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方案范文
時間:2023-11-10 17:39: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個體化延續(xù)護理;高血壓;生存質量;效果
高血壓是指舒張壓≥90 mmHg、收縮壓≥140 mmHg現象,高血壓的癥狀因人而異,早期癥狀并不顯著,后期逐漸表現為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夜尿增多、乏力、胸悶及心悸等[1],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個體化延續(xù)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18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本次觀察對象,收治時間為2014年5月~2015年8月,將收治的180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各90例,對照組90例高血壓患者中,輕度高血壓患者26例,中度高血壓患者39例,重度高血壓患者25例,按照高血壓病分級[2]:一期患者38例,二期患者35例,三期患者17例;實驗組90例高血壓患者中,輕度高血壓患者28例,中度高血壓患者40例,重度高血壓患者22例,按照高血壓病分級:一期患者39例,二期患者34例,三期患者17例。對比兩組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統計學無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90例高血壓患者采用一般護理,主要有藥物護理、環(huán)境護理、飲食護理及生命體征指標監(jiān)測等;實驗組90例高血壓患者采用個體化延續(xù)護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健康資料填寫、血壓值監(jiān)測、電話隨訪、家庭隨訪等,達到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增加護患溝通,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的效果。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高血壓患者軀體疼痛、生理機能、健康狀況、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等生存質量的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生存質量分數越高,患者生存質量越高[3];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100.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兩組高血壓患者的觀察指標進行統計學處理。滿意度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生存質量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護理滿意度,見表1。
2.2生存質量 兩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對比,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主要特征的,同時可能伴隨血管、心臟、腦及腎臟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的全身性疾病[4],高血壓的出現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及身體健康,我院針對收治的高血壓患者進行個體化延續(xù)護理,通過制定個體化延續(xù)護理方案將護理工作落實到患者日常生活中[5],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3.1健康教育 針對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實際情況為其講述高血壓的相關知識,主要包括發(fā)病機制、發(fā)病原因、臨床表現、治療手段、護理方式及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3.2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疾病、疾病帶來的不適及長期治療等因素,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及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熱情主動為患者進行個體化心理疏導,多給予患者支持與鼓勵,告知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精神支持。
3.3健康資料填寫 患者出院前,讓其詳細填寫健康檔案,檔案內容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入院血壓值、出院血壓值及用藥劑量等,指導患者如何正確使用24 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儀,并告知患者將每次測量的血壓值記錄下來,告誡患者及患者家屬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的保持[6]。
3.4血壓值監(jiān)測 患者來院后,將血壓監(jiān)測儀及患者記錄的血壓值進行回收,根據患者動態(tài)的血壓值,調整用藥方案及護理手段,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詢問患者的飲食及作息,以便對方案作出更好的調整[7]。
3.5電話隨訪 第3 d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主要了解患者的自測血壓情況、有無按時、按量服用藥物,針對患者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及癥狀做出解答并記錄下來。
3.6家庭隨訪 第10 d去往患者家中進行家庭隨訪,攜帶水銀柱式血壓計為患者進行血壓的測量,針對出現負面情緒的患者給予心理疏導及鼓勵、支持,告知患者家屬多陪伴、照顧。
個體化延續(xù)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理機能、健康狀況、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等生存質量的評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護患溝通,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醫(yī)療糾紛。
參考文獻:
[1]李艷紅.個體化延續(xù)護理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9(15):48-49.
[2]穆文霞.個體化延續(xù)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3,34(27):5712-5713.
[3]汪才俠.個體化延續(xù)護理對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5,53(5):125-127.
[4]徐,陳雪薇.探討個體化延續(xù)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J].吉林醫(yī)學,2014,56(34):7737-7738.
[5]丁兆梅.個體化延續(xù)護理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效果[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5(15):238-239.
篇2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臨床特征;護理
老年性高血壓是指年齡大于65歲,血壓值持續(xù)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過標準血壓診斷標準,即收縮壓≥140mmHg(18.6kPa)和(或)舒張壓≥90mmHg(12kPa)者。臨床癥狀以血壓波動大并發(fā)癥與合并癥多見。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特征復雜,與一般成人高血壓的臨床表現有較大的差別,常合并多種危險因素及嚴重并發(fā)癥,對降壓藥物的耐受性及敏感性差異性很大,重視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特殊性,對老年性高血壓病的防治及延緩高血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本文通過對本院148 例老年高血壓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老年高血壓患者臨床特征,針對特征進行護理并分析護理與否后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 年6 月~12月接收的98例老年高血壓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同時選取門診隨診治療病人50例,14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63例,年齡為60~81 歲,平均年齡(70.2±7.6)歲。
1.2方法 記錄患者臨床特征,采取合理的方式進行護理,并作統計分析。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所有計量資料的實驗數據經正態(tài)性檢驗,數據呈非正態(tài)分布,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表示,各組之間比較用Mann Whitney U檢驗(非參數檢驗)。組間計數資料率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疾病特征 依據統計發(fā)現,所有患者的疾病具有血壓波動性較大,收縮壓增高為主,診室高血壓多見、容易出現性低血壓、容易并存多種疾病且并發(fā)癥多、血壓晝夜節(jié)律異常、易導致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的臨床特點。
2.2兩組血壓情況的比較 兩組數據比較發(fā)現,老年高血壓患者住院治療后經過優(yōu)質護理血壓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圍內,而門診隨診治療病人中有部分患者血壓控制不好,護理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較對照組降低(P>0.05),見表1。
3討論
