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教學藝術的應用

時間:2022-07-14 02:55:20

導語:淺談語文教學藝術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語文教學藝術的應用

張和弛

起好了頭,就要注意抓住學生亢奮的好時機,順著他們豁開的思路,開展引導、點撥的教學活動,以吸引學生高度的注意力?!皬垺币⒁獾皿w。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課《黃河頌》,開頭給學生介紹了作者及寫作背景后,要注意營造氛圍。通過放映抗日戰(zhàn)爭的圖片,《黃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音樂,黃河奔涌的圖片,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愛國反抗斗爭的熱情,進而引導學生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對中華民族團結抗戰(zhàn)、同仇敵愾、偉大而堅強的精神的深情歌頌。教學中“張”要圍繞課文內容,做到放得開,緊扣祖國主題,這樣學生思維才會活,體驗才會快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學生思維過程中的興奮和抑制是在不斷地交替中進行的。學生的思維不可能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一味地張,學生大腦的神經緊張狀態(tài)得不到緩沖,容易頭暈目眩,精疲力竭,這不利于教學的開展。教師對一堂課的把握分寸得法,才能做到張弛得法。

守和放

這里談的是講授內容、方法和程序。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教材,把握教材作用的尺度。講授內容要緊扣教材,不能離經叛道,但也決不能固守雷池,僅限于課文。為了讓學生對教材能有透徹的理解,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適當補充有關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教師講、學生聽,一背景、二解題、三課文內容,四寫作特點的陳規(guī)舊法不可死守。要以學生為主體,或讀、或寫、或議、或練筆、或主攻選材立意、或品析語言特點,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活動,使其投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無疑,至此方是長進?!狈诺哪康木褪亲寣W生獲得長進。四、莊和諧這里談的是教師的情感及其表達方式,涉及教師的聲調、神態(tài)和舉止。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雙方機智之光的閃爍,出人意料的教學創(chuàng)造,都來自于教師和學生雙方的高度融洽。師生之間,心有靈犀,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會心心相印。課堂教學的大忌便是“隔”。所謂“隔”,一是“隔”心。師生之間,各思其事,心不能領,神不能會,欲教者不學,欲學者不教,教師被動上課。二是“隔”情。教師雖心系學生但情感不通。教師悲之欲泣,學生卻暗自發(fā)笑;教師慷慨激昂,學生卻漠然旁觀。三是“隔”智。教師以為易如反掌,學生卻視如難于登天;教師滔滔不絕,學生卻如聽天書。三“隔”使課堂教學走上歧途,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新課標理念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美的形象———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心”“情”“智”三方面和學生的默契,達到教學雙方的最佳和諧。講課不是面不改色的和尚念經,也不是板著面孔的開會訓人。應掌握好兩個基本原則:一是情貴自然。要擅己之所長,克己之所短,做到既生動活潑,情意感人,又沒有人工斧鑿之痕。二是情隨意遷。評析論說之篇莊重沉穩(wěn),賞析抒情之章情感飛揚,誦豪放之詩要激情澎湃,吟婉約之詞應傷感悲切。不同風格的(如“豪放”與“婉約”)作品,教學情境自然不能一樣;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如朱自清的《春》和《背影》)也當在兩種情境中教學。形成教學情境和教學內容的和諧,對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來說意義十分重大。時莊時諧,亦莊亦諧,因文而異,才會收到最佳效果。

本文作者:胡文科工作單位:貴州省都勻市大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