"這樣就夠了。"

是,這樣就夠了!這樣就夠了?這樣就夠了。這樣就夠了……

無數(shù)的日子都在指尖上滑過,高中只剩下30天的時候,人總是特別容易有感慨,就算對著墻壁上的那只鐘,都會生出些莫名其妙的感情來,即便它已經寂寞地掛在那里三年,三年來我們從未在意過它,除了在盼望下課時瞥上幾眼。

初夏的校園總是很抒情,護校河的水歡樂地向前跑,堤上的柳枝以最茂盛的姿態(tài)去迎接水中的另一個自己,綠茵茵的操場上有一二年級學弟奔跑的身影,校園廣播里的故事雖然夸張但也會讓人感動……

一個星期六的晚自習,老關沒有來,我們逃跑了,來到教學樓后面的運動場。我記得那天晚上沒有多少星星,運動場黑暗而寬廣,站在紅色的塑膠跑道上讓人有奔跑的欲望。夏日的風吹拂我們的每一寸肌膚,有透徹心肺的涼爽和無拘無束的自由。

我、張默、夏島并排坐在看臺的最高一層,我們望著遠方黑黝黝的山,說了很多掏心掏肺的話。說我們尚存的但已經知道只能是理想的理想,說我們歡樂的但有太多遺憾的過去,說我們曾經一直迷惑并且到現(xiàn)在依然沒有答案的疑問,說為我們操著心比我們更緊張的父母……我和夏島都流了淚。那個夜晚究竟說了多少我已經忘記了。我記得的是那晚的風,那晚的天空,那晚我們的奇怪沖動的臉孔。

一上大學,高中同學們都武裝起來,行頭變了,手里總是捏著一只手機,發(fā)、發(fā)、發(fā)、發(fā)短信。我敢斷定:21世紀初期大學生的短信將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載入史冊。一到放長假,總要搞幾個聚會什么的,吃吃喝喝,玩玩鬧鬧,聊聊侃侃,大家好像并不陌生,更沒有疏遠。再拽上老關,簡直好像回到了從前。女生仍是瀟灑的瀟灑,靦腆的靦腆。男生卻不一樣了,喝起了酒,抽起了煙。

而對于大學里的第一個春天,我則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向往。因為以往的春天會讓我感到很苦惱,因為"春眠不覺曉",課上總是犯困?,F(xiàn)在,我雖然仍被什么積分、微分搞得頭大,依然看不懂扭得夸張的供求曲線,還背著諸如remember to do和re-member doing的區(qū)別,但我可以在充滿陽光的陽臺曬兩床被子,泡上一杯咖啡,放上一張CD,不管什么音樂……或許還可能收到張默的短信,相互交流一下大學生活,雖然這并不能解決什么問題。

有一次,我坐在床上翻幾米的《我只能為你畫一張小卡片》,里面有這樣的句子:"如果世界沒有天空,我要對著什么發(fā)呆?"無事時發(fā)給張默,他竟迅速回復了:"如果世界只剩下天空,思念的天空在哪里?"這并不是一個最巧妙的回答,但卻像一道刺目的光芒射入我的眼睛,疼痛卻溫暖。這個男孩顯然覺得一個人發(fā)呆的時候一定是在思念,思念一些人一些事。這是多么溫情的想法呀!

深夜在網(wǎng)上爬行,總見QQ上惟一亮著的就是他。我們不太說話,只在臨下時互道一聲晚安。他喜歡到一些冷僻的文學網(wǎng)站發(fā)帖子,和素不相識的人對恃,爭論各自的哲學思想。

在一個樹葉搖碎陽光的初夏早晨,我去張默學校看他,我們說好在圖書館門口見。我提前半個小時到達,遠遠看見一個修長的身影,身邊還有一個只到他肩頭的女孩,一樣的清秀,簡單的短袖T恤、牛仔褲,一根辮子束在腦后,算不上漂亮,但眼睛很澄澈。

我走過去。張默仍是笑,但有些害羞,紅著臉。女孩倒是很大方,拉我的手:"我知道你就是張默的師父!我叫劉瀟。"她沉默了幾秒鐘,又補充道,"挺大眾的名字。"她或許聽張默說過我對文字的敏感。我笑起來:"這天底下,有太多人叫劉瀟了,叫張默的也不計其數(shù)??!但是你們卻是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