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原則范文
時間:2023-04-06 17:53: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設計原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方便閱讀原則,版式設計的首要目的是讓讀者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
一致性原則;版式設計風格要與內容訴求的觀點與情節(jié)協調一致;
審美原則,在滿足前兩個原則的條件下,版式設計務求賞心悅目;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視覺設計;界面;原則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06-0181-01
一、視覺界面設計
說到視覺設計,運用最多的領域當屬互聯網這一行業(yè)了,在互聯網中界面設計是視覺設計重點,就像之前說的,視覺設計不再僅僅是針對美的藝術型創(chuàng)作是,其中還涉及功能框架的約束條件,在界面上工作的任何設計師,都必須理解下面幾個方面的基本元素:顏色、版式、形式和組合,還必須了解一些交互的原理,這對做出更加具有邏輯指導意義的界面設計很有幫助。最初的數字媒體領域是以圖形設計為主,他們更加關注的是pc上的圖形結構外觀,而對于視覺界面設計師來說,即需要有圖形設計師相似的技能,更應該注意設計組織問題,以及啟示向用戶表達行為方式。視覺設計師的職責與內容和導航有關,而不是更多的交互功能。在web設計中,內容常比功能更重要。他們的焦點在于通過使用視覺語言來控制信息層次關系,正如視覺信息設計師的工作緊密圍繞信息結構一樣,視覺界面設計師的工作是緊密的圍繞交互設計。
二、視覺設計原則
(一)避免視覺噪音所帶來的雜亂
所謂界面視覺的噪音是指同一頁面承載了過多的視覺元素,使得原本的畫面變得雜亂無章,他們會分散用戶的注意,是的用戶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表達軟件行為的視覺元素之上。這就如同一條馬路通行著過多的車流,導致道路的擁堵一般。例如以下的兩張不同風格的界面設計:
相信大家對這兩款軟件都應該比較熟悉,左邊的是tencent的QQ音樂,右邊的為酷我音樂,當我們觀看QQ音樂界面的時候,可以清楚的區(qū)別出正在播放的音樂,并且在選擇音樂的框架中信息的整理也相當的有序,反過來我們可以看看酷我音樂的播放區(qū)設計,現在在紅色框選的區(qū)域都會可能成為人們誤以為的播放歌曲區(qū)域,這就是最明顯的由視覺雜音所帶來的雜亂,如果一個頁面涉及到的元素確實過多,但是要需要我們清晰的分辨,模糊判斷到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方式。當我們設計的界面經過模糊處理后,我們可以發(fā)現那幾塊的信息區(qū)域為這個頁面最凸顯的地方,哪些地方弱化掉了,這是否與我們想要表達的信息展示符合。
(二)使用對比、相似性以及分層來區(qū)分和組織元素
在界面設計中,往往元素是滿足了兩種需要,首先為界面中的主動元素,即可操作的界面元素,其次是不可操作元素,即界面的靜態(tài)元素。將這兩種類型的元素進行對比,以便更好的表達他們不同的功能, 正確地使用對比會產生用戶能夠記住和識別的視覺模式,使他們更快的找到信息的目標,對比提供了顯示界面視覺層次各種元素的關系,換句話來說,對比是功能和行為表達的工具。
三、關于可視信息的設計
界面中除了有視覺圖形元素之外,信息元素的涵蓋是必不可少的,而關于信息設計也同樣有一套法則,例如在二維的表面很難顯示二個以上的變量信息,如果存在兩個以上的信息,則會出現信息的混淆,第二相對于紙質的畫面,計算機顯示器的信息分布密度要底一些。所以作為可視化信息展現在用戶面前,應該為用戶提供一些方法在腳本提綱前后對比相關的變量或者趨勢,這樣用戶可以更好的理解數據信息交互前后的對比。如ps中的預覽功能,可以更好的提供給用戶信息數據前后的對比情況。雖然我們在平時操作界面的過程中會清晰的發(fā)現,圖形和圖表的表現形式會使得用戶在視覺層面在跟容易接受,但是一個界面中是不可能放棄數字本身的顯示。如window磁盤屬性的對話框中,即使餅狀圖給用戶留下了可用空間的展示圖形,但已使用的空間相關數據用依舊會以數字的形式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唐納德·A·諾曼著.梅瓊譯.設計心理學[M].中信出版社.2010.
篇3
報紙作為平面視覺媒體,是通過印刷在紙張上的文字、圖片、色彩以及版式等符號向受眾傳遞信息的一種紙質媒體。訴之于人的平面視覺,是報紙與其他大眾傳播媒體最大的區(qū)別。受眾通過閱讀文字和圖片獲知信息的具體內容。其中,版式在報紙版面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版式是報紙的視覺形象,是報紙的廣告和包裝,它刺激著讀者的閱讀欲望,吸引著讀者的視線。“一張好看的報紙”首先是從報紙版式上感應到的。每一張報紙的版面由文字、圖片、色彩、字體、欄、行、線、報頭、報花、報眉以及空白等要素構成,版式就是報紙版面構成的組織和結構。報紙的諸多要素,要靠版式設計的造型活動來完成。不同的報紙不僅會以提供給受眾信息的側重點不同而凸顯媒體性質,同時,不同的版式設計和色彩運用表現著不同的編輯思路,也有助于形式不同的報紙風格。一般來講,嚴肅的黨報與相對活潑的晚報、都市報的風格不同,與生活、消費、娛樂類報紙更不同,綜合類的日報與周報又不同,這種差異讀者很容易一眼從版式上看出來。
報紙版面設計的演進
從16世紀威尼斯報紙(Venice Gazzetta)誕生算起,西方的近現代報紙已有了四五百年的歷史。最初,報紙的樣式與當時的圖書非常接近。18世紀逐漸拋棄了標準的圖書格式,紛紛采用大型號紙張以擴大版面,不過,除了在紙張的尺寸規(guī)格上有所改變外,這一時期的報紙在印刷和視覺因素(如增加插圖)上幾乎沒有什么變化。1845年,理查德?霍改良印刷機械以后,垂直式版面取得了主導地位。垂直式版面通常以豎欄為基本單位,每欄從版面頂部貫穿至底,字體小,圖片小且少,標題幾乎都不跨欄,還談不上有什么好的版面設計。19世紀末,大報為了贏得讀者,在版面上突破常規(guī),也就是完全打破了欄的限制,橫排走文,“水準式版面的革命到來了”。水準版式仍有基本欄的劃分,但其行文不再是由上一通到下,而是透過轉欄向水準方向拓展,字體的選擇范圍擴大,橫跨幾欄的大幅圖片出現在了版面上,標題跨欄也已常見。由于圖片的嶄露頭角,色彩也已經在報紙上出現。進入20世紀,版面設計受到空前的重視,這時,已將雜志的模式引入了報紙版面:大量留白,大幅照片,內容分區(qū)化。60年代,模組式版面成為美國報紙的主流版式。80年代,甘尼特報業(yè)集團創(chuàng)辦的美國第一份成功的全國性報紙《今日美國》,以色彩和圖片為基礎,以大量富含咨詢的圖表來解釋新聞,它的出現,成為西方報紙版面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揭開“重新設計運動”的序幕。報紙版面經過這么多年的演變、豐富,在形式上確實是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圖畫、圖表、線條、色彩、空白等版面元素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風格。
當今報紙版面設計的趨勢
隨著我國報紙市場化競爭機制的形成和新媒體的出現,面對日益高漲的受眾信息需求,現代報紙版式設計借助新科技、新材質,越來越趨于個性化的完美。
現代報紙設計趨勢是現代社會發(fā)展的產物。對外開放帶來了報紙版式以文字標題全部橫排的歐美風格;信息社會――厚報形成后的報紙封面化;報刊競爭――為了爭取和吸引讀者的標題超粗黑;讀圖時代――突出圖片運用和報紙彩色化;生活高速――方便讀者迅速閱讀文字的編排少欄化;多元社會――適應分眾的分類編排;同質趨勢――報紙CI識別系統(tǒng)的個性化追求;數字社會――報紙設計桌面系統(tǒng)不斷翻新……
就現代報紙設計本身而言,它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也體現了與時代氣息相合拍的設計理念。現代報紙求易、求異的設計理念思潮,是當代報人與當今讀者相互交流的一種默契:求易就是讓報紙盡可能滿足讀者更快、更多、更方便地獲讀信息,因而形成了貨架式的、簡潔的版式結構;求異就是讓讀者在繁雜的、多向的、甚至是魚龍混雜的信息流中,盡可能自愿地獲讀有效信息,因而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個性鮮明的版式風格。
現代報紙版面的設計原則
新聞傳播理念的變化必然引起報紙閱讀和刊出方式的變化,為適應這種新變化,報紙的設計者必須研究、確定版式設計的新攻略。近年來,《北京晚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等一批發(fā)行和廣告收入居國內報紙領先地位、市場化運作程度較高的報紙不約而同地進行改版,推出了版面總體風格上非常接近的版式。近幾年新創(chuàng)刊的一些市場表現良好的“新銳”報紙,如《21世紀經濟報道》、《經濟觀察報》、《都市快報》等也都采用了與上述報紙大致相同的版式。一些黨報、行業(yè)報也不甘寂寞,如《南方日報》、《中國新聞出版報》、《汽車報》等也都在版式上進行了較大改革。這些報紙的版面變革,其實質正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引入了增強易讀性的傳播理念。總結這些報紙版式改革的經驗,展望報紙版式的未來發(fā)展,大致有四個必須遵守的原則。
1.風格化原則:報紙的版式風格是讀者區(qū)別其他報紙的相對固定的特色。風格一旦形成,就不宜輕易改變,只宜做改進式的細節(jié)上的微調,而不宜做顛覆性的變革。風格不僅是讀者從報紙堆里一眼就能認出自己的特色依據,同時又是讓讀者“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感情紐帶,尤其是都市類報紙,很多讀者或者家庭幾年、十幾年,甚至數十年閱讀一份報紙,已經成為習慣,如果突然做翻天覆地的改變,就如同朝夕相處的愛人突然整容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心理上會很難適應。
根據對讀者對一張報紙忠實度的調查顯示,版式風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報紙種類日益細分的現實環(huán)境中,報紙的競爭實際上是同類報紙的競爭。在報業(yè)發(fā)達的北京、廣州、上海、南京、成都等地,一個城市面向百姓的都市類報紙往往就有幾家、甚至十幾家,這些報紙在有限的新聞資源、相近的讀者定位以及相似的辦報理念下,如何才能展示自己的特色,版式風格就成為首要因素。各路報界精英都力爭在版式上與眾不同,你艷麗我素淡,你濃眉大眼我眉清目秀,你胖我瘦,你白我黃(指紙張的顏色),你是冷色調我是暖色調,總之要出新、別致。如,北京地區(qū)的都市類報紙,同樣都是面對廣大市民,卻是晚報姓“晚”、晨報姓“晨”、信報姓“信”、新京報姓“新”,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再如,同是青年類報紙,《中國青年報》的文章多以思想性見長,有理性、深刻、嚴肅的特點,它的版式就較平實、樸素;《北京青年報》以年輕人關注的城市、文化的動態(tài)信息為主,特點是快、新、觀點有個性,它的版式就濃墨重彩,與年輕人喜歡的重金屬搖滾可說是異曲同工。樹立自己風格的同時應符合視覺審美的規(guī)律,以自家報紙的性質及讀者定位為準則。
2.人性化原則:報紙的讀者群絕大部分集中在中等以上城市,這些人群大多處于職場競爭和自我發(fā)展壓力較大的生存空間,忙碌一天以后,讀報是為了休息和獲得各種信息,他們會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并不是你的標題有多粗、有多大,版式有多么花哨就可以被吸引住的。滿足讀者的感官享受,應以舒適、悅目為準則,切不可為凸顯自己而對讀者的眼球重拳出擊,一味求粗求大,與內容相比顯得虎頭蛇尾,惹人反感,而是應以清爽流暢、溫馨雅致為宜。比如,現在一些市場業(yè)績較好的報紙,它們的版式改革后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人性化追求,即每欄字數減少,更符合網絡時代人們的閱讀視頻和閱讀習慣;取消中縫,給報紙瘦身提供空間,使版面疏朗大氣;大標題統(tǒng)一字體,色彩趨于單一明快;文章的排列變過去的“交錯咬合”式為整版豎通欄式,使版面整齊、易讀。