通過研究發(fā)現老年高血壓具有以下臨床特點:①血壓波動性大,老年高血壓患者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又或是平均動脈壓波動性均比年輕患者大,尤其是收縮壓最為明顯;②以收縮壓增高為主,年齡的增加致使主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彈性減低,血管的順應性下降,心臟收縮時,動脈血管不能有效擴張血管來緩沖血流帶給血管壁的壓力;心臟舒張時,血管壁又不能靠彈性回縮來維持一定的舒張壓。故在老年人群中,收縮壓增高更常見;③診室高血壓多見,與中青年患者相比較,診室高血壓更為常見,容易導致治療過度。因而,老年高血壓患者需要加強血壓監(jiān)測,盡量做到家庭自測血壓,需要時行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評估是否存在診室高血壓,避免出現不良事件的發(fā)生;④容易出現性低血壓,性低血壓是指患者站立3min后,收縮壓在仰臥時比站立時降低20mmHg以上或舒張壓降低10mmHg以上,同時伴有低灌注的癥狀[2]。老年人頸動脈體、主動脈弓、心肺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腎臟排鈉增加,腦血流降低,竇房結功能減退,腎素一血管緊張素一醛固酮系統對生理刺激的反應性降低,隨著增齡口渴機制損害引起的血容量體積降低,這些因素均可誘發(fā)性低血壓。據報道,24%的老年人存在性低血壓,且經常無癥狀[3];⑤容易并存多種疾病且并發(fā)癥多,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合并腦血管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病、血脂異常、糖尿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慢性支氣管炎、缺血性腎病及老年癡呆等疾病。較常見的為腦血管病變,且預后不好;⑥晝夜節(jié)律異常,健康成年人的血壓的高峰時間是6Am~10Pm,血壓的低峰時間是10Pm至次日6Am。即晝高夜低型,日間血壓水平較夜間高10%~20%(即杓型血壓節(jié)律)。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有血壓晝夜節(jié)律的異常,表現為夜間血壓增高幅度>20%(超杓型)或夜間血壓下降幅度
針對老年高血壓病人的特點以及病人的依從性和不良生活方式,臨床治療后應進行相應護理,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通過優(yōu)質的臨床護理能夠有效的控制血壓及相關并發(fā)癥,分析發(fā)現老年高血壓患者住院治療后經過優(yōu)質護理血壓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這與國內許多學者研究相同[5]。老年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是心、腦、腎病變的危險因素,也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護理是一項長期工作,針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疾病特征,作出合適的護理方案,加強患者心理護理、飲食和運動指導以及用藥指導等護理,可使治療效果最大化,減少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6]。本研究顯示,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實施針對性方案能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病人的痛苦。
綜上所述,隨著老年高血壓患者逐年遞增以及治療中藥物對各器官功能的損害,提供優(yōu)質護理對疾病的后期治療尤為重要,能夠改善預后,延長患者壽命。
參考文獻:
[1]薛金嶺.5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特征及治療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05:2416.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579-616.
[3]Psifz,L.Orthostalic hyperlension in the elderly[J].N.En-J.Med,1989,321:9.
[4]Kario K,Shimada K,Risers and extreme dippers of noctumal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on:antihypertensive strategy for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J].Clin Exp Hypertens,2004,26:177-189.
篇3
【關鍵詞】 自我管理; 認知情況; 專項護理; 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36-0080-03
高血壓屬于中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類型之一,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1]。目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主要依靠降壓藥物服用,但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率僅為30%~40%[2]。加強自我管理行為能力,保證長期遵醫(yī)用藥被認為是高血壓控制效果的關鍵[3]。本次研究以筆者所在醫(yī)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和在此基礎上實施專項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血壓達標率,高血壓疾病知識認知及自我管理行為情況等,探討專項護理干預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改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老年高血壓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診斷標準[4],且年齡>60歲;排除標準:繼發(fā)性高血壓者,合并心腦血管嚴重病變者,惡性腫瘤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實施專項護理干預,包括:(1)專項指導。責任護士需要根據針對患者生活習慣、個體差異及運動狀況進行評估,實施針對性護理計劃;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血壓測量方案,盡量進行人工測量,降低誤差水平;每日測量3次血壓,并詳細記錄數值;同時根據患者血壓變化情況及時改變藥物種類及治療方案,從而有效進行血壓控制。耐心向患者解答疾病相關問題;指導患者制定低糖、低鹽、低脂飲食方案。每日鹽攝入量為6 g以下;指導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太極拳、散步等運動方法[5-6]。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識,幫助其確定每日應完成運動量,并對飲酒、吸煙等危險因素進行控制。(2)專項講座。每周開展一次高血壓專項講座,針對高血壓病理機制及臨床表現、檢查、預防及治療等相關知識進行宣教,根據患者情況不同采用差異化講解方式,盡量以簡單、易懂的語言完成宣教[7]。(3)心理干預。老年患者因疾病原因,極易出現情緒波動,導致血壓受到影響;護理人員需要多與患者交流,進行心理評估,針對性進行心理疏導,預防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出現;指導家屬多陪伴、鼓勵患者,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8]。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記錄患者干預后血壓達標例數,計算血壓達標率;血壓達標標準為診室血壓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后血壓達標率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血壓達標率分別為78.72%(37/47),95.74%(45/47);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血壓達標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高血壓認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高血壓標準、與飲酒、與飲食、與體重關系及危害程度等高血壓認知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通過針對性干預后,主觀能動性提高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可主動配合檢測血壓,堅持定時運動,有意識的規(guī)律服藥、控制飲食和戒除煙酒,自覺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觀察組堅持運動、規(guī)律服藥、飲食控制及戒煙戒酒等自我管理行為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已有研究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發(fā)生率高達45%~50%,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10]。老年高血壓患者具有血壓波動大,降壓效果差及并發(fā)癥多等特點。自我管理行為是一種以增強戰(zhàn)勝疾病信心為目的,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建立的管理臨床癥狀、治療、身心及生活方式變化的能力[11]。而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能力提升對于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疾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護理人員應用專項護理干預,通過專項指導、專項講座及心理干預等方面,有效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相關知識了解程度,指導患者建立健康飲食習慣,并通過心理安慰、支持顯著消除不良心理狀態(tài)。同時在個體使用降壓藥物基礎上,加強每日血壓監(jiān)測執(zhí)行力度,并針對服用藥物進行專門降壓機制講解,解除患者疑慮,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
本次研究結果中,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血壓達標率分別為78.72%(37/47),95.74%(45/47);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血壓達標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合上述,專項護理干預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可有效提高血壓控制效果,增加疾病相關知識了解程度,并有助于改善自我管理行為。
參考文獻
[1]郝靜,楊輝.獨居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2):65-67.
