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建筑工程項目建設探討

時間:2022-10-22 10:51:55

導語:高層建筑工程項目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層建筑工程項目建設探討

1引言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工程建設行業(yè)的投入力度,建筑業(yè)取得顯著成就。受城市建設用地面積限制,高層建筑發(fā)展越來越快。高層建筑工程項目施工專業(yè)性強,資金和人員投入量大,并且存在許多工序交叉現(xiàn)象。除此之外,高層建筑受力結構較為復雜,對結構安全性、穩(wěn)定性要求較高,施工周期長。要想確保高層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必須重視施工技術管理,認真研究建筑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建設施工中的應用,嚴格按照規(guī)范流程開展作業(yè),把握施工細節(jié),減少質量漏洞。同時,施工單位還要重視高層建筑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積極學習先進施工技術,并合理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保證高層建筑工程質量[1]。

2高層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施工技術特點分析

2.1地基處理復雜。高層建筑工程為確保整體結構穩(wěn)定性,基礎埋深不得低于建筑總高度的l/12。如果采取樁基施工技術,基礎埋深應不低于建筑總高度的1/15,至少要有1層地下室。高層建筑工程地基埋置深度通常為地面以下5m,部分超高層建筑甚至超過20m。高層建筑工程地基處理難度大,導致工程造價高、施工周期長。因此,施工單位需要對深基坑支護技術進行深入研究。2.2施工技術要求高。現(xiàn)階段,磚混結構在國內低層建筑、多層建筑中應用較為普遍。高層建筑則不同,結構主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筑施工會應用到鋼筋、混凝土等材料相關的施工技術。目前,現(xiàn)澆混凝土應用較為普遍,建筑施工企業(yè)應將研究重點放在結構安裝、鋼筋連接以及混凝土模板技術等方面。2.3建筑功能多樣。在設計高層建筑時,許多設計師已經(jīng)舍棄過去外觀雷同的方盒子建筑,建筑色彩、立面造型以及平面結構越來越多樣?,F(xiàn)代高層建筑要想順利達成建設目標,必須利用先進建筑施工技術。與普通多層建筑相比,高層建筑工程在立面處理、消防設施、防水工程等方面都提出更高技術要求。除此之外,高層建筑涉及多種設備,裝飾裝修復雜,施工質量控制難度較大,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加以重視[2]。2.4工程量大。由于高層建筑屬于大體量建筑,因此工程量很大。調查研究顯示,當前國內高層建筑的平均建筑面積已達到1.5×104m2。一方面,高層建筑工程普遍具有項目多、工種多、參建單位多、工程量大等特點,需要多個部門相互協(xié)調,才能確保工程施工順利完成。因此,在高層建筑建設過程中,大多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合理安排施工組織。另一方面,高層建筑工作面較大,層數(shù)多,因此可采取平行流水立體交叉作業(yè)的方式進行施工,對時間、空間進行充分利用。2.5施工周期長。由于高層建筑工程量大,因此工期很長。多層建筑工程施工周期平均約為10個月,而高層建筑工程平均工期則是2年。因此,高層建筑施工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較大。為縮短施工周期,一般通過縮短結構工程、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周期來實現(xiàn)。例如,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科學施工方法、合理選取模板體系,以此降低施工成本、縮短施工周期。2.6施工條件復雜。高層建筑施工場所通常在市區(qū),建筑比較密集,建設施工用地比較緊張。因此,對臨時設施和暫設工程,應盡可能進行壓縮,施工現(xiàn)場不宜長期放置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等。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對商品化、工業(yè)化的產(chǎn)生品進行充分利用,對機械設備進行合理選擇。與此同時,在施工過程中還要對地下管線、周邊建筑以及道路等進行有效保護,以免破壞這些設施[3]。