3.時尚化原則:報紙的版式設計者不能就版式論版式,應開闊眼界,觸類旁通,關注流行和時尚的相關藝術,增強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和對時尚的敏感度以及對設計規(guī)律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令報紙的版式緊跟時代的步伐。如對服裝、電影、流行色、平面設計的新理念、新技術等都要全面吸收,為我所用。工業(yè)設計方法也可以被引進到報紙版式設計中,除整體形象的立體化設計外,像報紙品牌的徽標、辦報宗旨、理念等文字也都可以標示在版面上。另外還可以和國外流行的報紙版式設計接軌,如世界著名的英國《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等都是采用窄報型,對開大報比我國的傳統(tǒng)報紙窄3到5厘米。近幾年,國內一些報紙像《南方日報》、《經濟觀察報》、《南方周末報》、《中國汽車報》、《中國消費者報》、《北京晨報》、《北京青年報》等紛紛瘦身,采用這種國際化的黃金報型,得到了讀者垂青和專家贊許,給報紙的發(fā)展帶來實惠。
4.合理化原則:合理化原則是一個傳統(tǒng)原則,同時也是一個基本原則。這里說的合理化與傳統(tǒng)的合理化不同,市場化之前的我國報紙,多是堅持內容第一性,所謂版式設計僅僅是以把內容安排下為準則。現如今的版式合理化則有新的內涵,它的合理性更多地體現在風格化、人性化和時尚化原則之下的科學性。比如許多報紙一版的封面及導讀功能的強化、欄目設置的相對固定化、厚報的按類分疊、具體版面的粗分塊細修飾等,被業(yè)內稱為報紙雜志化現象。這種現象的利與弊雖然還時有爭議,但它是歷史性的合理化選擇,卻是不爭的事實。又如眼下一些報紙的標題都采用一種字體,改變了以前一個版面上各種字體混雜的局面,肅清了以往報紙版面小氣、“亂”的流弊。像《經濟觀察報》、《新京報》等,更是確定宋體字為標題字體,宋體字經過千余年的歷史篩選,更符合中國人的文化氣質,這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合理化選擇。
篇4
除功能上的安全性原則外,兒童家具選材也應遵循安全性原則。由于材料科學的日益進步,可以用兒童家具的材料選擇范圍也愈發(fā)廣泛,如原木、人造板材、塑料、布等,從其來源成分,主要分為天然和人造材料兩大類。材質的選擇體現了兒童家具不同的情感表達,如原木材料體現了自然淳樸、塑料材質體現了時尚耐用等。兩者比較,天然材料在綠色環(huán)保、親和力等方面更適合用作兒童家具,但由于其強度結構、價格較昂貴、數量有限、取材相對不宜等原因,同時,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人造材料綠色環(huán)保性能的短板得到補強,人造材料異軍突起。
1、天然材料(木制、竹制等)家具
由于純實木材質天然的親和力、富有手感的觸覺,純實木材質的運用在兒童家具設計中屢見不鮮。相較于人造板材材質,純實木材質雖在價錢上不占優(yōu)勢,但配合安全的表面處理工藝,純實木材質在綠色環(huán)保性能上更為出眾。但由于其防水性需要,表面涂層材料的選用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點。竹制家具吸濕、吸熱性能高于其它材料,其強度、剛度、耐磨性均優(yōu)于傳統(tǒng)木制家具,作為兒童家具材料具有很大優(yōu)勢。
2、人造板材家具
人造板材材質雖然價格相對低廉,但由于生產中若使用不合格的粘結劑,會產生甲醛等有害物質的排放,對兒童身體健康造成損害,甚至有致癌的風險。在兒童家具材質選擇中,應該注意選擇符合國家質檢標準的人造板材材質。
3、塑料家具
由于塑料材質密度小、質量輕、疏水性、表面處理多樣、顏色豐富、成型性好、可塑性高等優(yōu)點,是兒童家具材質選擇中的常見選項。在兒童家具設計中,采用優(yōu)質塑料材質(例如PP聚丙烯材質),不僅能滿足兒童對色彩、功能的不同需求,還能達到完全回收利用和再生的目的。
4、軟體材料家具
軟體材料家具包括傳統(tǒng)意義上的以彈簧、填充為主的家具、泡沫塑料成型家具、充氣成型家具。軟體材料家具具有舒適、手感柔軟、不易造成傷害等特性,符合兒童好動、易受傷害等特質,能夠有效降低兒童受傷的幾率。在采用軟體材質作為兒童家具材質選擇時,應該符合人機工程學(軟硬適中,以免造成兒童骨骼成長畸形),選擇阻燃性、防火性能好的表面材質。
二、基于設計原則的兒童家具設計
以下設計是上述設計準則在實際案例——東莞市某小學閱覽室中的運用。由于使用場所是小學閱覽室,設計時除了基本的兒童家具設計準則外,還應該考慮一下方面。在完成閱覽室家具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能配合室內設計,使空間具有多變性和趣味性。材質選用具有良好觸感,易于清潔,易于替代的材料。由于是閱覽室,家具設計應該注意引導兒童的正確坐姿及讀書良好習慣。該閱覽室囊括了小學一年至六年級,學生身高差較大,其兒童家具設計還應考慮功能的延續(xù)和變形。設計一:毛毛蟲長凳由于該閱覽室面積不大,并且分隔成三部分,以供不同年級學生使用,故此整個家具設計要“經濟實用”,即每單位人所占用的面積不能太大。像上面案例分析中的單個沙發(fā)型、動物造型類的家具就不太適合用于該小學閱覽室。故此,該設計以毛毛蟲的形態(tài)為仿生要素,由不同的圓形或半圓形單元組成,節(jié)省空間,富有趣味性。所有的單元都可分拆,成為獨立的座椅,還可以按照使用需要排列組合,任意加長或縮短整體長度。材料選用彩色聚丙烯塑料,質量輕,易于搬動,容易清潔。設計二:該座椅設計由環(huán)形沙發(fā)座位單體和可移動的置物臺組成。置物臺跨度和沙發(fā)寬度一致,可以沿著沙發(fā)旋轉。小朋友坐在沙發(fā)上,需要使用置物臺放置水杯等物品時,可以直接將置物臺旋轉到需要位置。由于本設計體積較大,不宜經常移動,故采用木制或玻璃鋼內膽,外面包覆絨質軟綿,來獲得更好的觸感體驗設計三:該設計是書柜小單元,單個尺寸30CM*30CM??梢栽陂営[室隨意擺放和組合,作為大書架的補充或者臨時書架。該設計靈蓋來源于樂高組合積木,每個小單元四壁上都有相應的突起和凹槽,在組裝時起到固定作用,增加安全性。同時在書架壁上設計了抽象的表情鏤空,讓小朋友在找書的同時也能得到有趣的驚喜,增加小朋友對閱覽書籍的興趣。材料使用天然木材,也可在表面涂以彩色油漆。如果整個閱覽室色彩設計十分豐富,可以保持原色來調和過多的色彩;如果閱覽室色彩設計比較單一,也可以涂以彩色油漆來增加趣味性,但基本原則是要選擇安全環(huán)保的油漆。
三、總結
篇5
關鍵詞:停車樓 設計原則控制管理
中圖分類號: S611文獻標識碼: A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汽車成了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數據顯示;我國各大城市機動車以平均每年15%的增幅爆炸式增長。這直接導致了城市停車問題的產生和進一步加劇。如何解決汽車停放,如何建設符合社會需要的停車建筑是大城市發(fā)展中面臨的現實問題。
停車問題的具體表現在停車面積不夠,停車效率低和安全存在隱患等方面。
一、停車面積不夠
車位經濟
車位尺寸分析對于合理布局車位和設計流線來提高停車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可能為停車庫的結構設計帶來新的思考。
就目前國內而言,停車場基本上是混排模式,停車位一般可以通用,車位尺寸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設計,這樣就帶來了許多空間上的浪費。筆者認為,由于車輛尺寸的差異較大,車位應根據不同車輛尺寸設計不同車位尺寸,在一個停車庫內合理安排分區(qū),并加以嚴格管理,這樣就能有效節(jié)約空間。
車位尺寸其中最嚴格的要求是車位與車輛寬度的關系,一方面使車輛能方便地出入于車位,另一方面車位的寬度應當能使車門能方便的打開。因此,車位的寬度應當基于車門打開所需的寬度。一般而言,車位經濟寬度為設計車輛寬度加上0.6一0.8m即可。車位的高度方面,一般只要能滿足人行要求,就不會影響到車輛停放。
國內常見生產的機械式車庫設備適合存放的車輛尺寸及車重量(在車的荷載基礎上加 50kg),分為兩類,一類是針對普通轎車分為五種型號:C 指超大型轎車、T 指特大型轎車、D 指大型轎車、Z 指中型轎車、X 指小型轎車;另一類是針對客車的劃分:K 指普通客車。詳細尺寸及車重見下表 。
表 機械式車庫適停車輛尺寸及質量
因此我們在設計停車建筑時可以根據車位設計柱網和建筑層高,在有限的用地面積和限高內安排更多的停車空間。(由于各個城市抗震等級不一,柱網建議8.1m-9m;層高建議2.8m-4.5m)
2)機械停車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城市土地資源越來越寸土寸金,導致一些早期建設的建筑,其配套的停車庫設施嚴重無法滿足停車需求。尤其是位于繁華地段已建的大型商業(yè)辦公建筑以及一些早期建設的老住宅小區(qū),對停車位的需求不斷增加。這時就需要對原有車庫進行改造采用合適的機械設備將原有車庫改造成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在滿足消防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增加車庫的停車庫存容量數量,解決停車難題。
機械式立體停車庫最為顯著的特點是節(jié)約占地面積,對空間的高效利用。由于其車庫內利用機械設備來存取車輛,取消了傳統(tǒng)車庫內的聯系豎向交通的坡道與行車道。一般來說,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的占地面積約為平面式傳統(tǒng)停車場的1/2~1/25,空間利用率比建筑多層自走式停車庫提高了 75%。
二、停車效率低
周邊交通及內部交通流線簡單合理
車庫出入口是車庫與城市道路的鏈接部分,在設計過程中應突出車庫出入口醒目,明確的指示標志,位置設置合理,道路寬滿足行車要求,力求做到車輛在存取過程中在車庫出入口順暢。車庫的出入口四周要求沒有超過車內駕駛員的視線的遮擋物。
為了保障停取車的效率和停車建筑的良好運行,內部流線設計亦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不同寬度的道路的有效結合是交通組織首要任務。當停車數量達到一定的規(guī)模時,可以考慮設置一條兩側不停車的行車主路,主路連接上下車輛的汽車坡道和停車輔路。讓汽車在車庫內快速到達有空閑車位的區(qū)域。
機械式立體停車庫顯著特點是減少了車庫內部交通車道面積,車位的疊加使用,提高了土地與空間的利用率,自動化式管理方便等特點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在存取車速度方面與傳統(tǒng)車庫相比顯得更為快捷。利用機械式立體車庫存放車輛,車主只需將車輛駕駛到車庫專用載車板或托盤上,停放好之后刷卡便可離開。大大提高了停取車效率。
2)車庫的管理(車庫的管理主要針對傳統(tǒng)的自行式停車庫)
停車樓由于其面積大, 停車樓多,為保證停車樓正常運行, 使用方便, 停車樓內設有車位控制, 車輛控制, 收費管理及內部管理等系統(tǒng)。
(1) 收費管理系統(tǒng):
流程: 人庫—車倆顯示計數—停車票或卡—橫桿開啟—停車— 出車—收費處交停車票—計算—交費神橫桿開啟— 出庫
根據目前我國國情, 設計采用自動收費系統(tǒng)加人工收費輔助方式。所有入口為自動管理, 設全自動出票驗票裝置, 所有出口設全自動驗票裝置加人工收費裝置。對四處可供大車使用的出入口設置了雙層出票機票,以便大車司機操作。在停車樓各步行出入口附近, 設置了中央人工收費裝置。
(2) 車路控制系統(tǒng):
流程: 入庫—各層車位空滿顯示盤—車輛計數器誘導燈(方向)—閉路電視—各層顯示—停車信號表示燈—出庫顯示信號—車輛計數器葉出庫
為了便于管理, 減少無效行車時間, 對各停車層做合理分區(qū), 車輛按樓、層、區(qū)做分級管理。車輛數據采集技術采用在各控制點地面下予理感應線圈, 當車輛通過后可自動向中央處理器提供信息從而統(tǒng)計停車狀況, 并反饋給空滿顯示器。根據分級管理的原則, 進入停車樓的公路設遠端樓內空滿顯示器。在停車樓各車輛入口設各層空滿顯示器。在進入各層的汽車坡道處設目的層的空滿顯示器。在各分區(qū)入口設該分區(qū)的空滿顯示器。
(3) 停車樓使用引導系統(tǒng):
為了保證停車樓的正式運行,方便初次造訪停車樓人員的使用, 在停車樓分別為人、車設立誘導系統(tǒng)。采用標志、地面劃線、色彩標記、全面誘導車輛, 行人迅速尋找車位及車行出人口及航站樓方向, 步行者出入口及樓內豎向交通等設施和處理方式。