[2]黃寶延,李崢,夏京華,等.維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經歷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9):773-776.
[3]高佩蓓.護理干預對中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8):179-181.
[4]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0,18(1):11-30.
[5]馮青云,方萍,肖紅霞,等.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血壓控制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5,22(2):225-226.
[6]董飛男.對45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0,48(33):72,91.
[7]鄭蔚,史艷萍,張利霞.自我管理行為干預對高血壓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26(6B):1565-1566.
[8]陳廣秀,王忠梅,萬青,等.強化飲食干預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飲食依從性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1,26(9):80-81.
[9]陳德美.綜合護理干預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服藥依從性和血壓控制率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7):71-72.
[10]周寒亮.高血壓健康教育策略及其應用進展[J].護理學報,2011,18(1):25-27.
篇4
【關鍵詞】 個體化護理; 老年高血壓; 血壓; 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8-0101-02
doi:10.14033/ki.cfmr.2015.28.048
高血壓作為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發(fā)于老年人群,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不斷上升,高血壓已經逐漸成為危害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1-2]。老年人群由于身體機能和免疫力的下降,患高血壓后生活質量可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可危及生命安全[3]。為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身心健康進行改善,筆者所在醫(yī)院特對兩組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了不同方式的護理,以論證個體化護理在老年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筆者所在醫(yī)院診治的8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觀察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65~85歲,平均(73.66±3.84)歲;病程最短為2年,最長為12年,平均(7.28±2.24)年。對照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65~84歲,平均(73.37±3.79)歲;
病程最短為2年,最長為12年,平均(7.14±2.31)年。
兩組患者的相關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容是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定期血壓監(jiān)測、遵醫(yī)囑用藥等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實施個體化護理。具體步驟如下:(1)心理護理。為避免老年高血壓患者因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護理人員應以耐心的態(tài)度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及時排解不良情緒,對于患者的疑問予以耐心的解答,以使患者放寬心態(tài),加強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依從性。(2)個體化用藥護理。在醫(yī)生的科學指導下,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年齡、體質等因素的不同,分別制定出合理的用藥方案,并由專門的護理人員按時發(fā)放藥物,同時監(jiān)督患者按時用藥,如患者的血壓逐漸處于控制平穩(wěn)狀態(tài),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對用藥方案進行適當調整。(3)飲食護理。為避免患者因過度攝入食鹽造成血容量與機體循環(huán)系統負擔的增加,應將患者的食鹽攝入量控制在5 g/d以下,盡量以高纖維素、高蛋白的飲食為主,同時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徹底杜絕煙酒,將飲食習慣調整至科學規(guī)律。(4)康復鍛煉。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而言,進行適當的康復鍛煉對于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護理人員可在適當的前提下對患者進行康復鍛煉指導,通過散步、騎自行車等輕度運動來促進患者康復進展。(5)睡眠護理。高血壓患者的睡眠質量與病情恢復進展有著重要的聯系,在睡眠質量良好的情況下可有效減輕精神因素對血壓產生的不良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意識催眠等方式保證患者的良好睡眠質量,如有必要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給予患者助眠藥物進行用藥催眠。(6)出院護理。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可囑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按時服藥、保持科學健康的飲食規(guī)律與睡眠規(guī)律,并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調查,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血壓情況,如有必要則再次返院就診。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血壓情況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作為相關指標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血壓情況比較
以不同的方式分別實施一段時間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分別為(121.35±8.51)mm Hg、(81.35±7.39)mm Hg,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與對照組比較,P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8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00%,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老年高血壓在年齡因素與病情因素的雙重影響下,身體機能出現大幅度下降,稍有不慎則將產生嚴重的后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個體化護理是一種基于人性化原則、以患者為主體的護理模式,其護理內容全方位包含了心理、生理、用藥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實施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制定出與患者實際情況相符的護理方案[4-8]。本研究結果論證了個體化護理在老年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經護理后的血壓情況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相關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由此可見,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壓情況,同時對于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具有廣泛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葉小紅,黃惠香.個體化護理在控制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fā)癥中的效果觀察[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3,19(6):861-863.