3高層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探討

3.1基礎施工技術的應用。JGJ3—1991《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有明確規(guī)定:天然地基,高層建筑工程基礎埋深不得低于建筑總高度的1/12;樁基工程,在不計算樁長的情況下,高層建筑工程基礎埋深不得低于建筑總高度的1/15。對地下空間進行充分利用,高層建筑大多會修建地下室工程,深度可達20m以上。高層建筑工程大多建設在城市中,施工場地面積有限,并且常與周邊建筑物、市政設施、道路工程緊密相連。因此,此類建筑對深基坑工程的位移及穩(wěn)定性有嚴格要求。在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基坑工程多屬臨時工程,很容易被施工單位忽視。除此之外,基坑開挖與支護施工涉及多方面知識,如支護結構、巖土工程、環(huán)境工程、土壤力學強度與穩(wěn)定性等,不同的巖土性質對基坑開挖與支護施工有不同影響。如果工程設計與施工出現(xiàn)問題,往往會造成基坑安全事故。土方挖運、回填和支護拆除等屬于土方工程,土方挖運方式、支護形式等也是設計師需要考慮的內容。3.1.1樁基礎施工技術的應用。1)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在采取這一技術時,成樁、成孔時間會受到樁體承載性能的影響,因此施工單位需要嚴格控制成樁與成孔時間,選擇合適的機械設備、施工工藝,對灌注方法進行不斷改進,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成樁、成孔施工;在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樁基極限承載力會受到樁底沉渣影響,由此可能造成樁頂沉降。施工人員需要重視清孔工作,有效控制樁底沉渣厚度,以此提升樁基承載力;在混凝土澆筑階段,有時會出現(xiàn)斷樁、縮徑以及離析等問題,導致樁基承載力受到影響。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進行混凝土澆筑,對澆筑工序進行合理控制,保證澆筑工作一次性完成。2)后壓漿施工技術。在采取這一技術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持力層擾動現(xiàn)象。造成這種現(xiàn)象主要原因為:樁底沉渣會導致持力層狀況改變,此時樁端阻力很難將自身作用發(fā)揮出來。針對這一問題,施工人員利用后壓漿施工技術進行解決,對已經(jīng)完工的鉆孔樁,把漿液壓入到樁底或者樁側,以此改善樁基與土體之間的條件,使樁底沉渣膠結起來,從而提升樁基承載力。3.1.2合理處理主樓與裙房關系。出于建筑使用功能的需求,在高層建筑中,主樓和裙房通常被設置在一起。然而,由于主樓和裙房之間有不同沉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以免出現(xiàn)沉降差異過大的情況。樁基礎、筏板基礎、復合基礎、十字交叉條形基礎以及箱型基礎等是較為常見的高層建筑基礎形式。同時,高層建筑基礎施工需要解決多個問題,包括支護問題、地下水位處理、基礎混凝土澆筑以及人工地基處理等,以免出現(xiàn)基礎滑移現(xiàn)象,對周圍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地下管線造成影響。3.2地下室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3.2.1振搗與澆筑技術。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振搗棒數(shù)量不能少于3個,并分別放置在每個澆筑帶的前、中、后部,保證振搗充分,以此提升混凝土密實度。在地下室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工程中,最好采取分層澆筑的方式,并確保澆筑連續(xù),盡可能縮短各層混凝土澆筑的間隔時間。施工縫不可隨意保留,以免產(chǎn)生過多的混凝土裂縫。3.2.2混凝土養(yǎng)護技術。由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量大,并且地下室工程對混凝土整體性要求較高,因此,做好混凝土養(yǎng)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在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過程中,通常會有水化熱現(xiàn)象出現(xiàn),加大混凝土構件體積,受內外溫度應力影響,混凝土構件會有裂縫產(chǎn)生。為解決這一問題,施工人員需要嚴格控制混凝土養(yǎng)護溫度和濕度,在混凝土構件表面覆蓋塑料薄膜、草袋等,確?;炷潦冀K處在合適的溫濕度條件下。3.2.3后澆帶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后澆帶施工技術主要應用于以下2方面:1)后澆帶預應力筋施工技術。在地下室工程中,施工人員應重視后澆帶部位的預應力筋施工,結合工程實際情況,準確計算預應力筋的加設數(shù)量。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可以先對后澆帶兩側的預應力進行張拉錨固,然后將模板拆除,以免出現(xiàn)模板積壓狀況。2)張拉施工技術。在張拉過程中,混凝土強度必須保證不低于C35,根據(jù)張拉力以及伸長量選擇張拉控制變量參數(shù),同時對伸長值進行校對,以此控制張拉力,以免因局部應力不足帶來裂縫問題。在張拉施工中,張拉伸長值的實際值與理論值可能存在一定差異,施工人員需要嚴格控制二者間的誤差,從而減小鋼絞線回縮量。3.2.4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地下室防水工程是高層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和關鍵部分,如果地下水出現(xiàn)滲水問題,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建筑使用功能等都會受到一定影響。不同地下室工程有不同防水等級,所選用的施工技術必須具有合理性。防水材料、鋼筋混凝土結構自防水在地下水方式工程中較為常用。

4結語

在高層建筑施工管理中,施工技術管理應作為重點內容。隨著科學技術進步,許多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在高層建筑施工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有效提高了工程質量。但如果施工技術應用不合理,施工流程不規(guī)范,高層建筑施工質量也很難得到有效保障。施工單位只有充分、合理地應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才能真正提升建筑質量,獲取更大經(jīng)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歐陽兆良.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現(xiàn)狀及創(chuàng)新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30):26-27.

[2]魯軍.簡述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管理要點及措施[J].建材與裝飾,2018(30):151-152.

[3]文慶紅.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監(jiān)理控制策略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8(29):138-139.

作者:高強 單位: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