三、安全防護
消防設計
立體停車庫的消防設計應積極采用先進有效的防火與滅火技術,做到“確保安全、方便使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原則。停車庫消防滅火系統(tǒng)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固定泡沫噴淋系統(tǒng)和高倍數泡沫系統(tǒng),對于無人的封閉空間還有二氧化碳滅火系統(tǒng)。在車庫的防火系統(tǒng)中,應按照GB50067《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執(zhí)行,通常應設置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并與防火分隔設施、自動噴淋滅火系統(tǒng)、排煙等設施聯動。各種消防用電設備的配電線路與車庫動力、照明等配電線路應分開設置。
2)通風與排水設計
無論是自然通風還是機械通風,其目的都在于清除停車建筑內的一氧化碳。當一氧化碳的含量被有效控制時,其他有害氣體濃度也就同時降低了,降低一氧化碳濃度的最經濟方法是自然通風。當不能采用自然通風時就必須采用機械通風。廢水通常包含有腐蝕性物質,也必須通過排水裝置排除。
3)照明設計
在停車庫中提供充足的照明,目的是保證車輛和行人的安全。照明設計有利于引導車輛、劃定區(qū)域、預防犯罪等。
篇6
關鍵詞:室內設計家庭裝修
一、形式和色彩服從功能充分考慮功能要求室內色彩主要應滿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們感到舒適。在功能要求方面,首先應認真分析每一空間的使用性質,如兒童居室與起居室、老年人的居室與新婚夫婦的居室,由于使用對象不同或使用功能有明顯區(qū)別,空間色彩的設計就必須有所區(qū)別。
二、力求符合空間構圖需要室內色彩配置必須符合空間構圖原則,充分發(fā)揮室內色彩對空間的美化作用,正確處理協調和對比、統(tǒng)一與變化、主體與背景的關系。在室內色彩設計時,首先要定好空間色彩的主色調。色彩的主色調在室內氣氛中起主導和潤色、陪襯、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內色彩主色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內色彩的明度、色度、純度和對比度,其次要處理好統(tǒng)一與變化的關系。有統(tǒng)一而無變化,達不到美的效果,因此,要求在統(tǒng)一的基礎的求變化,這樣,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為了取得統(tǒng)一又有變化的效果,大面積的色塊不宜采用過分鮮艷的色彩,小面積的色塊可適當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純度。此外,室內色彩設計要體現穩(wěn)定感、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為了達到空間色彩的穩(wěn)定感,常采用上輕下重的色彩關系。室內色彩的起伏變化,應形成一定的韻律和節(jié)奏感,注重色彩的規(guī)律性,切忌雜亂無章。
三、利用室內色彩,改善空間效果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對人心理的影響,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空間尺度、比例、分隔、滲透空間,改善空間效果。例如居室空間過高時,可用近感色,減弱空曠感,提高親切感;墻面過大時,宜采用收縮色;柱子過細時,宜用淺色;柱子過粗時,宜用深色,減弱笨粗之感。
四、注意民族、地區(qū)和氣候條件符合多數人的審美要求是室內設計基本規(guī)律。但對于不同民族來說,由于生活習慣、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沿革不同,其審美要求也不同。因此,室內設計時,既要掌握一般規(guī)律,又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環(huán)境的特殊習慣和氣候條件。
色彩包圍出的好心情
作為裝飾手段,墻面色彩因能改變居室的外觀與格調而受到重視。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間,不受空間結構的限制,運用方便靈活,最能體現居住者的
個性風格。
色澤功能
色彩的心理作用每一種顏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響人的溫度知覺、空間知覺甚至情緒。色彩的冷暖感起源于人們對自然界某些事物的聯想。例如,從紅、橙、黃等暖色會使人聯想到火焰、太陽,從而有溫暖的感覺;從白、藍和藍綠等冷色會聯想到冰雪、海洋和林蔭,而感到清涼。
色彩與空間感
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還能造成不同的空間感,可產生前進、后退、凸出、凹進的效果。明度高的暖色有突出、前進的感覺,明度低的冷色有凹進、遠離的感覺。色彩的空間感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空間狹小的房間里,用可產生后退感的顏色,使墻面顯得遙遠,可賦予居室開闊的感覺。
色彩與人的情緒
色彩的明度和純度也會影響到人們的情緒。明亮的暖色給人活潑感,深暗色給人憂郁感。白色和其它純色組合時會使人感到活潑,而黑色則是憂郁的色彩。這種心理效應可以被有效地運用。例如,自然光不足的客廳,使用明亮的顏色,使居室籠罩在一片亮麗的氛圍中,會使人感到愉快。
墻壁用色
墻面的色彩,構成了整個房間色彩的基調,其次,如家具、照明、飾物等色彩分布,都受到它的制約。墻面色彩的確定首先要考慮居室的朝向。南向和東向的房間,光照充足,墻面宜采用淡雅的淺藍、淺綠冷色調;北向房間或光照不足的房間,墻面應以暖色為主,如奶黃、淺橙、淺咖啡等色,不宜用過深的顏色。墻面的色彩選擇要與家具的色彩、室外的環(huán)境相協調。墻面的色彩對于家具起背景補托作用,墻面色彩過于濃郁凝重,則起不到背景作用,所以宜用淺色調,不宜用過深的色彩。如果室外是綠色地帶,綠色光影散射進入室內,用淺紫、淺黃、淺粉等暖色裝飾的墻面則會營造出一種宛如戶外陽光明媚般的氛圍;若室外是大片紅磚或其它紅色反射,墻面以淺黃、淺棕等色為裝飾,可給人一種流暢的感覺。
色彩心理學家認為,不同顏色對人的情緒和心理的影響有差別。
暖色系列:紅、黃、橙色能使人心情舒暢,產生興奮感;而青、灰、綠色等冷色系列則使人感到清靜,甚至有點憂郁。白、黑色是視覺的兩個極點,研究證實:黑色會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產生郁悶、乏味的感覺。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人的瞳孔極度放大,感覺麻木,久而久之,對人的健康、壽命產生不利的影響。把房間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潔感,但白色的對比度太強,易刺激瞳孔收縮,誘發(fā)頭痛等病癥。
正確地應用色彩美學,有助于改善居住條件。寬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裝修,可以避免房間給人以空曠感;房間小的住戶可以采用冷色裝修,在視覺上讓人感覺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選暖色,人口多而覺喧鬧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側重,臥室裝飾色調暖些,有利于增進夫妻情感的和諧;書房用淡藍色裝飾,使人能夠集中精力學習、研究;餐廳里,紅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進食欲。對不同的氣候條件,運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變環(huán)境氣氛。在嚴寒的北方,人們希望溫暖、室內墻壁、地板、家具、窗簾選用暖色裝飾會有溫暖的感覺,反之,南方氣候炎熱潮濕,采用青、綠、藍色等冷色裝飾居室,感覺上會比較涼爽些。
音樂與色彩的關系
聲色迷離
如果黑暗是音樂的形體
朋友們約我談音樂與色彩的關系,有點趕鴨子上架,因為我自忖是個“樂盲”――此時忽覺這個詞格外有趣,為什么不說“樂聾”呢?構造法似乎也暗示著“看”的優(yōu)先性,更準確地說,是人的生活狀態(tài)對“看”的更深的依賴感。但我在懶散中忽然讀到張愛玲的《談音樂》,有段文字觸動了我:
“氣味總是暫時,偶爾的,長久嗅著,既使可能,也受不了。所以氣味到底是小趣味。而顏色,有了個顏色就有在那里了,使人安心。顏色和氣味的愉快也許和這有關系。不像音樂,音樂永遠是離開了它自己到別處去的,到哪里,似乎誰都不能確定,而且才到就已經過去了,跟著又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張愛玲在文中漫無邊際地扯著洋腔土調,似乎都不如在開篇談氣味談色彩時那般癡迷,讓人可以覺察到肌膚上纖毛的微顫?;仡櫰饋?,我對色彩的好感遜于文字,對音樂的好感遜于色彩,這種感官的偏好,本是天生的。但好事者往往喜歡讓感官們彌漫一氣,探究起色、味、音,眼、鼻,耳的曖昧關系來。而諸多竄來竄去的討論,大都離不開對“通感”的闡釋。
許多時候,我們把“通感”視為一種修辭手法,譬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被頻頻引證的一句話:“塘中的月光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崩斫膺@種層次的通感,在一個“像”字?!跋瘛笔且蛔鶚?,使聽覺與視覺之間得以自然而自如的轉化,轉化的基礎在我們的智力結構。愛倫。坡說,光譜中的橙色光線和蚊蚋的嘈嘈之聲,給他的感覺幾乎相同,只因我們的感官就是一個共鳴腔?;蛟S“通感”是我們感知世界的最本然的規(guī)律,以至于成為我們理解世界的萬能鑰匙,且時時做偷機取巧之用。大學時聽一位音樂教授講穆索爾斯基的《展覽會上的圖畫》,他誘導我們動用形象思維,去想象出神靈活現的侏儒、古堡、牛車、基輔大門――并告訴我們這些形象就是樂曲的內涵。雖然素材與作品之間并非隱喻關系,但我總懷疑那位教授的潛在動機是他的“通感”情結。
在康定斯基的《論藝術的精神》中,我讀到了對通感的創(chuàng)作本體論意義上的闡述:“現在,在心理學領域內”聯想“理論再也不能令人滿意了。一般說來,色彩直接地影響著精神。色彩好比琴鍵,眼睛好比音槌,心靈仿佛是繃滿弦的鋼琴,藝術家就是彈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彈奏各個琴鍵來使人的精神產生各種波瀾和反響?!蔽蚁耄刀ㄋ够f失效的“聯想”,就是修辭意義上的“通感”;富于意味的是,康定斯基也只能用“好比”來結構。
形式躍居為內容(而成為內容的形式將受到新的瓦解),康定斯基完成了令人振奮的一跳。雖然德拉克洛瓦早就說過:“眾所周知,黃色、橙色和紅色具有快樂和豐富的含義”,但在跑道上運勢滑行和騰出地面的一瞬畢竟不同。這一跳是如何完成的呢?我發(fā)現“形式”的色彩是踩著音樂搖擺的荷葉跳上“內容”的寶座的――這只寶座也是荷葉做的。因為“樂曲聲直接作用于心靈并在那里激起回響,因為樂感是人所固有的”,只有和音樂相通,色彩才能“直接”地作用于精神。這里,“像”字那座橋梁從平臥忽而豎了起來,音樂變成了雅各的天梯。
似乎是宿命,在上世紀之交,藝術的各領域都有著“九九歸一”的抱負。任何藝術形式,都希望無限地接近音樂,這一思想似乎在黑格爾的美學體系里得以完成。在詩歌領域,比如馬拉美對音樂性的追求,遠遠不是尋個押韻、悅耳了,而是一種在“音”中忘卻“義”的誘惑。這種誘惑,會讓詩歌消彌于樂音之中,會讓生活的腳掌脫離塵土,正所謂“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
馬拉美是造夢的高手,但我更信服帕斯捷爾納克的話:“詞匯的音樂性在文字語言與口頭語言中永遠不是單純發(fā)聲問題。它也不僅僅產生于元音和輔音的和諧上。它產生于語言與它的意義的關系上。所以意義――即內容――應當永遠占主導地位。”當“音樂性”這個詞泛濫成災,在消費者的狂熱中貶值之時,我更愿意保守地堅持,每種感官每種媒介的獨立性,因為“像”不是“是”,爬上“梯子”也不意味著你就能望見天堂;都上了天堂,人間豈不寂寞荒涼?