[2]吳疊恩,陳倩萍.個體化護理在控制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控制并發(fā)癥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1):338-339.
[3]馬玉青.觀察個體化護理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血壓及并發(fā)癥的作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4,2(12):142-144.
[4]施蘇媚,樓香桂.個體化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恢復期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20(7):1118-1119.
[5]賀曉娟,姚依群.個體化干預對鹽敏感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3,19(5):637-638.
[6]龍秀紅.個體化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5):317-318.
[7]吉云蘭,崔秋霞,殷曉紅,等.個體化延續(xù)護理在急診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36):4403-4405.
篇5
方法:選取在我院就診的高血壓患者60例,對患者進行社區(qū)綜合干預管理,為60例高血壓患者制定個體化健康指導方案、藥物治療以及定期隨訪干預,并且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知識普及和健康教育,分別在干預前后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和醫(yī)學體檢,觀察護理干預高血壓患者依從性的影響。
結果:對60例高血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之后,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認識有所提升,所有患者用藥依從性都有所提高,干預前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具有重要的影響,通過護理干預能提升高血壓患者對疾病危害的認知程度,高血壓治療的用藥依從性提高以及血壓也得到很好的控制,護理干預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病情,降低患者血壓有著積極的影響,具有積極的推廣意義。
關鍵詞:護理干預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干預影響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60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313-02
高血壓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疾病,尤其是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出現高血壓疾病的幾率越來越大,這種現象也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必須要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基本知識普及,讓更多的老年人能全面準確的認識高血壓疾病的危害,讓老年人能及早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如果高血壓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和控制,就很容易引發(fā)一系列的心腦血管疾病,而本次研究就是希望通過護理干預提高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知曉率和治療率,從而更好地控制高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和病死率。本次護理干預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選擇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高血壓患者共60例,6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高血壓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齡(44.6±5.2)歲,女性患者平均年齡(43.2±4.3)歲。60例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均沒有明顯的并發(fā)癥,意識清晰,并且主動接受調查,排除患者心、肝、腎臟等重要器質性疾病以及意識不清和不愿意合作情況。
1.2一般方法。醫(yī)護人員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并且求得患者同意,為患者講解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在護理干預前后,進行兩次問卷調查。本組選取的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經濟狀況、家庭支持、工作情況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都具有隨機性,且存在顯著性相關性。本次研究中,不愿意依從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對疾病認知水平不夠、態(tài)度、療程長、生活不規(guī)律以及忘記或漏服藥等。
1.3護理干預方法。糾正錯誤的認識和態(tài)度:幫助高血壓患者提高對高血壓疾病的認知能力,讓患者了解高血壓疾病的危害性;促進社會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得到社會和家庭的配合對幫助提高患者用藥依從率有著積極的作用,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與配合是對患者的督促,增強患者的信心,幫助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重要因素。通過這些方面的護理干預,觀察干預前后患者用藥依從性變化情況。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治療進行數據的分析,計量資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P
2結果
本組選取的高血壓患者共60例,通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和精心護理后,所取得的成果比較滿意,患者護理干預后服藥依從率與干預前相比明顯上升,如表1。
3結論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而高血壓最好的治理方法就是控制患者心情、飲食和用藥,通過患者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進而能保持高血壓患者血壓持續(xù)平衡,不會引發(fā)一些的并發(fā)癥[1]。根據相關調查發(fā)現,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急劇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低知識、低控制、低治療[2],正是由于患者缺乏對高血壓疾病的認識水平,無法全面了解高血壓疾病的危害性。目前,由高血壓疾病引發(fā)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給造成比較高的病死率[3]。而控制血壓是降低高血壓所致的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關鍵[4],但是很多患者在服藥期間,認為疾病癥狀有所緩解時,就隨意停止用藥,或者是患者測量血壓,發(fā)現血壓開始恢復正常,就自行停藥,最后造成病情反復。
本次臨床研究就是針對這種現象展開的探討,希望通過醫(yī)護人員的干預,幫助高血壓患者提升對高血壓疾病的認識,本次研究中對60例患者在實施護理干預前后均進行一次問卷調查。由上述調查結果顯示,對高血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之后,患者用藥依從性明顯提升,相較于干預前,患者用藥依從性有了進一步提升。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通過醫(yī)護人員的干預之后,患者對高血壓疾病有了全新的認識,進而影響患者的行為意識,提高了高血壓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本次研究結果說明,護理干預對提高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具有重要和積極的影響,通過實施護理干預能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率,提升血壓控制率,最終達到降低高血壓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玲,張家光,孫冬梅.護理干預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和生活方式的影響[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2(09):213-214
