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問題及對策論文

時間:2022-09-15 11:28:00

導語: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問題及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問題及對策論文

論文關鍵詞:普通高校教學改革對策

論文摘要:通過我省部分高校在執(zhí)行新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調查,進行分析和論證,找出問題,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素質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為了使學校體育工作能夠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本文通過我省部分高校在貫徹執(zhí)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過程中存在的間題的調查,進行分析論證,旨在為高校體育教育執(zhí)行新的(教學指導綱要)提供理論依據.

1高校公共體育課的成績與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材、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場地器材建設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fā)展,這為我們實施新的(教學指導綱要》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也為進一步推進高校素質教育的實施,深化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所存在的間題.

1.1在執(zhí)行新的(教學指導綱要)中反映出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仍以傳統(tǒng)的普修課和專項選項課兩部分組成,大學一年級以籃球、排球、足球、田徑、體操和武術為主的教學內容,由體育教學部制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指派教師上課.根據調查,這種教學形式占88.396.新的《教學指導綱要》重點強調在高校體育課程建設中,要充分注重學生的自主性選擇,自主選擇教師,自主選擇授課內容,自主選擇授課時間,注意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這就是說,學生想學什么我們就教什么,不是我們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要充分算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為實施(教學課程指導綱要》,在新的學年教學過程中,不少高校將以往體育部安排教學內容、以自然行政班上課改為學生自由選擇教學內容,打破行政班的界線,男女生可合班上課.但是,學生的自主選擇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間題:首先形體與健身操、體育舞蹈、街舞、網球和羽毛球備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而籃球、排球、田徑、體操等項目卻遭到冷落.其次,我們的國球乒乓球、武術、藝術體操等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也失去了往日的火爆,選擇人數急聚下降.在同一上課時間內,有的教學內容與學生選擇的人數達到上課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不僅場地、器材緊張,教學質量也難以保證.針對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所造成的學生人數分布不均的現,老師做了大量的引導和動員工作,甚至采用抽簽的方式等,但結果仍未令人滿意.學生們說:我們有自主選擇的權力,就不應該強迫我們從事不喜歡的學習內容.另一方面,學生自主選擇結果帶來的相關間題也很突出,第一,現有高校體育教師專業(yè)結構7096集中在三大球和田徑項目,不能滿足新的體育教學的齋要.為執(zhí)行新的《體育教學指導綱要),部分教師趕學新的“熱門”項目,從而無法發(fā)揮自己專業(yè)特長的優(yōu)勢,造成教學質量下滑.第二,高校連續(xù)四年擴招,場地器材缺乏本已嚴重,現加上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使本來就匾乏的體育資源更是雪上加霜,結果造成籃球、排球和田徑場地大片空出,而有限的網球、羽毛球和室內場地卻擁擠不堪,影響教學及鍛煉效果.第三,由于學校人力、財力和物力有限,加上師資隊伍的質和量都存在著不足,場地、器材等教學設備又比較簡陋,無法適應新的教學齋求,這一切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問題.公務員之家

1.2原因分析

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造成分布不均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高校公共體育課隨著新的《教學指導綱要)的頒布執(zhí)行,加上學生進入大學后知識層次的逐步提高和新型體育項目的涌現,學生已不再滿足于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和活動內容,而是選擇具有挑戰(zhàn)性和現代生活融合一體的體育項目.(2)大多數學生不喜歡技術復雜和動作單一的體育項目.喜歡輕松、活潑、刺激、節(jié)奏感強,能展示自我的體育項目.(3)新一代大學生喜歡追求新知、時尚、格調高雅和能促進個性發(fā)展的體育項目,以此來實現個人活動發(fā)展的價值觀.(4)為了能順利完成大學公共體育課的必修內容,但又怕苦、怕累.貪圖安逸,而選擇能遮風擋雨的室內活動內容,這一部分學生不在少數.

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源主要是:(1)高校公共體育課目前還是中學體育課的延伸和重復,學習內容基本不變.體育教育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缺乏漸進性和整體性,造成教學內容重復,教學模式單一,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2)教學內容滯后,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依舊是以籃球、排球、足球、田徑等競技內容為主線,而深受學生喜歡的教學內容,如:形體與健身操、街舞、網球和羽毛球等一些娛樂性運動項目較少,這既不能滿足現代學校體育發(fā)展趨勢的要求,也不能滿足學生對體育需求的多樣化、娛樂化、健身化的要求.因此,造成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3)教學手段相對陳舊落后,教師怎樣教,學生就必須嚴格地“照葫蘆畫瓢”地去做,抑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這種教學形式使學生的學習缺乏自主性、自覺性和靈活性,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同時也制約了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

2對策與建議

(1)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應從學生健康實際的需要出發(fā),使學生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提高對身體健康的認識,掌握有關的健康知識以及科學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并通過學習,了解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關系,形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因為在社會生活過程中,人只有成為具有體育意識的自覺個體,才能在身心方面得到發(fā)展和提高,才會產生對體育的興趣,養(yǎng)成自我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2)體育課程的設置應體現多層化和彈性化,采用一、二年級上選項課,三、四年級開設選修課和專項側重課,來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需求,以此來強化學生的體育意識,鞏固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使學生在校期間能熟練地掌握2-3項體育運動項目,從理論知識、運動技術、技能與方法的掌握到全面發(fā)展身體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3)高校體育教學應盡量減少必修課,增設選項課、選修課,使體育課程體系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選項課、選修課的內容要廣泛和實用,加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生有較大的選擇空間,滿足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興趣愛好的需要,從根本上做到學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

(4)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較多的強調教師的主體、主導作用,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育培養(yǎng),結果導致學生主體地位的喪失,學習積極性下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適應學生的要求,滿足學生的自主選擇,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健身性、娛樂性,因人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創(chuàng)造能力.

(5)要構建學校課內外一體化教學體系,重視課內更應重視課外,因為課內教學學生鍛煉的時間是有限的,難以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所以,我們應充分發(fā)揮課外活動指導這一體系的特殊功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社團、俱樂部單項協(xié)會的功能,這樣才有助于多渠道地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的興趣、愛好,以及學生獨立鍛煉身體的能力,從而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6)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選擇教師,使體育教師感到壓力和危機的存在.過去所學的知識已不能滿足學生對體育知識需求的多樣化要求,所以應加大在職教師的培訓力度,不斷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逐步提高其學識水平,從而提高體育師資隊伍的水平,以適應現代體育教育的需要.

(7)改變傳統(tǒng)的體育考試方法,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過程與結果相結合、主觀與客觀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將評價內容、學習內容與過程評價密切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評分,達到學生之間互相竟爭、互相激勵、互相進步的目的.

(8)加強高校體育設施的規(guī)劃與建設.體育教學改革離不開體育教學條件的改進.學校體育要盡可能地加大對體育教育設施的投入,并充分利用現有的場地、器材,本著一場多用,一場多能,充分提高體育場館器材的使用率,保證學生有地方、有條件從事鍛煉,從而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