攀上音樂梯子的色彩是什么樣的色彩呢?康定斯基舉了紅色為例?!斑@種紅色沒有任何獨立的冷暖過渡;而且我們應該這樣設想:紅色調里的各種微妙的變化也是如此。為此我才說這種精神視覺是模糊的。但是既然這種內在聲音在沒有冷暖傾向的情況下能夠持續(xù)下去,我們同時也可認為它是明確的。”柏拉圖的理想我想在這種奇妙的色彩中實現了。它既為人世所無,又分明存在于我們的內在聲音;它既有理性的冰冷明晰,又有感性的溫情脈脈,撩人心扉。在我們說“藍調音樂”時,我想就是康定斯基的藍。
如果說康定斯基是讓色彩向上爬的話,蘭波則是讓音樂向下滑。因為,對音樂色調的直覺把握并不足以催發(fā)我們的想象力,奇妙的是色彩的繁衍能力。“A黑,E白,I紅,U綠,O藍:元音,終有一天我要道破你們隱秘的身世?!痹綦[秘的身世是什么呢?如果僅停留在尋找色彩的對應上,蘭波的發(fā)現就會顯得空洞而乏味,就像只找到通往家園的路徑,而對家園的門廊仍然一無所知。于是蘭波接著想象到:“A,蒼蠅身上的黑絨胸衣,圍繞著腐臭嗡嗡地飛行。”“A”找到了黑色,黑色在人世上找到了一只蒼蠅,有點借尸還魂的意思。找到了尸,黑色才不會空虛,“A”才能有安穩(wěn)的感覺――這里,我們甚至可以做一次尼采式的形而上學的顛覆:如果沒有繁復的生活經驗,沒有無意識的沉積,我們是否可能對色彩、對音樂的色彩有起碼的感知?那么,什么找到了“A”呢?在康定斯基的論證中,我更感興趣的是他引述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一段詞:
“靈魂里沒有音樂的人,
不會為甜蜜和諧的樂聲所感動,
他們?yōu)榉亲鲪海辜榕p,
他們的靈魂象黑夜一樣昏沉,
他們的情感與鬼域一樣幽暗,
這種人是不可信任的,
聽這音樂!
“他們的靈魂像黑夜一樣昏沉,他們的情感與鬼域一樣幽暗”,我覺得是這段詞里最有“音樂性”的兩句。出現這兩句時,我忽然預感著琴弓繃緊,第一聲樂音將從黑暗中勃然而發(fā)。沒有這兩句,那么再“甜蜜和諧”的樂聲也會象吊死的幻影一樣。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詩的結構,頭三句只是為后兩句作鋪墊,這是莎士比亞慣用的花招,你會感到,不是“靈魂中沒有音樂的人”而恰恰是說話者對音樂一無所知。只有當說話者一步一步走過了“他們的靈魂象黑夜一樣昏沉,他們的情感與鬼域一樣幽暗”這兩句后,他才察覺到自己對黑暗的膽怯,對音樂的膽怯。他有種做賊心虛的感覺,因為開始他在賊喊捉賊。這時,他聽到了黑暗中發(fā)出的聲音:“這種人是不可信任的,聽這音樂!”
音樂從黑暗中發(fā)出,但我們無法把黑暗理解為色彩,正如黑暗中的無聲,我們無法把它理解為音樂。大音虛聲,大象希形,我們觸到了象與聲的極限;太初有道,太初有光,但道人聽不見,光人也看不見。我相信,在神的王國里,音與色,本是一體;只有到人的王國,才有音與色的等級。
色彩叫人安心,音樂讓人心慌,張愛玲說的是實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是常識,常識是人的本性。但人的本性還有一條,就是他總想超越自己的本性,老歌德一年只敢看一部莎士比亞,不知他聽貝多芬時會不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聽音看色,是人的本能;聽音有色,看色有音,也是人的心靈的本然構造。那么我們在什么層面上談論音樂與色彩的問題上才能有些意義呢?我好象又回到了問題的起點。
在此,我想引一段楊小彥在《讀圖時代》中的話:“長久以來,我總是把萊辛所寫的美學著作《拉奧孔》看作是文圖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的一個象征性轉折……在文學作品中,作家描寫死亡可以盡可能地使用想象力,極力去渲染其中真實的恐怖氣氛,人們在閱讀當中自己去體會這種氣氛并在體會當中去獲得審美的升華??墒?,如果畫家們真的把死亡的景象如實地畫出來,人們就會受不了,因為視覺本身有一種不容置疑的直接性,會導致生理而不是心理的不良反應。所以,萊辛對于”美“的最后規(guī)定是在視覺上以不導致生理刺激為底線。的確,從古希臘開始的藝術,為了視覺上的愉悅感,畫家們發(fā)展出了一種樣式,雕塑《拉奧孔》便是這種樣式的一個著名的例子,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拉奧孔和他的三個兒子的垂死掙扎是如何變成了優(yōu)美的形體展示?!?/p>
今天,“圖已經成為千變萬化的足以和文字抗衡的另一類存在,成了文字真實意義上的異化物”。而我發(fā)現在人們對文字與圖像――當然圖像的外延遠遠要廣于色彩――的爭論過程中,音樂一直處于缺席狀態(tài),不知它欲當旁觀者,還是當大法官。所以,當我們把音樂引入這場注定要曠日持久的爭論中時,無疑是一次冒險,而新的生機和意味將在冒險中被發(fā)現。
色彩與視覺
顏色感覺要素
一個物體在視覺上引起的顏色感覺是由以下三種因素決定的:
(l)物體表面將照射光線反射到主間的性質,這種性質決定于物體表面的化學結構與組成、表面物理與表面幾何特性。
(2)照明光源的性質,即光源的波長構成特性一光能在相關視覺波段范圍內的能量分布,從光源的色品質量而言,也就是它的色溫。
(3)眼睛的感色能力,主要決定于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系統(tǒng)的光線感受能力和處理與傳送光刺激的能力。
色彩視覺的三要素
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一種最基本的感覺屬性,這種屬性可以使我們將光譜上的不同部分區(qū)別開來。即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感覺采區(qū)分色譜段。缺失了這種視覺屬性使無所謂色彩了就像全色盲人的世界那樣、根據有無色相屬性,可以將外界引起的色感覺分成兩大體系:有彩色系與非彩色系。
(l)有彩色系即具有色相同性的色覺。有彩色系才具有色相、飽和度和明度三個量度。
(2)非彩色系即不具備色相屬性的色覺。非彩色系只有明度一種量度,其飽和度等于零。
2.飽和度飽和度是那種使我們對有色相屬性的視覺在色彩鮮艷程度上做出評判的視覺屬性。有彩色系的色彩,其鮮艷程度與飽和度成正比,根據人們使用色素物質的經驗。色素濃度愈高,顏色愈濃艷,飽和度也愈高。描述飽和度感覺的程度詞是濃、淡、深、淺。非彩色系是飽和度等于零的狀態(tài),正如同我們在彩色顯示器上將色彩逐漸調淡,到最后便成了黑白畫面一樣。
生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對色彩的飽和度感覺也不一樣。眼睛對紅色的光刺激強烈,對綠色的光刺激最弱,飽和度低。因此,中國滿大街小巷里跑的紅色出租車。從視覺科學來講,其實是一種視覺污染,沒有人喜歡長時間盯著紅色的出租車,這么多的紅色會引起人的煩躁不安的情緒。而司機之所以選擇紅色的理由無非有兩條,一是紅包車價格便宜(紅色染料易得到),另一個理由即是所謂中國人喜歡紅色的吉利。其實真是一種以訛傳訛的誤解,毫無科學道理。
3.明度明度是那種可以使我們區(qū)分出明暗層次的非彩色覺的視覺屬性。這種明暗層次決定于亮度的強弱即光刺激能量水平的高低。請注意:不要對這一定義產生誤解,即并非有彩色系便沒有明度屬性,只是強調明度這一視覺屬性是排開色相屬性,只涉及明暗層次的感覺,就像用黑白全色膠卷拍照片,只記錄明暗層次而不記錄色相那樣。根據明度感覺的強弱,從最明亮到最暗可以分成三段水平:白-高明度端的非彩色覺;黑-低明度端的非彩色寬;灰-介于白與黑之間的中間層次明度感覺。繪畫中的素描和不著色的雕塑就是利用這種明度層次來表現藝術主題的。
科學研究發(fā)現,我們眼睛的明暗層次感隨光線變暗而急劇變得遲鈍起來。當光線弱時,我們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層次。同樣在強光下,眼睛對明暗層次也會變得遲鈍。研究也發(fā)現,人眼睛在555nm的黃綠色段上視覺最敏感。因此,從打動知覺能力的強弱角度看。略帶黃綠色光最醒目。人們還發(fā)現。人眼的光譜敏感度也是與亮度水平有依賴關系的在低亮度水平下這條光譜機敏度曲線將會向短波方向平移。使人眼對短波系列的色彩變得相對地更為敏感起來。這使得拂曉之前和日暮之后,室外景色變得幽藍,藍紫色的花草或物體變得醒目起來。夜色總是一派烏藍景象便是這個道理。這為我們設計戶外廣告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可以根據各個地方的日照特點和不同的環(huán)境,設計選擇醒目的色彩基調,同時根據廣告的面積和高度選擇合適的光照強度。
視覺適應效果
視覺適應主要包括距離適應、明暗適應和色彩適應三個方面。
l.距離適應人的眼睛能夠識別一定區(qū)域內的形體與色彩。這主要是基于視覺生理機制具有調整遠近距離的適應功能。眼睛構造中的水晶體相當于照相機中的透鏡,可以起到調節(jié)焦距的作用。由于水晶體能夠自動改變厚度,才能使映像準確地投射到視網膜上。這樣,人可以藉水晶體形狀的改變來調節(jié)焦距,從而可以觀察遠處和近處的物體。
2.明暗適應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視覺狀態(tài)。例如,從黑暗的屋子突然來到陽光下時,人的眼前會充滿白花花的感覺,稍后才能適應周圍的景物,這一由暗到明的視覺過程稱為“明適應”。如果暗房亮著的燈光突然熄滅,眼前會呈現黑黝黝的一片,過一段時間視覺才能夠調整到對這種暗環(huán)境的適應上,并隨之逐漸看清室內物體和輪廓,這是視覺的“暗適應”。視覺的明暗適應能力在時間上是有較大差別的。通常,暗適應的過程約為5~10min,而明適應僅需0.2s.人眼這種獨特的視覺功能,主要通過類似于照相機光圈的器官-虹膜對瞳孔大小的控制來調節(jié)進入眼球的光量,以適應外部明暗的變化。光線弱時,瞳孔擴大;而光線強時,瞳孔則縮小。因而在任何光亮度下,人們都能較容易地分形辨色。
3.顏色適應這里有個有趣的故事。法國國旗為紅白藍三色,當時在設計時,該旗幟的最初色彩搭配方案,為完全符合物理真實的三條等距色帶,可是這種色彩構成的效果,總使人感到三色間的比例不夠統(tǒng)一,即白色顯寬,紅色居中,藍色顯窄。后來在有關色彩專家的建議下。把一者面積比例調整為紅:自:藍=33:30:37的搭配關系。至此,國旗顯示出符合視覺生理等距離感的特殊色彩效果并給人以莊重神圣的感受、這說明光的顏色會使人的眼睛產生形狀大小的錯覺。
