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情感的體會

時間:2022-03-15 03:28:11

導語:語文教學中情感的體會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教學中情感的體會

一、當前高中歷史教學面臨的困境

1.學生學習技巧不得要領,影響掌握記憶效果。

科學恰當?shù)膶W習方法技巧對于歷史學習具有重要影響,方法科學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缺乏有效的方法技巧,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較為低下,久而久之甚至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沒有重視對學生的技能技巧培養(yǎng),而是一味地采取單向灌輸、機械記憶、重復訓練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完全按照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歷史,不僅學習難度大、耗費時間多,而且理解和記憶都難以取得理想成效。

2.教學角色地位不夠平等,教學成效較為滯后。

對于部分高中歷史教師而言,他們較長時間以來沒有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還是停留于傳統(tǒng)的灌輸模式,整個教學活動完全按照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進行,學生在歷史學習中不但沒有參與的機會,而且還要接受死記硬背的教學灌輸,學習積極性會受到影響,理解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3.教學之中忽略情感教育,思想引領作用欠缺。

歷史學科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規(guī)律的發(fā)掘,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的引導,對學生進行熱愛民族、熱愛國家、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等各種積極的思想教育。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將著力點僅限于知識點的灌輸,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滲透,沒有能夠有效發(fā)揮歷史學科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及明確人生奮斗目標和增強成長責任方面的作用。

二、有效突破歷史教學困境的途徑

針對上述存在的教學困境,廣大歷史教師要痛定思痛,認真分析其根源,對初中歷史教學工作進行回顧,查找學生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新授的過程中予以兼顧,并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成效。

1.強化記憶指導,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學法指導是提高歷史教學成效的重要抓手,許多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將強化記憶指導作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歷史學習中涉及的年代、事件、人物較多,許多內容需要進行機械記憶,學生記憶量較大,有時會出現(xiàn)前學后忘,影響了學習成效。對此,教師要強化記憶學習方法指導,引導學生運用一些創(chuàng)新的、先進的記憶方法,迅速、牢固地記憶歷史知識點。教師還可以在鉆研心理學知識的基礎上,依據(jù)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guī)律,幫助學生合理分解不同輪次歷史知識點復習的時間間隔。

2.改革課堂模式,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效果。

高中生在身心發(fā)展方面已經(jīng)進入了另一個全新的階段,在這一發(fā)展時期,學生強烈要求參與到教學雙邊活動之中,已經(jīng)不再滿足于教師的單向灌輸,對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對課堂模式進行充分改革,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一是搭建合作研究小組。單打獨斗式的歷史學習或者同座位研究,無法營造自主學習的濃厚氛圍,迫切需要更為有效的合作學習載體。教師可以按照6-8人一組的規(guī)模為學生建立探究小組,在每一個小組里面適當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均衡性,保證每一個小組都能夠成為有效的學習戰(zhàn)斗集體,讓學生在這樣的載體內開展學習研究,更好地體現(xiàn)集體智慧和幫帶作用。二是設計合作研究提綱。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設計好對學生進行啟迪引導的線索,這一線索應當與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緊密結合起來,可以用提問或探究思考題的形式展示出來。既可以由教師進行逐題的提問,也可以通過一組探究題的形式顯示出來,引導學生開展學習研究。在研究提綱的引領下,每一位學生都要開展深入的思考分析,相互之間進行研究討論,依靠大家的力量去突破歷史學習中的難點問題。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決絕大多數(shù)歷史學習問題,同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三是開展課堂辯論活動。歷史的發(fā)展是一本浩瀚的長卷,是非功過均留待后人去評價。對于一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具有不同的觀點也是正常的現(xiàn)象,對此,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針對學生觀點不一致之處,組織開展辯論活動,依靠學生自己的思維進行深入分析,說服對方,最終獲得正確的觀點或答案。例如在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有學生認為失敗的原因和事先準備不夠充分有關,也有學生認為其失敗的根源在于當時的社會制度背景有關。針對這樣的狀況,筆者要求學生進行充分準備,各自提出自己的論點論據(jù),在課堂上組織了主題辯論活動。兩方學生通過分析變法的年代、人物、組織者、領導體系等各方面因素,最終對失敗的原因具有了更為準確的定位,社會制度、政治體制是失敗的根本原因,事先準備不足只是其外在表現(xiàn)之一,通過這樣的辯論活動,增加了學生對相關歷史觀點、事件、規(guī)律的認識。

3.滲透情感教育,深化學生思想引導啟迪。

歷史教學一項重要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開展情感滲透,讓學生以史為鑒,從歷史學習中增強歷史責任感,積極投身到學習生活之中,為中華民族和祖國的未來發(fā)展積蓄后勁。歷史教學要將這一目標任務貫穿落實到不同內容、形式的教學之中。一是強化民族情感教育。民族情感教育在整個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牢記民族仇恨,以史為鑒增強民族發(fā)展的責任感。例如在教學有關九一八事變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出示日本侵華戰(zhàn)爭對中華民族造成的人力、物力等各方面重大損失,讓學生明白這場悲劇的根源在于民族的懦弱,因此只有中華民族強大起來,如巨龍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徹底消除受欺侮、受侵略的歷史。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情感,并將這樣的民族情感轉變?yōu)閵^發(fā)學習的動力。二是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始終是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旋律,歷史教師更應當充分發(fā)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因素,對學生強化這一方面的教育,以幫助學生抵制非主流的腐蝕思想。例如在教學我黨領導下的抗日戰(zhàn)爭偉大勝利內容時,教師可以播放抗日戰(zhàn)爭的一些典型場景,尤其是抗戰(zhàn)勝利后全國人民歡欣鼓舞的熱烈場景,讓學生明白中華兒女為了趕走日本侵略者所付出的血的代價,從而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討論活動升華情感,增強愛國教育。三是強化愛黨思想教育。無論是建立新中國,還是實施改革開放、改善人民群眾生活,這一切都是我黨領導下的偉大成就。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這一方面的內容對學生滲透對黨的熱愛教育,例如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等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社會主義建設在經(jīng)濟、文化、生活以及國防現(xiàn)代化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并通過解放前、解放后,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后的鮮明的對比,增強學生的思想震撼程度,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是取得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的堅強支撐和有力保障,培養(yǎng)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廣大教師要認真分析存在的困境,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改進,促進歷史教學成效快速提升。

作者:白薇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