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設計方法研究
時間:2022-05-31 10:54:16
導語:海綿城市設計方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海綿城市是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硬化面積的不斷加大,洪澇災害、水資源短缺、雨水徑流污染等問題越發(fā)嚴重,關于雨水滲透、排泄、水資源的再利用等問題而提出的理念。本文結合我國對于海綿城市的一些要求,探討海綿城市設計中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海綿城市;設計本文結合工程中遇到的一些海綿城市設計內容,就常見問題進行重點探討。
1生態(tài)樹池
樹池是生物滯留設施的一種,標高一般比路面低一些,用以收集周圍路面等不透水區(qū)域的雨水徑流。生態(tài)樹池設計過程中,應注意底層土壤滲透能力較低時,應在底部設置滲排裝置。建設過程中不應作為顆粒沉淀池并防止雜物進入,以防止沉淀物堵塞滲透設施。
2生物滯留池
生物滯留池主要利用景觀植被和土壤對雨水進行過濾、滲透和臨時蓄存的設施。生物滯留池一般為配置豐富景觀植物的下凹式景觀空間,設計時根據(jù)底層土壤滲透性能,決定是否設置滲排設施。冬季時,生物滯留池可用于積雪的蓄存和處理。
3道路滲井
在進行海綿城市改造,當空間受限、沒有條件設置生物滯留設施時,可采用滲井的方式來設置滲排設施。滲井應優(yōu)先接納屋頂、停車場等區(qū)域雨水。滲井不應接納地上污染物較多區(qū)域的雨水。雨水進入滲井前,應設置前處理裝置,如植草溝、過濾塘等前處理裝置。
4道路中心隔離帶
道路中心綠化是常見的道路綠化形式。道路兩側的植草溝等生物滯留設施,結合道路中心綠化,可組成一個新的排水綠化生態(tài)系統(tǒng)。住宅區(qū)中的宅間道路和綠化帶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下沉綠地、雨水花園等滯留設施,用來凈化收集道路上的雨水。住宅區(qū)中的車行道因有機動車荷載,不建議使用透水路面,一般將道路雨水匯入兩側下沉綠地、雨水花園等下沉式滯留設施。
5綠色屋頂
綠色屋頂一般由植被層和生長介質層組成,通常鋪設在平屋頂上。綠色屋頂設計過程中,應注意屋頂防水層的設置,并設置必要的保護措施,防止植物根系破壞防水層。對于植物荷載較大的設施,應采取必要的結構安全措施。綠色屋頂應設置排水系統(tǒng)和溢流系統(tǒng),并根據(jù)種植物的類型和干旱程度適當澆水。
6雨水回用工程設施
雨水回用是將雨水進行收集、貯存和凈化后,水質達到《建筑與小區(qū)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guī)范》,將其用于沖洗路面、綠化、洗車、沖廁等。與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相比,雨水具有污染程度小,處理、回用簡單的優(yōu)勢。因而,對其收集、處理回用,近年來日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雨水處理回用工程應以投資省,運轉費用低,占地面積小為原則??刂乒芾硖幚砉に囘^程要求盡量考慮自控,降低運行操作的勞動強度。對于屋面雨水,一般將雨水經屋面雨水斗收集后接至室外雨水管網,統(tǒng)一排至室外雨水調節(jié)池,調節(jié)池前應設置棄流井,排除初期雨水。對于地面雨水,經地面雨水溝和雨水口收集后排至雨水調節(jié)池,調節(jié)池前同樣設置棄流井。屋面雨水、綠地雨水和道路場地雨水盡量先引入附過的下沉綠地、植草溝等生物滯留設施下滲凈化。對超過綠地最大儲存容量和下滲量而形成的地表降雨徑流再利用邊溝或雨水管道收集至雨水調節(jié)池。雨水調節(jié)池容量較大,一般在地下設置,常用的調節(jié)池材料包括混凝土、塑料、玻璃纖維等。雨水處理方法應根據(jù)污染物的來源及性質、回用水要求來確定。雨水回用處理一般包括預處理、主處理及深度處理三個階段。預處理主要為格柵和調節(jié)池兩個部分,雨水調節(jié)池前必須設置格柵。格柵的主要作用是去除纖維、木材等大小不同的雜物。調節(jié)池主要是均勻水質和水量,調節(jié)池同時有沉淀作用,可去除一部分泥沙等懸浮質;主處理階段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物質;深度處理階段主要作用是消毒處理,保證回用水水質達到相應標準。主處理階段常用的方法有生物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及膜處理技術。其中生物處理法是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碳源污染物,并有脫氮除磷的作用,因雨水可生化性較差,生物處理法應用較少。物理化學處理法以混凝沉淀(氣?。┘夹g及活性炭吸附為主要方式。膜處理技術一般采用超濾、微濾或反滲透膜處理,其懸浮物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積少,但造價較高。
水回用處理一般采用多種工藝相結合的辦法?,F(xiàn)階段典型工藝流程如下:第1項、4項和7項主要采用物理化學處理為主,流程比較簡單,占地少、設備簡單且便于管理。第2項、3項、5項和6項是以生物化學處理為主。第8項為物理化學與生物化學處理相結合。由于雨水BOD/COD值一般均比較低,可生化性差,所以一般不適于用生物處理。工程中一般選擇以物理處理為主的處理流程。經過各種處理方法的合理組合,以達到雨水回用要求。雨水回用不僅可用于城市道路澆灑和綠化、景觀水體用水,還可用于沖廁和工業(yè)用水。海綿城市建設可降低城市雨水管網負荷,降低雨水管網投資,減少城市洪澇災害;通過雨水回用工程,可減少自來水的用量,為居民生活和生產用水提供新的水源。雨水回用節(jié)約了水資源,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修復具有良好的效益。
7結語
我國現(xiàn)階段,城市內澇、雨水徑流污染、水資源短缺等水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重,通過建筑、景觀、排水、水利等多個專業(yè)的銜接,構建海綿城市,貫徹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但在城市發(fā)展中還將出現(xiàn)很多實際問題,還需要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改進,促進城市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石家莊市海綿城市規(guī)劃設計導則.
[2]武漢市海綿城市規(guī)劃設計導則.
[3]GB50400-2016,建筑與小區(qū)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guī)范[S].
作者:王巖 單位:河北大成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