受色光影響而發(fā)生視錯的現象還有著名的柏金赫現象。據國外科研機構測定,紅色在680nm波長時,其在白色光照中的明度要比藍色為480nm波長時的明度高出近10倍。而在夜晚,藍色明度則要比紅色的明度強出近16倍。對視覺來說,白天,光譜上波長長的紅光其色感顯得鮮艷明亮,而波長短的藍光則顯得相對平淡遜色。但到了夜晚,當光譜上波長短的藍光色感顯得迷人惹眼時,而波長長的紅光色感則顯得慘淡虛弱。換句話說,隨著光亮條件的變化,人眼的適應狀態(tài)也在不斷地被匡正與調整,對光譜色的視感也與之同步轉換。由于這一現象是1852年捷克醫(yī)學專家柏金赫在迥異光亮條件下的書屋觀察相同一幅油畫作品時,偶然發(fā)現并率先提出的,故此而得名。研究柏金赫視錯的現實意義,就是引導色彩應用者在今后的藝術設計活動中,要注意揚長避短地組合好特定光亮氛圍中的色彩搭配關系,從而盡量避免尷尬色彩現象的出現。如在創(chuàng)作一幅用于懸掛在較暗室內環(huán)境中的磨漆畫時,在色彩構成萬面,不宜配置弱光中反射效果極差的紅、橙等暖潤色,否則不僅起不到任何裝飾效用,反而會使墻面顯得更加沉悶。但是如果畫面選用少許光亮便能熠熠生輝的藍、綠等冷調色搭配,就會使整個作品充滿美麗誘人的意趣。這對于幽靜的環(huán)境而言,無疑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烘托與渲染。
心理性視錯
色彩視覺因主要受心理因素一知覺活動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錯誤的色彩感應現象,稱為“心理性機帶或視差”。連續(xù)對比與同時對比都屬于心理性視錯的范疇。
l.連續(xù)對比連續(xù)對比指人眼在不同時間段內所觀察與感受到的色彩對比視錯現象。從生理學角度講,物體對視覺的刺激作用突然停止后,人的視覺感應井非立刻全部消失,而是該物的映像仍然暫時存留,這種現象也稱作‘視覺殘像“。視覺殘像又分為正殘像和負殘像兩類、視覺殘像形成的原因是眼睛連續(xù)注視的結果,是因為神經興奮所留下的痕跡而引發(fā)。
所謂正殘像,又稱“正后像”,是連續(xù)對比中的一種色覺現象。它是指在停止物體的視覺刺激后,視覺仍然暫時保留原有物色映像的狀態(tài),也是神經興奮有余的產物。如凝注紅色,當將其移開后,眼前還會感到有紅色浮現。通常,殘像暫留時間在0.1s左右。大家喜愛的影視藝術就是依據這一視覺生理特性而創(chuàng)作完成的。將畫面按每秒24幀連續(xù)放映,眼睛就觀察到與日常生活相同的視覺體驗,即電影或電視節(jié)目。
所謂負殘像,又稱“負后像”,是連續(xù)對比的又一種色覺現象。指在停止物體的視覺刺激后,視覺依舊暫時保留與原有物色成補色映像的視覺狀態(tài)。通常,負殘像的反應強度同凝視物色的時間長短有關,即持續(xù)觀看時間越長,負殘像的轉換效果越鮮明。例如,當久視紅色后,視覺迅速移向白色時,看到的并非白色而是紅色的補色一綠色;如久觀紅色后,再轉向綠色時,則會覺得綠色更綠;而凝注紅色后,再移視橙色時,則會感到該色呈暗。據國外科學研究成果報告,這些視錯現象都是因為視網膜上錐體細胞的變化造成的。如當我們持續(xù)凝視紅色后,把眼睛移向白紙,這時由于紅色感光蛋白元因長久興奮引起疲勞轉人抑制狀態(tài),而此時處于興奮狀態(tài)的綠色感光蛋白元就會“趁虛而入”,故此,通過生理的自動調節(jié)作用,白色就會呈現綠色的映像。除色相外,科學家證明色彩的明度也有負殘像現象。如白色的負殘像是黑色,而黑色的負殘像則為白色等。
利用眼睛的這個特點,在設計戶外大型噴繪廣告時,可以采用大對比顏色,以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如高速公路旁邊的立柱廣告。
2.同時對比同時對比指人眼在同一空間和時間內所觀察與感受到的色彩對比視錯現象。即眼睛同時接受到坦異色彩的刺激后,使色覺發(fā)生相互沖突和干擾而造成的特殊視覺色彩效果?;疽?guī)律是在同時對比時,相鄰接的色彩會改變或失掉原來的某些物質屬性,并向對應的方面轉換,從而展示出新的色彩效果和活力。
一般地說,色彩對比愈強烈,現錯效果愈顯著。例如,當明度各異的色彩參與同時對比時,明亮的顏色顯得更加明亮,而黯淡的顏色則會更加黯淡;當色相各異的色彩同時對比時,鄰接的各色會偏向于將自己的補色殘像推向對方,如紅色與黃色搭配,眼睛時而把紅色感覺為帶紫味的顏色,時而又把黃色視為帶綠味的顏色:當互補色同時對比時,由于受色彩對比作用的影響,而使雙方均顯示出鮮艷飽滿的魁力,‘如紅色與綠色組合一塊,紅色更紅,綠色更綠,在對比過程中,紅與綠都得到了肯定及強調:當純度各異的色彩同時對比時,飽和度高的純色將會更加艷麗,而飽和度低的純色則相對黯然失色,霓虹燈的色飽和度最高,因此霓虹燈的色彩在晚上也最誘人、最醒目;當冷暖各異的色彩同時對比時,冷色讓人感到非常的冷峻和消極,暖色令人覺得極為熱烈與主動:當有彩色系與無彩色系的顏色同時對比時,有彩色系顏色的色覺穩(wěn)定,而無彩色系的顏色,則明顯傾向有彩色系的補色殘像。如紅色與灰色并列,灰色會自動呈現綠灰的效果。
同時對比這種視錯現象曾被許多藝術家們關注及運用。而真正以科學的觀念去系統(tǒng)地認識、表達和總結這種色覺現象的畫家、科學家應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他把具有同時對比性質的黑與白、黃與藍、紅與綠等各顏色從其他色彩中分離出來,并根據主題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需要,將它們巧妙地構成到給定的造型中去,從而使畫面展示出不同凡響的色彩美感。
綜上所述,無論是同時對比還是連續(xù)對比,其實質都是為了適合于視覺生理與視覺心理平衡的需要。從生理上分析,視覺器官對色彩具有協調與舒適的要求,凡滿足這種條件的色影或色彩關系,就能取得色彩的生理和諧效果。
視覺觀察特點
1.視覺光和暗適應由于人的眼睛存在視覺的光適應和暗適應,因此這一過程表現為視覺的劣化,這種現象有助于為照明設計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在兩個相臨的環(huán)境中,照明的光源亮度對比不要超過20倍,提倡局部照明與整體照明相結合的環(huán)境設計。如,看電視時不將所有燈都熄滅。在地鐵和一些地下走廊的燈箱廣告的設計中,就必須考慮照明的適應性和局部燈光的亮度選擇。
2.眼睛的注視注視是一種發(fā)揮中央視覺分辨能力的視覺功能,即將被觀察點聚焦在中央凹處。在注視中,被注視的目標雖然應被聚焦在中央凹處,但仍然伴隨有一種不隨意的眼動,這種眼動主觀并無意識,而是下意識的。將眼睛不動地盯住遠處某點坐著發(fā)愣的時候,不一會兒功夫你就會感到周圍一切都從視野中消失,留下一片茫然。此時若你猛然清醒而將視線從原來盯住的目標移開,便又會恢復原來的清晰視覺來。這便是視網膜上視像固定便會導致視像消失的現象,這從反面證明了這種不隨意眼動對于維持視覺的作用。
3.視覺的跳躍性人的眼睛在觀察對象的形態(tài)時,例如看一件物體的外形輪廓或它內部各部分的細節(jié)時,視線總要從一處移至另一處,便需要配合以眼動使觀察點一個接一個地相繼落在中央凹處上。研究發(fā)現,便視線移動的眼球運動是不平滑的,而是跳躍式的,即視線不可能沿著對象的外形輪廓平滑地移動。研究測試的結果顯示出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眼睛觀察物體時,視線在那些最具特征的部位停留的機會最頻繁:二是觀察時視線移動是跳躍式的。研究還發(fā)現,視線的跳躍式移動速度很快,水平方向移動5~20°,視角僅需35~96μs;垂直方向移動5~20°,視角則時間長些,需35~108μs.在兩個注視點的移動之間,即在視線跳躍過程中視覺是模糊的、這個研究結論,對于我們在設計戶外大型廣告非常具有指導作用,即,廣告版面有主決之分,突出特點,通過文字、色彩、人物或醒目的對象制造視覺停留點,吸引顧客的注意,避免大面積背景色彩過強。
4.空間分辨率指眼睛看清對象細節(jié)的本領。即分辯視野中最小空間距離的本領。眼睛看清對象細節(jié)的本領不僅取決于物體的大小,更決定于觀察物體的距離,因此眼睛判斷物體細節(jié)不是根據物體大小,而是根據視網膜上的物體的圖像來判斷。因此廣告設計中,特別是大型廣告,由于觀察距離較遠,必需減少版面的復雜程度和局部細節(jié),以方便行人遠距離觀察的視覺特點。
5.視覺觀察距離人的眼睛在觀察距離中,比較適宜的觀察距離的范圍一般為2~20m,因此廣告的設置高度和距離要充分依據人的身高和平視效果。如中國男性平均身高為168cm,然而具體由于環(huán)境的因素,廣告媒體的安放不可能完全按照預想的進行。因此就必需依據廣告內容進行版面的協調,充分考慮環(huán)境的影響因素,使其設計更具人性化,更具融合性,更具吸引力。
音色與顏色
就象繪畫離不開顏色一樣,音樂藝術也離不開音色,而音色與顏色之間存在著自然的聯系。從物理角度上說,它們都是一種波動,只是它們的性質和頻率范圍不同而已。人們耳朵能聽到的聲波大約從每秒十六周-每秒二萬周左右,人們眼睛能看到的光波(電磁波)大約從每秒四百五十一萬億周-每秒七百八十萬億周之間。
在音樂作品中運用不用的音色與在美術作品中運用不用顏色是極為相似的。音色與顏色同樣能給人以明朗、鮮明、溫暖、暗淡等感覺。有許多音樂家把音樂與顏色相比擬,把它們分別聯系起來,1876年,當時著名音樂家波薩科特提出了一個音樂家們可以接受的比擬:弦樂、人聲-黑色。銅管、鼓-紅色;木管-藍色。而指揮家高得弗來提出的見解是:長笛-藍色。單簧管-玫瑰色。銅管-紅色。這種比擬得到更多人的贊同。例如在欣賞貝多芬第六交響樂第二樂章時,我們不妨想象一下:明朗的長笛聲部吹出了藍色的天空,而單簧管的獨奏樂句,從它那純凈而優(yōu)美的音色中。似乎呈現出了玫瑰花一般的美麗色彩……。
至于銅管的音色與紅顏色聯系起來的確是很恰當的。它強烈、紅火、振奮而又雄壯。另外,我覺得雙簧管的音色常常是綠色的。這種音色與顏色的聯想是人們在藝術欣賞中逐漸獲得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絕對的。因此過去研究過色彩與音樂的人也指出這種聯想往往是隨意的。著名作曲家柏療茲的樂器法中說:“要給旋律、和聲、節(jié)奏配上各種顏色,使它們色彩化?!倍淖髌吩谝羯洗_實是很豐富多采的。他和瓦格納、德彪西等人被認為是色彩感強的作曲家。音色與顏色之間的聯想,產生于生活實際和藝術實際。又了這些聯想我們可以在音樂創(chuàng)作和欣賞過程中,得到更加形象的多彩的藝術感染力。
(二)色彩音樂