[2]劉麗華.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15):1102-1103
篇6
關鍵詞:健康教育 高血壓 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2)01-0010-02
高血壓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在疾病發(fā)生早期,患者僅有頭痛、眩暈、惡心、心悸失眠等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升高的血壓持續(xù)損害血管、腎臟、心臟、大腦等器官,患者可出現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病、腦卒中等并發(fā)癥[1]。如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患者死亡。由此可見,積極有效地控制血壓是防止病情加重、預防并發(fā)癥的關鍵所在。本實驗通過對200例社區(qū)高血壓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指導,分析了其在高血壓預防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相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選取某社區(qū)正在使用藥物控制血壓的200例高血壓患者,其中男患者123例,女患者77例,年齡在21―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74±1.74)歲。以上患者的血壓經多次測量,均符合WTO制定的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2]。
1.2 方法。對以上全部受試對象進行高血壓相關健康教育指導。
1.2.1 健康教育前進行調查評估。工作人員通過分析病歷、和患者進行溝通交談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生活方式(飲食狀況、運動狀況、是否飲酒吸煙)、文化程度、對高血壓知識了解程度等。
1.2.2 健康教育方式。
1.2.2.1 集體宣教。定期舉辦健康教育知識講座,通過授課的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高血壓方面的知識,并向所有受試對象分發(fā)健康知識宣傳單,小卡片,相關書籍等。
1.2.2.2 分組討論。將以上200例患者根據文化程度分為10組,制定針對性的小組教育方案。定期對小組成員進行健康知識講解,組織其進行健康問題討論。鼓勵其進行溝通交流,分享高血壓控制的經驗。
1.2.2.3 個體溝通。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談,了解患者對講解內容的掌握程度,在健康教育實施時面臨的問題,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幫患者制定個體化的方案。
1.2.3 健康教育內容。
1.2.3.1 向患者講解高血壓的相關知識。高血壓的誘發(fā)因素,高血壓在不同時期的臨床表現,高血壓的并發(fā)癥、治療方法、控制血壓的意義等相關內容。
1.2.3.2 飲食指導。指導患者進行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告誡患者每天食鹽的攝入量應少于5g,并向患者介紹生活中的隱形高鹽食品,例如面包,火腿,腌制食品、啤酒等[3]。幫助患者制定均衡飲食方案,在平衡營養(yǎng)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減少脂質的攝入。注意多食用水果蔬菜,保證足夠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
1.2.3.3 運動指導。和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制定運動方案,講解運動療法在高血壓控制中的積極作用;為肥胖患者制定減肥運動方案,告誡其減肥的必要性,并發(fā)動患者家屬對其進行監(jiān)督協助。
1.2.3.4 用藥指導。向患者介紹高血壓常用藥物以及其不良反應,并告訴患者遵醫(yī)囑服藥的重要性,指導患者規(guī)律用藥。
1.2.3.5 心理指導。了解患者目前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安慰溝通,減輕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
1.3 實驗效果評價。根據教育前后患者血壓水平的整體變化,對高血壓知識的掌握情況:實驗前后,分別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試卷分數評價患者知識掌握狀況,試卷得分90分全部掌握;生活方式有無發(fā)生改變:是否減少食鹽攝入、是否進行體育鍛煉、是否規(guī)律服藥等進行結果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實驗數據利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采用t檢驗。當P
2 結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收縮壓的和舒張壓均明顯下降并接近于正常水平;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增高;多數患者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改變:低鹽飲食、參加體育鍛煉、規(guī)律服藥人數明顯高于從前。P
3 分析
高血壓是臨床上最為多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該病病程長,病情呈進行性發(fā)展,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4]。本實驗通過在社區(qū)高血壓患者中實施健康教育,使其對高血壓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了解到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的重要意義;通過相關的飲食、運動、用藥等指導,糾正了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避免了病情的加重。綜上:在社區(qū)高血壓患者中實施健康教育指導,有利于控制血壓,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建議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楊桂芝.社區(qū)高血壓患者服藥不良行為的護理干預[J].護理學報,2008,15(8):79
[2] 劉麗萍,何華,黃金萍,等.連續(xù)健康教育對高血壓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護理學報,2007,14(6):88―90
篇7
【摘要】目的:探討整體護理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體會。方法:選擇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整體護理措施。結果:經過精心、科學的整體護理干預,78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情穩(wěn)定后出院。結論: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積極的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促進高血壓患者的康復,降低發(fā)病率、病死率及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整體護理;老年;高血壓
