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法律基礎教學的整體觀思考

時間:2022-07-17 03:07:17

導語:關于法律基礎教學的整體觀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法律基礎教學的整體觀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整體觀對法律基礎學的整體觀起決定性的作用

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增強其時效性,我們必須要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觀,從思想上堅持全方位、全程、全員育人的方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實質。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整體觀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觀念”占了首位。學校以育人為本,但是必先要育德。這從根本上說明了學校的教育必須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貫穿于所有的教學中。在法律基礎教學中我們也必須將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必須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法律基礎教學。第二,所有課程中都能夠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整體觀實踐的具體體現(xiàn)。長期以來,我們的老師僅僅將教學當作謀生的工具,只看中對學生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在本課程教學中給學生思想教育的職責,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由專門的教師來教授?,F(xiàn)在高校的教學已經將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合并為一門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高校的教學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律基礎知識的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了,相輔相成,在法律基礎知識的教學中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就充分地提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整體觀在法律基礎教學中的重要性。第三,老師除了教授知識以外,還肩負著育人的責任,這已經成為所有教師的共識。在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要將思想政治課老師、學校共青團干部和黨政干部以及班主任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另一方面,我們將所有老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門學科中去。法律基礎知識這門課可以以課程設置的方式教授倫理知識,從而從根源上對同學們的道德認知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二、法律基礎知識教學整體觀由法學教育的使命所決定

有學者指出,“法學是正義和非正義的科學”。由此可見,道德與法律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們在教授同學們法律知識的同時,更要引導學生站在道德和價值的角度去體會和學習法律精神。法學教育的使命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思想,解析正義。所以在“法律基礎知識”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我們的老師需要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觀。實現(xiàn)道德價值包含于法治的目標中。歷史上,法律與道德始終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正如康德所說,法是道德的外在化。而道德是法的精神之所在。沒有道德就沒有法,正因為有道德才有了法。思想道德提現(xiàn)了法律職業(yè)的精神和品格,在法律中包含了真善美與假丑惡等價值的判斷,所以法律的教學是避免不了道德等內容的。法治的客觀目標是公平與正義,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有必須要有人的主觀因素參與其中。僅僅是法律自身制度的完善,并不能詮釋法律的生命意義。法律的生命很大程度是取決于法律工作者的素養(yǎng)和資質。司法過程實際就是法律工作者以自己的認知能力去證明已經發(fā)生的事實,并且根據已經制定的法律加以判決,這就要求法律工作者必須要將法律的公平和正義加以體現(xiàn),這樣法律工作這的思想道德素質便直接對法律公正產生影響。作為法律工作者,其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便決定了公平正義實現(xiàn)的程度。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法治的基礎是法律工作者的道德思想內涵。所以在法學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加強對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已經成為了法學教育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教授“法律基礎知識”這門課時,我們必須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所以本校在“法律基礎知識”的課程設計時要緊緊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觀念,在教材的基礎上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

本文作者:劉青工作單位:江夏區(qū)衛(wèi)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