色彩音樂是音樂藝術的一個流派。音樂與色彩在人的感覺上的聯系是多方面的,除了音色與顏色之間的聯系之外,還有曲調、和聲、節(jié)奏、掉性、音區(qū)等等。它們都能使人與各種色彩聯系起來。人們提出這種聯系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早在二世紀古希臘的偉大科學家托勒密就有過這方面的設想,以后就陸續(xù)不斷地有人來闡述它們之間的關系。最早指出音樂與色彩(光)在性質上有聯系的要算阿其那修斯??鲁窢?,他認為音樂是光現象的模仿者。1697年,沃根里爾在他的《名歌唱家》一書中有這樣的形容詞:“晚會上的紅色音調”、“藍色的矢車菊般的音調”,“黑琥珀色的音調”等等。
十八世紀偉大物理學家牛頓發(fā)現了光的粒子性質以后,不久人們又認識到光的波動性質,并從白色光中析出了七種色彩,即紅、橙、黃、綠、青、藍、紫。從此人們就試圖找出音頻與光波之間的聯系規(guī)律,最簡單的是把音階中七個音與七種顏色聯系起來,但那畢竟沒有什么意義。其它有許多作曲家、美術家也進行了各種探索,在1720年路易斯??ㄋ估站蛯戇^一本《現代音樂與色彩》的書,有的人曾把人的耳朵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與可見光的光譜色帶按比例地聯系起來,即最低音開始是紅色直到最高音紫色。這仍然一種機械地聯系。還有許多人從節(jié)奏、曲調、掉性、和聲等多方面去尋找音樂與色彩的聯系,而且想找出一個規(guī)律能使音樂與色彩可以互相“反譯”,在這種意圖下,第一個有趣的實驗開始了。
1789年,科學家、詩人達文一一個油燈的光線通過可以活動的彩色玻璃射到銀幕上,它可以隨意變換色彩,然后將它與一架豎琴連結起來,使琴聲與色彩按設計好的聯系規(guī)律而同時改變,這樣就產生了稱為“可見的音樂”。這可以說是色彩音樂的開端。在歷史上有人把不同風格的作曲家的作品與色彩聯系起來,有人說莫扎特的音樂是藍色的,肖邦的音樂是綠色的,瓦格納的音樂則閃爍著不同的色彩,曾有一位心理學家說古諾的音樂引起紫色的聯想等等。這些說法雖然有些過于籠統(tǒng),可是卻說明了人們在欣賞音樂時是可以理想到豐富色彩的。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與斯克里亞賓,對音樂與色彩的關系都發(fā)表過各種見解。譬如,他們都認為調性的色彩是明顯的,而且提出了具體的見解:調性里姆斯基斯克里亞賓C大白紅G大棕、金色橙、玫瑰色D大黃、明朗地黃、輝煌A大玫瑰色、明朗綠E大藍寶石般的色彩淺藍B大鐵青、暗(同上)#F大灰、綠湛藍的bD大暗淡紫bA大暗紫色紫紅E大黑、沉悶鐵色、有光澤bB大(同上)(同上)F大綠紅我們可以從上表中斯克里亞賓對調性色彩的見解中發(fā)現,隨著升種調號的增多,它的色彩感由紅向紫按光譜順序移動,這恰巧符合兩者自然的聯系,可見人們主觀感覺和現象,也往往能表現出一定的客觀規(guī)律性。斯克里亞賓是色彩音樂的理論家和倡導者之一,在這方面他作過許多實驗
十九世紀末以來,隨著各種藝術的蓬勃發(fā)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色彩音樂也就形成了音樂藝術的一個流派,人們不再去分析音樂(聲音)與色彩(光線)的具體聯系了,而著重研究色彩本身的藝術性,音樂家們以各種色彩光,以及通過不同折射二產生的圖象去伴隨音樂演出。在二十世紀初,這種色彩音樂表演頗為流行,有許多音樂家與美術家,以及科學家進行這種形式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這種表演最初要算里明頓圖教授于1895年在倫敦皇家學院進行的“彩色風琴”表演,這架“風琴”以它所產生的彩色光線映在樂隊和鋼琴上方的銀幕上,以它伴隨樂隊所演奏的肖邦、瓦格納的音樂。到1911年,他還寫了《色彩音樂-流動色彩的藝術》,同時他還在音階的12個半音上擬出一個色彩音階,這個音階不只是一個8度,而是好幾個8度。色彩音樂發(fā)展中的重要創(chuàng)造是制成了Clavilux(克拉維拉克斯)色彩投影機,它是一個能調制出各種彩色光與圖象的儀器,由一個在美國工作的科學工作者威爾弗萊德創(chuàng)造的,形狀有如一張斜面的寫字臺,面上有產生各種色彩、圖象的控制開關、旋扭等裝置,它能放映出富有幻想性的彩色圖象,有的如輕紗飄渺,有的如動物輪廓,這些富于變化的彩色影象伴隨音樂演奏,使人們感到音樂與色彩緊密地聯系起來了。
1922年在美國公開表演以后引起人們廣泛的興趣。人們形容音樂與色彩是“在感情的平行線上奔跑”的,從此以后幾乎沒有人再去研究聲音與色彩的具體聯系和互相“反譯”了。1926年威爾弗萊德在費城交響樂隊的合作下演出了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天方夜譚》,取得很大成功,聽眾形容現場色彩氣氛時說:“音樂幾乎被一種俄國芭蕾舞式的鮮明節(jié)奏和流動的激情所融合”,在廣大群眾中也普遍確認了由文學、美術、新的色彩藝術與音樂融為一體的色彩音樂。在色彩音樂的發(fā)展過程中,還有許多音樂家進行了多方面的實踐和創(chuàng)作,著名的如:亞歷山大。拉茲羅發(fā)明的色彩鋼琴,它能在演奏過程中射出彩色圖象到銀幕上以伴隨音樂,他還著有《彩色光線-音樂》一書。弗里德里克。本頓發(fā)明了色彩控制臺。阿德里安。伯爾納德作了一個練習曲《色彩音樂-光的藝術》,1913年出版了他的《色彩音樂的作曲》和《線條和形象的練習》。弗。斯契爾巴契夫寫了一個鋼琴、豎琴、弦樂四重奏、小提琴、舞蹈和光的“九重奏曲”。1922年布利斯寫了《色彩交響曲》,樂章標題是:1.紫色,2.紅色,3.藍色,4.綠色。并寄各種顏色以特定感情,如他認為:艷綠表示希望、幸福、春天、勝利等。色彩音樂的名著-斯克里亞賓的《普羅米修斯》(即火的詩)與勛伯格的作品聯合表演,使色彩音樂獲得了更豐富的藝術效果。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激光技術也應用到色彩音樂中,在1973年美國芝加哥天文館內就表演了激光色彩音樂,由于激光具有與普通光線不同的視覺效果,而使色彩音樂又進入了新的領域。
色彩音樂在我國還未有過有影響的實驗與創(chuàng)作。作為一種表演形式,我認為音樂家們也不妨同美術家們合作,進行一些嘗試,說不定它真的會使我們的音樂生活名副其實地更加“豐富多彩”起來哩!
色彩心理理論:色彩與聽覺、嗅覺、味覺
人的感覺器官是互相聯系、互相作用的整體,任何一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會誘發(fā)其他感覺系統(tǒng)的反應,這種伴隨性感覺在心理學上又稱為“共感覺”或“通感”。
聽覺:
神經醫(yī)學家薩克斯曾描述過一個完全色盲的病例,這個罕見的病卻不幸地降臨在一位抽象畫家艾先生身上。他于一次車禍意外之后完全喪失辨識色彩的能力,從此陷入一個灰色的鉛鑄的世界:他那只棕色的狗變成暗灰色,蕃茄汁是黑色,彩色電視機成了一堆亂糟糟的東西。然而更奇怪的是,在喪失感受色彩的能力的同時,他也喪失感受音樂的能力。他原本是一位對色彩與音樂有極強連帶感覺(伴生現象)的畫家,他可以將“不同的音調立刻轉換成不同的色彩,在聽到音樂的同時,似乎也同時看到內心各種翻騰的色彩;如今他已沒有音樂-視覺影像……音樂不再完整,因為可以與它互補的色調已經不見了,音樂變得貧乏至極?!?/p>
艾先生的眼睛不僅喪失了看的能力,也喪失了聽的能力。艾先生的例子反向地證實了視覺與聽覺的強烈緊密聯系的存在,它也說明了眼睛不僅僅具有觀看的能力,也具有傾聽的能力。艾先生并不是具有視覺與聽覺的“共感覺”(synesthesia)的唯一一人,許多藝術家(波特萊爾、喬艾斯、吳爾芙)都具有這個被俄國小說家納博可夫稱之為“彩色聽覺”的能力。在音樂領域里,最知名的就是俄國作曲家,史克里雅賓(A.Scriabin,1872-1915)。他試圖將這些色彩與音調的共生感覺譜進他的第五交響曲,一個“音樂與色彩水融的構想”。他并精確地羅列了曲調、每秒震動次數和色彩的對應表:
C調256次紅色
升C調277次紫色
D調298次黃色
升D調319次森林的鋼鐵之光
E調341次珍珠白和月光的閃爍
F調362次暗紅色
升F調383次水藍色
G調405次偏玫瑰紅的橙色
A調447次綠色
B調490次珍珠藍
這首交響曲在演出時,“除了安排完整的交響樂團之外,還需要用到一架鋼琴、合唱團,和一部能將色彩投射到布幕的色光風琴。”可惜首演時,這部色光風琴的裝置被人以“不切實際”的理由刪除了。
然而這個對應表后來得到抽象繪畫的創(chuàng)始人-康丁斯基(W.Kandiski,1866-1944)的青睞,并引為其繪畫理論的根據,還指出我們不僅能從音樂中“聽見”顏色,并且也能從色彩中“看到”聲音:黃色具有一種特殊能力,可以愈“升”愈高,達到眼睛和精神所無法忍受的高度,如同愈吹愈高的小喇叭會變得愈來愈“尖銳”,刺痛耳朵和精神。藍色具有完全相反的能力,會“降到”無限深,以其雄偉的低音而發(fā)出橫笛(淺藍色時)、大提琴(降得更低時)、低音提琴的音色;而在手風琴的深度里,你會“看到”藍色的深度。綠色非常平衡,相對于小提琴中段和漸細的音色。而紅色(朱砂色)運用技巧時,可以給予強烈鼓聲的印象。通感并不只發(fā)生于視覺與聽覺之間,還發(fā)生于嗅覺、觸覺甚至味覺之間。
味覺:
飲食文化講究色香味俱全,其中色彩排在首位,色彩可以促進人們的食欲,有色彩變化搭配的食物容易增進食欲,而單調或者雜亂無章的色彩搭配則使人倒足了胃口。不同彩色光源的照射也會對食品色彩產生很大的影響,從而引起人們不同的食欲反映,農貿市場中許多出售肉食的攤位用紅色玻璃紙包裹燈泡用紅色燈光照射食物,就是為了使肉食看上去更加新鮮,引起人的食欲。
嗅覺:
色彩與嗅覺的關系大致與味覺相同,也是由生活聯想而得。從花色聯想到花香,根據試驗心理學的報告:通常紅、黃、橙等的暖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香味,偏冷的濁色系容易使人感到有腐敗的臭味。深褐色容易聯想到燒焦了的食物,感到有蛋白質烤焦的臭味。
色彩窺視心靈的顏色
依色彩喜好度做性格測驗,目前在世界各地可謂風行不衰,極為流行。
第一位以心理學方式延續(xù)研究這項測試的盧休指出,顏色的嗜好也顯示出其人對異性的態(tài)度和日常生活的形態(tài)。換句話說,對于色彩的喜惡,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心中潛藏的愿望。這里有八種顏色,依你按由強到弱“討厭”的顏色的順序,選擇你排列第八的顏色:A、綠色B、茶色C、藍色D、紫色E、紅色F、橘色G、白色H、黃色你選擇了哪種顏色?