高血壓是老年人群的常見慢性疾病,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升高,嚴重威脅著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⑴。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科技的發(fā)展,對于護理的需求也不斷的擴大,整體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逐漸廣泛。整體護理是在常規(guī)的護理操作程序的基礎上開展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等各方面的護理工作,為患者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⑵。為了探討整體護理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我院對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7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7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齡52—86歲,平均年齡64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即在未使用任何抗高血壓并且安靜的狀態(tài)下,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1.2護理方法
1.2.1建立檔案老年患者的血壓會隨著季節(jié)與運動而發(fā)生變化,一天的不同時間血壓也會存在差別,準確的評估血壓是有效防止與規(guī)范治療高血壓的前提與關鍵⑶。為患者進行血壓測量前,護理人員應當向患者講解相關知識,讓患者了解準確評估血壓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由經過專業(yè)的護士每天早、中、晚為患者進行血壓測量,記錄3次的測量結果,平均值即為患者當日的血壓,對患者的血壓等級進行評估。同時,為患者進行腎功能、尿常規(guī)、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等檢查對其心血管的危險層級進行評價,為患者建立檔案,收錄評估結果。
1.2.2健康教育以多種多樣的健康教育方式向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宣教,如布置展板,發(fā)放健康教育手冊,以生動形象、簡單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定期在病區(qū)舉行專題講座,請相關專家講解高血壓的病因、診斷標準及治療方法等,介紹當前高血壓的相關研究。同時,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的不同程度,有針對性的指導患者床上翻身及活動技巧,需要注意的事項,飲食及營養(yǎng)補充要求。
1.2.3心理護理目前,對于高血壓尚無可靠有效的治療手段,患者常常需要終身服藥,患者常常伴有焦慮、不安、恐懼、消極等不良情緒,而不良情緒反過來又會升高血壓,故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導非常重要。護理人員應當耐心的聆聽患者的主訴,了解患者的心理,保持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合理的利用專業(yè)的心理、倫理及社會等相關知識,幫助患者緩解焦慮不安等不良心理,減輕其心理負擔,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細心,積極的配合治療,以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
1.2.4用藥護理控制血壓的主要方式是藥物治療,醫(yī)護人員應當根據患者血壓等級、基礎疾病、靶器官的損害情況及患者的經濟狀況為其選擇降壓藥物。根據患者的情況,遵醫(yī)囑按時按量給藥,充分的發(fā)揮藥物的降壓效果,維持患者體內的血藥濃度足夠,減少對藥物的耐藥性。叮囑患者切勿私自增加或減少藥量,持續(xù)記錄患者的血壓,隨時根據患者的病情協助醫(yī)生調整用藥方案。
1.2.5家庭護理高血壓是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經常住院治療和長期維持治療,家屬難以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消極情緒,導致患者更加的悲傷、抑郁,不利于疾病的治療。護理人員應當積極的與患者的家屬溝通交流,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做好其思想工作,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從而積極的配合治療⑷。
1.2.6飲食護理指導患者注意飲食衛(wèi)生,進食低鹽、低脂及低膽固醇的食物,應清淡適中,如瘦肉、魚類等;選擇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芝麻、海參等;減少動物內臟、脂肪、高蛋白及高糖的飲食;限制濃茶、咖啡等飲料的飲用,宜選用豆?jié){等。指導患者及家屬如何記錄耗鹽量,限制鈉鹽的量,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
1.2.7運動護理如果患者的病情與體力許可,可鼓勵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種花。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如體操、太極、散步等,改善新功能及其心理狀態(tài),要注意勞逸結合,切忌劇烈的運動。肥胖的患者應當適當的減肥,控制體重。
2結果
經過精心、科學的整體護理干預,78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病情穩(wěn)定后出院?;颊邔Ω哐獕合嚓P知識、服藥依從性、生活習慣均發(fā)生了積極的變化,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3討論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升高,生活方式發(fā)生改變,老齡化的進程也逐漸加快,老年群體的健康問題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⑸。高血壓是老年患者中常見的慢性疾病,是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及腎功能衰竭的危險因素,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整體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將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會視為一個整體,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嚴格的遵照醫(yī)囑按時按量給藥,減少患者血壓的波動,將降壓效果發(fā)揮到最佳。我院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應用整體護理,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患者的血壓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服藥依從性有所提高,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顯著降低,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⑴聶鵬.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整體護理策略.[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6):330—331.
⑵古艷芳,劉仲寅.整體化護理干預在子宮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08(17):112—113.
⑶楊仲輝.整體化護理干預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03(6):18—19.
篇8
【關鍵詞】高血壓;家庭醫(yī)療保健服務;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
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血壓患病率為19%,即目前高血壓患者達到1.8億;在高血壓人群中血壓控制率并不高,美國1988-1992年的調查為28%,英國最近的調查為7%,我國北京方莊的調查為19.5%[1]。血壓控制率低與高血壓患者的依從性差密切相關,有學者指出,家庭護理干預是影響高血壓患者依從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庭護理是對有后續(xù)照護需求的個案及其家庭,能在自己的家庭環(huán)境中,獲得定期性的專業(yè)健康照護服務,并達到健康促進、健康維護與疾病預防的目標。因此,高血壓患者家庭護理質量對其依從性與控制率有著重要的作用。探討程序式家庭護理模式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依從性的影響,為開展高血壓患者家庭護理提供可借鑒的依據。
1方法
以同年齡組(以5年為年齡組的劃分標準)、同性別、同高血壓等級為配對條件,以1∶1為比例進行配對。從12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高血壓患者中篩選出,4對滿足配對條件的高血壓患者,將同一對的兩例患者隨機分配到程序式家庭護理(下稱家庭組)與常規(guī)社區(qū)護理(下稱常規(guī)組),共干預6個月。