最后選出的第八種顏色,是了解你的性格的關鍵。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不要與喜好的服裝顏色相混,請你直接選出感覺深刻的色彩作答。
最后選擇綠色的人綠色是“紅”與“藍”的中間色。挑選綠色的人性格上也居于兩者之間。既有行動力,同時又能沉靜思考,擁有截然不同的兩種特質。也就是兼具優(yōu)雅與理性,喜好寂寞又謹慎保守。行事不會逾越本分,非常明白自我的立場。由于性情冷靜,無論面對任何事都能冷靜處理,而且絕不感情用事,所以深受別人信賴。對于別人的請求或委托,總是欣然接受。
最后選擇茶色的人茶色是深沉而樸素的顏色。喜歡這個顏色的人,服裝嗜好也偏愛不華麗但富有韻味的款式。正因為這種傾向,你很在乎事物內層的精神性表現,所以很能了解人世間的寂廖、孤寂。雖然你的存在并非引人注目,但是內在卻具有良好的潛質。由于誠實又富有責任感,很容易被別人接納。但是,有時太過于孜孜不倦,而顯得有些不知變通。此外,對于容易明白的事情,偶爾會用力過度,做無謂的深刻思考。
最后選擇藍色的人藍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顏色,正巧和紅色所具有的形象相反,它象征冷靜和浪漫。一看到藍色,就令你心情安定沉靜,同時提高想象力。喜好藍色的女性,多具有女性善良和豐富的感受力。神經纖細,容易感傷,對人也十分敏感,一個人獨處時,常無法忍受那種孤寂。經常渴求戀愛的對象,而且也希望為溫暖的愛所包圍。是與其愛人而寧愿被愛的典型。個性樸實,容易得到他人的好感。
最后選擇紫色的人紫色,是紅和藍兩個性格極端的顏色混合而成,因此,這個顏色充滿著神秘不可理解的復雜情調。喜歡這個顏色的人,可以說藝術家類型的人,內心強烈渴求世人肯定你的才能,有時顯得太過虛榮,裝飾過度。面對知心朋友,不妨坦率以待,但是由于平時內向又性情不定,旁人很難理解你真正的想法。此外,有時你也會大發(fā)雷霆,但決不至于歇斯底里。
最后選擇紅色的人紅色是代表精心和行動的顏色,而紅色的食物或飲料也通常具有提神醒腦的功能。喜歡紅色的人,個性積極,充滿斗志。而且意志堅強不輕易屈服,凡是依照自己的計劃行事,一旦無法實現便覺不順心。如果完全不依原先所預期,會又猛烈反彈的舉動。盡管如此,碰到多少困難,都不能輕易打倒這個精力充沛的人。
最后選擇橘色的人橘色是不太討人喜歡的顏色,特別是不受女性歡迎??墒?,喜歡橘色的人卻具有出眾的社交性格,可以與任何人融洽相處。這種人最舍和從事推銷員、空中小姐、旅館服務員的工作。經常笑臉迎人、先向人打招呼問好。喜歡與人相處,不喜歡獨處。喜歡上別人時,通常以朋友的身份愛慕對方,而不會以大膽熱情示人。另外,這種人非常喜歡新鮮事物或是稀奇古怪的東西,對人生擁有永不熄滅的情趣。
篇7
【關鍵詞】數據庫 網頁美化 服務器 制作原則
1 網站設計的原則
一個成功的網站是多方面的精心設計與努力完成的,但是到瀏覽者的面前,這些都如同一個黑匣子,瀏覽者最為關注的就是網站的內容是否吸引他,網站中顯示的網頁是否美觀,觀看是否具有舒適感。網站設計中的基本原則標準實際就是為瀏覽網頁的網絡用戶提供便捷優(yōu)質服務。
1.1 網頁風格統(tǒng)一
這里的網頁風格統(tǒng)一主要包含兩層含義,第一種,就是網頁的整體風格統(tǒng)一,每個網頁從外觀上,欄目設計上有相似之處。當然,有個別的一、二個特色網頁,為了起到強調突出作用,脫離整體風格,有時會起到吸引瀏覽者的效果。但是這種突出一定要精心設計,一旦失敗,就會給網絡用戶留下網頁質量低劣的印象。第二種,就是網頁的美化風格要跟主體統(tǒng)一。舉例來說,京劇的美化風格就適合古韻古香,用一些搖滾、重金屬的圖片等素材進行美化,就是一種不統(tǒng)一的應用。美化過程是為了襯托主體,兩者風格統(tǒng)一才讓網頁表現更加協調,美觀。
1.2 主題鮮明突出,內容翔實
美麗的網頁吸引的是網絡用戶第一眼的印象,能夠讓用戶長期使用,長期瀏覽的是不斷更新的用戶們關注的網站的主要內容。所以制作網站之前,一定要準確定位。網站的方向是什么?是提供大量信息資源的門戶網站,還是側重于某些專業(yè)知識的論壇,又或許是互動平臺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定位后就要進行材料的收集與分類,提供用戶感興趣的專欄。
1.3 網頁設計避免過于花哨
長期被網絡用戶關注的網站,絕大多數都并不花哨。這是有一定原因的。吸引大量網絡用戶,長時間關注與瀏覽,不可避免的有一個視覺疲勞的問題。如果顏色過亮,設計過于花哨,視覺疲勞就會很早發(fā)生,這就會流失大量的瀏覽者。
2 網站、網頁常用設計工具簡介
針對簡單的靜態(tài)網頁來說,網頁三劍客是使用最為方便,高效完成完成網頁設計的工具。網站設計過程中,常常要使用圖片,對圖片進行細致設計的常用軟件無疑首選,photshop,它的CS版本還特意推出了網頁制作功能,為網頁制作提供便捷的服務。但是目前靜態(tài)網頁已經不能滿足網站的需求,任何的網站都應該實現數據交互的功能。所以后臺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不可或缺,目前使用較多的有Oracle系列、Sql系列、dbase系列等等。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小型網站,Mysql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前臺開發(fā)的高級語言主要有C#、JAVA,當然PHP腳本應用也占有一定市場份額。特效腳本常見的有javascript、vbscript。
3 網站設計的主要模塊
W站設計從功能角度出發(fā),要了解用戶需求,實現網站平臺的主體功能,實行網頁的基本框架。要通過高級語言或者腳本語言實行前臺設計,要與數據庫合作進行數據存儲與互聯,后期要進行美工美化過程,讓網頁更加美觀,便于瀏覽給用戶舒適感。要搭建網站需要的服務器。
4 網站設計中的技術與算法
網站設計要通過編碼實現,針對功能不同的網站要配合相應算法實現,將算法通過代碼進行設計,完成網站提供的功能。例如,在線測評系統(tǒng),就會要求對評測的網站平臺提供合理的出卷策略模塊,我們就可能需要使用遺傳算法,進行試卷試題難度的控制與試題范圍的覆蓋。再比如網購平臺網站的設計,很多平臺通過用戶瀏覽的商品信息,進行用戶身份信息以及可能需要的商品信息的分析,從而推薦自身認為用戶可能會購買的產品,以增加網站產品銷售量。這就需要在用戶搜索中,進行搜索記錄和算法分析,相關算法較多,這里簡單推薦協同過濾算法,以及在搜索中判斷重要程度的pagerank算法。
瀏覽器的兼容技術問題:流的瀏覽器主要包括Firefox、Opera、chrome、IE、safari等,不同的瀏覽器使用的瀏覽器內核不一樣,導致不同瀏覽器對網頁的解析不一致,因此導致網頁展示出現差異,例如出現排版不正確、字體大小不一致、圖片展示有差異等,這被稱為“瀏覽器兼容性”因此,網站開發(fā)者不斷研究網頁標準,讓用戶可以在任意瀏覽器中瀏覽同一個頁面達到一樣的效果。瀏覽器對含小數值的像素解析不一致。每一個瀏覽器對于含小數值的像素解析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例如11.8px,Firefox/Google Chrome/Opera/IE8取值為12px;IE6/7/Safari會取值為11px;IE9以上的版本會直接解析為11.8px;在做網頁兼容的時候,要是遇到在IE6/7/safari中設置文字大小為11px;可以使用該方法,直接把文字大小設置為11.8就可以達到目的了。這樣還可以省下一個CSS HACK. PX、EM和REM的使用對網頁版面的影響。PX是絕對單位,而EM是相對單位,在設置字體大小的時候,最好使用EM;當用IE調整網頁自由縮放的時候,PX不會做出任何的反應,而EM則可以隨著頁面的縮放而縮放,默認的1em=16px;而EM是相對值,會繼承其父級元素的字體大小,如果全局變量中設置了“body{font-size:12px;}”;則1em=12px;而REM是一個CSS3新增的一個相對單位,REM就是根EM,REM是相對于HTML的根元素,只要調整根元素的大小就可以調整一個頁面的字體大小,并且該屬性IE8以上的版本都可識別,包括其他瀏覽器都能支持。
參考文獻
[1]于群峰.網站設計中CSS技術與PHP技術探究[J].電子制作,2014.
[2]陳君.基于PHP的在線音樂網站的設計與實現[D].武漢理工大學,2012.
[3]李毅.交互式網站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郵電大學,2011.
[4]黃志明.購物類網店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0.
[5]王浩百.基于PHP和MySQL的辦公室網站設計與實現[D].吉林大學,2010.
[6]李金生.基于PHP的博客系統(tǒng)[D].吉林大學,2009.
[7]張蓓.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的設計與實現[D].天津師范大學,2007.