1.1家庭組干預方法:評估的實施:本研究進行2次評估。首次評估指第1次對患者身心狀況總體的評估,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身體狀況、心理狀態(tài)、社會支持、生存質量;再次評估指除首次評估及定期評估外,其他時間段隨訪的評估,評估主要的重點是護理措施的效果、新的健康問題及其對患者身心健康的影響;定期評估是指干預第3、6個月時對患者的評估,除包括再次評估的內容外,還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社會支持、生存質量、依從性進行整體評估。
1.2家庭組干預內容:家庭組干預內容以患者需求為導向,選擇慢性病普遍存在的家庭護理需求,并將其分為優(yōu)化疾病知識結構,調適負性心理,強化健康支持體系三大范疇。其中優(yōu)化患者疾病知識結構,包括:①疾病相關知識教育,如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并發(fā)癥等;②生活方式知識宣教,如飲食種類、熱量的計算、運動的種類、運動時間、服藥的注意事項、血壓測量的注意事項等。心理干預措施:①認知療法,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己心理問題,采用積極態(tài)度對待疾病如采用現身說法,介紹其與心理狀況良好的患者認識并溝通交流,鼓勵患者參與種植花草、下棋、練習書法等;②放松療法,包括放松訓練及音樂治療,如聽舒緩音樂、放松技巧等。
③行為矯正療法,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服藥依從性差的患者采用設置鬧鐘提醒、放置醒目標牌提醒患者服藥。強化健康支持體系措施:①指導家屬給予患者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持如經常提供患者喜愛的食物、足夠的生活用品、陪伴患者身旁等;②介紹病友相互認識,并介紹與其疾病抗爭的經驗;③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隨時為他們排憂解難;④指導患者有效利用家庭資源,指導患者運用家中最有知識者、最親密最有話說者說服并鼓勵家庭成員選取健康行為的決策、指導患者積極尋求恰當的幫助與支持,遇到困難要主動與家庭成員進行溝通交流,以獲得幫助與支持。
1.3干預方法:采用一對一、面對面的宣教方式,其流程包括:①知識評估-分析知識掌握及運用情況-確實存在的問題-尋找原因-采取相應措施解決問題;②知識評估,應用自制疾病知識評估問卷對患者疾病進行評估,將患者疾病知識分為3層即患者已掌握的知識、不了解的知識、想了解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綜合分析患者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運用情況,確定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歸類如知識缺陷、知識轉化行動障礙、錯誤健康信念等。對存在的問題探究原因,針對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如患者是由于經濟原因引起,采取爭取低?;蛏鐣戎姆绞?;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說服家屬為患者創(chuàng)造更好的物質條件;③實施嚴格按家庭護理方案的要求、時間、方式以及頻率、實施流程圖有序地實施;④第2個月每周入戶干預2次,電話隨訪1次;第2、3個月每兩周入戶1次;第4-6個月每月干預1次,包括即時提問、行為療法、電話監(jiān)督。
2程序式家庭護理對患者血壓控制的效果
社區(qū)干預使血壓下降,主要從兩個方面起作用。一方面避免引起血壓升高的因素。引起血壓升高的因素包括:情緒激動、便秘、飽餐、肥胖、 吸煙飲酒、缺少運動、失眠、食鹽攝入過多、不合理飲食等不良生活方式,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這些知識,通過定期隨訪及增加社會支持進行監(jiān)督、采用行為矯正療法糾正其的不良習慣。另一方面從直接將低血壓角度出發(fā),采用相應措施提高患者的降壓效果,包括讓患者了解服藥的注意事項,正確服用降壓藥的方法,家屬的督促及設置服藥提醒措施這些都有利于提高服藥依從性。據相關資料顯示,90%的降壓藥能達到有效控制血壓的目的,因此患者掌握正確用藥,提高其服藥依從性是血壓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2]。
3結論
程序式家庭護理能提高高血壓患者依從性,促進血壓有效控制,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此外本家庭護理模式還體現了良好的操作性和實用性,制訂了具體的、可行的流程圖與護理步驟實施程序,使操作簡便易行[3];選擇需求量大、真正能發(fā)揮作用的家庭護理服務,從而既能滿足高血壓患者的需求,又能適應社會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的現狀。因此,程序式家庭護理模式值得在社區(qū)護理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解.心理護理在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中醫(yī)藥導報,2007,13(9):60-61
篇9
【關鍵詞】社區(qū)高血壓患者;全科醫(yī)生;簽約服務管理;血壓控制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8-0143-02
高血壓為常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心力衰竭、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大多需接受藥物長期治療,社區(qū)患者由于未接受有效監(jiān)督,或者不知曉疾病危險因素,而導致血壓控制率較低,從而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1]。全科醫(yī)生為基層慢病防治的主力軍,可有效進行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促使患者加強自我管理,是目前全科醫(yī)生工作的重點內容。有學者認為[2],社區(qū)高血壓患者接受全科醫(yī)生簽約服務模式可提高血壓控制效果,但是相關研究較少,對其應用可行性尚未證實。本研究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應用全科醫(yī)生簽約服務管理模式,對其血壓情況進行觀察,判斷其管理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社區(qū)登記的高血壓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3]中制定的診斷標準。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60.8±6.2)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2±1.3)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60.1±6.8)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8±1.5)年。納入標準: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簽署合約;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可正常交流者。排除標準: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礙及意識障礙者;妊娠期女性。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健康于信息收集后建立檔案,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健康宣教、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健康宣教:以口頭宣教、宣傳欄宣教及開設健康知識講座等方式增加患者對高血壓相關知識的了解;飲食指導:告知患者高血壓飲食相關注意事項,嚴格控制肉食及食鹽攝取量,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進食新鮮蔬果;運動指導:每日飯后1h散步30min左右,根據身體耐受程度制定運動計劃,堅持每日鍛煉。觀察組由全科醫(yī)生簽約管理,詳細措施如下。
1.2.1制定管理方案由全科醫(yī)生與高血壓患者簽約,收集患者健康信息進行健康評估,分析患者的相關危險因素,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指導患者積極與團隊配合,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并實現健康計劃目標[4]。團隊首席醫(yī)生需要不定期舉辦高血壓健康知識講座,向患者傳授疾病相關的保健知識。也需要對患者進行動態(tài)管理,根據健康情況變化再次調整計劃,促使健康狀態(tài)與管理方案協調,從而提高血壓控制達標率。
1.2.2信息系統規(guī)范化管理應用社區(qū)健康檔案管理系統記錄高血壓患者健康狀態(tài)及服藥、住院、合并癥等情況,經過管理軟件分級執(zhí)行管理。1級管理主要為診斷輕度高血壓患者,無其他合并癥;需每3個月隨訪一次,若經非藥物治療6個月后效果不佳時,需增加藥物治療;2級管理主要針對中輕度患者,或同時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需1~2個月隨訪一次,給予適當藥物控制病情,并及時進行藥物效果評估;3級管理為高血壓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者,或者存在靶器官損傷者,需20~30d隨訪一次,監(jiān)督患者按時服藥,密切注意用藥情況及副作用、并發(fā)癥等情況,一旦病情異常需立即轉入上級醫(yī)院治療。
1.2.3激勵模式對高血壓患者實行簽約服務積分獎勵制度,為患者建立健康儲值卡,可根據患者接受不同的服務內容及完成情況獲取健康幣,可通過健康幣獲取相應服務項目,以此提高患者依從性[4]。
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1年的舒張壓及收縮壓水平變化。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患者高血壓危險因素知曉情況。調查問卷總分為100分,80分以上為知曉,80分以下為不知曉;高血壓經早中晚三次測量,均為130/90mmHg,平均波動幅度≤5mmHg為達標,反之為不達標[5]。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所有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x±s)表示,計數資料率以(%)表示,采用χ 檢驗,P
2結果
2.1血壓水平變化干預前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1年兩組患者均有改善,觀察組患者干預后舒張壓與收縮壓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血壓控制達標率及高血壓危險因素知曉率對比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控制達標率為83.33%,高血壓危險因素知曉率89.58%,與對照組64.58%、72.92%相比,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健康管理為新型衛(wèi)生服務模式,可通過最小投入獲取最大健康收益。社區(qū)健康管理不僅能幫助居民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降低醫(yī)療費用、維護居民健康的主要手段。高血壓為社區(qū)常見慢性疾病,高發(fā)于中老年人群,是影響人類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6]。有學者研究發(fā)現[7],高血壓患者接受全科醫(yī)生簽約管理對控制高血壓水平,降低心腦血管發(fā)病率具有顯著效果。但是國內針對全科醫(yī)生簽約管理高血壓的可行性尚處于探討階段,尚無確切依據。
本研究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48例應用全科醫(yī)生簽約服務管理模式,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1年后血壓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全科醫(yī)生簽約服務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區(qū)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也能提高血壓患者的認知度,利于患者預后,是高血壓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治方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娟.社區(qū)全科醫(yī)生開展高血壓綜合防治干預的效果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3,35(6):900-901.
[2] 杜兆輝,梁穎.全科醫(yī)生簽約服務在社區(qū)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3,12(10):844-846.
[3] 常永智,王少彬.家庭醫(yī)生簽約服務在實施老年高血壓患者社區(qū)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0):98-100.
[4] 馮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蘇省社區(qū)高血壓規(guī)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4,29(5):352-355.
[5] 王會奇,李東升,何松明,等.社區(qū)高血壓流行病調查和綜合預防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3,41(4):26-28.
[6] 王秋英,鐘華,鄭曉英,等.家庭醫(yī)生責任制的實施對社區(qū)高血壓管理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10):156-157.
[7] 丁平俊,張華,王春梅,等.家庭責任醫(yī)生簽約模式下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6):410-413.
[8] 吳仿東,彭惠容,李淑清,等.家庭醫(yī)生式服務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管理的效果[J].職業(yè)與健康,2015,31(21):3001-3003.
[9] 俞蕾蕾,陳利群,王敬麗,等.群組管理對社區(qū)高血壓早期腎損害患者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8):677-681.
篇10
對于兩組急診高血壓患者,醫(yī)護人員給予的常規(guī)護理項目包括:降壓治療,為患者妥善辦理離室登記及做好護理記錄,指導患者飲食、運動和用藥方面的注意事項,安排患者定期來院復診,依據患者病情穩(wěn)定狀況安排出院事宜等。個性化延續(xù)護理比常規(guī)護理更加細致和人性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措施:①對每位即將出院的患者給予常規(guī)性指導,給每位患者發(fā)放24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儀[2],方便患者隨時了解自己的血壓狀況;②出院3d后,患者將血壓監(jiān)測儀歸還給醫(yī)院,醫(yī)護人員根據患者血壓的起伏變化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教育療程,以方便患者在家進行治療,患者應嚴格遵守醫(yī)生的叮囑,在家一旦發(fā)生異?,F象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以免錯過搶救最佳時期;③醫(yī)護人員在每位患者出院5d后,還應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患者操作心得,有任何疑問都應為患者詳細解惑;④患者出院10d后,醫(yī)院制定專門人員對患者進行家訪,進一步確定了解患者的血壓狀況,并對存在心理障礙的患者進行適當疏導。統一觀察所有患者1個月和3個月內再次就診的情況。
2觀察指標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密切關注所有患者的血壓指標變化,包括收縮壓和舒張壓,并將護理后的指標與護理前進行對比;實驗結束以匿名調查方式,采集患者或患者家屬對其護理方案的滿意度情況;留意觀察患者出院1個月和3個月內再次就診的情況。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根據觀察指標,所有數據結果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患者的血壓指標,護理前,兩組患者的情況接近;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平均收縮壓(132.1±3.7)mmHg(1mmHg=0.133kPa)、舒張壓(82.3±2.6)mmHg均低于對照組(144.9±5.2)mmHg和(89.5±3.4)mmHg,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患者對護理方案的滿意度,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94.12%(80/85),對照組滿意度75.29%(64/85),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1個月內,實驗組再次就診患者1例(1.18%),對照組再次就診患者5例(5.88%);3個月內,實驗組共3例(3.53%)患者再次就診,對照組有11例(12.9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4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