篇8
關鍵詞:交互設計;信息設計;視覺元素
當今社會各行各業(yè)逐漸趨向于多元化、信息化的發(fā)展方向,信息傳遞更是以驚人的速度呈現于人們面前,各種復雜的信息通過視覺化、交互性的信息設計進行高效的傳播,信息的交互性不僅僅成為當前信息社會中信息設計的主要趨勢,同時也是信息設計未來發(fā)展的重要特點。因此,本文對信息設計中交互設計的原則及方法進行探討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1 信息設計中的交互設計
1.1 交互設計的基本概念
一般而言,交互是人和人造物之間的信息交換,人和人的信息交換叫交流,人造物和人造物之間的信息交換叫通信。設計交互的工作就叫做交互設計,也就是設計人和人造物信息交換方式的工作。交互設計是設計的一種類型,“交互”作為設計的對象存在。交互設計起源于多學科的交叉,就IT產品的信息設計而言,交互設計主要關注的是“行為”。也就是說,用戶給出一些信息,或者發(fā)出指令,網站或者軟件給予反饋。
1.2 交互設計的方法
交互設計最主要的目標,是用戶體驗目標和可用性的目標,而用戶體驗主要是對實現用戶與系統(tǒng)交互情緒的體驗。一般而言,交互設計的核心則是可用性目標,而可用性目標主包括可行性目標、高效性目標、安全性目標、通用性目標、易學性目標以及易記性目標。交互設計師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不僅僅要對產品使用的環(huán)境以及具體的任務加以考慮,同時在某種程度上更應該對用戶本身的特點進行考慮,以提高用戶和信息互動的品質。在信息設計中我們可以通過五個步驟來更好地進行交互設計。
(1)與用戶建立同理心。有以下幾種用戶體驗設計方法可以幫助設計師快速與用戶保持同理心:一是創(chuàng)建角色,角色是根據目標用戶的行為和用戶研究虛擬出來的人物;二是用戶場景,與我們創(chuàng)建的角色相呼應,用戶場景解釋了角色在使用產品及閱讀信息時將如何采取行動;三是體驗地圖,從用戶場景更進一步體驗地圖記錄圍繞單個交互的所有條件,包括情感和外部環(huán)境。這三個方法幫助我們構建出了一幅完整的體驗畫面:用戶、場景、整個情感旅程。
(2)可用性設計??捎眯允窃O計的最低限度,如果你的用戶不使用產品或不閱讀信息,就肯定不會想要這個產品,也不會理解信息傳達的意義和價值。
(3)功能可見性和表意符號設計。功能可見性的概念是指,一個功能必須為自己說話,并表明自己的用途。而示意物則象征或者暗示了功能可見性。沒有表意符號用戶可能無法感知到功能的可見性。表意符號也可以是隱喻,因為人們還需要知道為什么他們與界面能交互,而不僅僅是能不能交互。
(4)易學性設計。在理想世界里,每個用戶只要經過一次使用后就能記得所有功能,但現實是完全不同的。熟悉感和直覺性必須被設計到每一個界面中去。成功的交互設計是通過創(chuàng)建一致性和可預測性來化解復雜性。一致性構成了可預測性,進而提高了易學性。
(5)反饋和響應時間。反饋是交互的核心,因為每次交互都是用戶和產品信息之間的交流,產品信息最好是友好的、有趣的并且有幫助的。反饋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響應時間,而最好的響應時間是盡可能立即響應。
1.3 基于實例的交互設計分析
以蘋果公司設計的iPod為例,該產品的iPod有著多種多樣的信息交互設計,其圓形操控按鍵的播放器,不僅僅實現了計算機程序和網絡服務的結合,同時其產品造型設計又是相對獨特的。通過借助于計算機程序iTunes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其簡潔大方的設計更是時刻牽動著用戶的觸覺。產品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能帶來不一樣的作用,在各項功能實現的過程中實現了信息的交流。其設計的主要目標主要是對合理信息互動方式加以采用,并對用戶情感加以激發(fā),對文化內涵進行傳達。
2 信息設計中的交互設計原則
信息設計中交互設計原則,一方面要使用戶界面基于用戶的心理模型,其目標導向的交互主要是對用戶心理模型的反映;一方面交互設計的過程中,更要對產品進行定義,創(chuàng)建問題,并對情境場景劇本加以構建,最后確定需求。具體的交互設計原則如下:
原則1:用戶界面應該是基于用戶的心里模型,而不是基于工程實現模型。
原則2:在用戶使用情景的思考模式下進行設計和驗證。
原則3:盡量少的讓用戶輸入,輸入時盡量多給出參考。
原則4:提供非模態(tài)的反饋,不打斷用戶使用產品、閱讀信息的任務流。
原則5:在可識別、易識別的基礎上,還需要進行情感化設計。
原則6:不要讓用戶等待任務完成,給用戶一些小的驚喜,使用戶發(fā)現更多有意思的地方。
原則7:試錯設計,自動保存用戶的輸入成果。
原則8:為了程序響應的速度,設計有時候需要在視覺效果和響應速度之間尋求平衡。
3 探析信息設計中交互性視覺元素
在信息設計過程中,其交互性視覺元素往往有著雙重的功能,不僅僅將準確的信息加以傳遞,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又是對各種交互功能的實現,并協助用戶將過濾操作、控制操作、選擇操作以及縮放操作等完成。交互性視覺元素主要有信息傳遞性視覺元素和操作功能性視覺元素兩種。
3.1 分析信息化傳遞性視覺元素
所謂的信息化傳遞性視覺元素,主要是實現信息的交互。就其實質性而言,信息在實際的傳遞過程中主要是依賴于視覺元素,改變其尺寸、變換空間、對比色彩、漸變灰度,進而將信息盡量準確的傳遞和人性化的處理。其聚焦點主要是對全局性信息加以確定,并對信息結構以及信息內容進行充分的對比體現。
3.2 分析操作功能性視覺元素
操作功能性視覺元素,在某種程度上是交互性視覺元素直接交互的一種方式,并協助用戶控制信息交互的過程。這種交互設計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往往通過對視覺隱喻方式的應用,進而對抽象的概念加以傳達。其最主要的聚焦點是對信息的導航及瀏覽,在某種程度上對信息過濾、信息輸入以及信息提示和反饋有著實質性的交互作用,進而實現視圖的轉換。
4 結語
隨著時代經濟的發(fā)展,日常生活中信息交互的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其信息的承載方式和平臺更是以一種驚人的速度發(fā)生著變革,以至于基于新平臺的信息交互設計應運而生。而信息設計中的交互設計主要從用戶實際的心理需求以及可用性為主要導向,將復雜的信息簡單化、人性化,從根本上實現信息高效快捷的傳遞,最大程度實現信息的有效交互。本文從交互設計的概念出發(fā),系統(tǒng)闡述了交互設計的方法和信息設計中交互設計的原則,并探析了信息設計中常見視覺元素的應用。希望能夠給信息交互設計的相關人員一些幫助和啟示。
參考文獻:
[1] 鄭楊碩.信息交互設計方式的歷史演進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
[2] 潘永亮.信息時代的信息傳達設計[J].科技傳播,2011(13):9-10.
篇9
關鍵詞:游戲界面設計 一致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 美觀性原則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1-0138-01
著名的游戲開發(fā)者BilI Volk,曾經對游戲設計寫下了一個等式“界面+產品要素=游戲”。這個等式與著名的程序設計語言的設計者Nicholas Wirth的經典等式“算法十數據結構=程序”是相似的。很明顯,BilI Volk并不是說建構游戲是一個簡單的加法,而是強調在游戲設計中界面設計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你的界面就是你的游戲。
顯然游戲界面設計是很重要的,要把多學科很好的結合在一起設計游戲界面需要有一個基本原則來把握。
1 一致性原則
游戲界面所包含的元素是極為廣泛的,但在運用中卻只能有選擇,有側重、有強調的進行表現。設計元素雖多,但仍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最好在游戲各處以相同方式做相同的事,還能夠始終在相同位置找到重要信息。
1.1 設計目標一致
界面中往往存在多個組成部分(組件、元素)。不同組成部分之間的設計目標需要一致。
1.2 元素外觀一致
界面中的整體顏色、字體、按鈕等元素要一致,給人整體一致的感官效果。即使要通過對比使得某一方更突出的話,也應該保持內在風格的統(tǒng)一。一致性的原則并不是呆板的要求在整個游戲中都使用同樣的屏幕布局,而是建議在布局中使用的相同的邏輯,可以讓玩家預感到可以在哪里找到信息,以及在游戲的不同部分中如何執(zhí)行命令。
1.3 交互行為一致
在交互模型中,用戶觸發(fā)不同類型的元素所對應的行為事件后,其交互行為需要一致。
一些好的游戲特別注意界面一致性,游戲的一些基本命令以相同的使用方式貫穿游戲當中。在游戲的任何階段,玩家還可以將鼠標放在對象、人物和位置上,以查看極其有用的簡要描述。
2 實用性原則
2.1 安裝快捷
首先,在開始游戲之前,必須要完成游戲的安裝等準備工作。設計人員應該使安裝界面盡可能的簡潔,使安裝過程盡可能的快速,讓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游戲準備。其次,玩家玩游戲的方法,是通過鍵盤、游戲桿、鼠標或者是這幾種的結合,或者還需要運用其它類型的輸入設備,在設計界面時,都需要進行考慮。同時還要充分考慮靈活性和能夠運用到你的游戲中的設備的類型。
2.2 易于理解
當用戶拿到游戲后,大部分人不會閱讀說明書,而是直接開始玩,并通過用戶界面進行游戲內容和交互方式的了解。游戲者并不是典型的軟件用戶,他們沒有興趣學量新特征和新功能,所以當你設計用戶界面時,應該使它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你的第一個目標應該是讓游戲及其界面盡可能地符合直覺。
2.3 綜合集成界面
游戲界面不應該喧賓奪主,如果過分修飾搞得過于煩瑣的話,游戲界面反而會干擾用戶的注意力,使他們不能集中精力于游戲世界。游戲界面應該力求簡單樸素,占用的屏幕空間應該越少越好,真正做到惜墨如金。信息要簡化,將一些功能性界面放在非玩家人物界面上,主界面盡量簡練,精致。對于游戲來說,目標就是要讓界面越來越深入到游戲本身的結構中去。從設計流程上講,首先應將游戲功能分類清楚,然后再做界面,盡量考慮資源的通用性。另外,網絡游戲需要不斷添加新功能等等,對界面的需求會不斷增加,需要預先考慮好擴充性。
3 美觀性原則
界面應該大小適合美學觀點,感覺協調舒適,能在有效的范圍內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3.1 美觀與協調性細則:
長寬接近黃金點比例,切忌長寬比例失調、或寬度超過長度。布局要合理,不宜過于密集,也不能過于空曠,合理的利用空間。
按鈕大小基本相近,忌用太長的名稱,免得占用過多的界面位置。按鈕的大小要與界面的大小和空間相協調。避免空曠的界面上放置很大的按鈕。放置完控件后界面不應有很大的空缺位置。
字體的大小要與界面的大小比例協調, 通常使用宋體9-12較為美觀,很少使用超過12號的字體。
前景與背景色搭配合理協調,反差不宜太大,最好少用純色,如大紅、大綠等。主色要柔和,具有親和力與磁力,堅決杜絕刺目的顏色。
界面風格要保持一致,字的大小、顏色、字體要相同,除非是需要藝術處理或有特殊要求的地方。
如果窗體支持最小化和最大化或放大時,窗體上的控件也要隨著窗體而縮放;切忌只放大窗體而忽略控件的縮放。對于含有按鈕的界面一般不應該支持縮放,即右上角只有關閉功能。通常父窗體支持縮放時,子窗體沒有必要縮放。
3.2 獨特性
如果一味的遵循業(yè)界的界面標準,則會喪失自己的個性。在框架符合以上規(guī)范的情況下,設計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界面尤為重要。尤其在商業(yè)軟件流通中有著很好的遷移默化的廣告效用。
安裝界面上應有單位介紹或產品介紹,并有自己的圖標。主界面,最好是大多數界面上要有公司圖標。登錄界面上要有本產品的標志,同時包含公司圖標。
系列產品要保持一致的界面風格,如背景色、字體、菜單排列方式、圖標、安裝過程、按鈕用語等應該大體一致。
總的來說,界面對一款游戲的成敗影響是巨大的,由于游戲最強調的是表現力,因此人機交互界面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游戲在玩家心目中的地位,優(yōu)秀的界面設計師可以讓玩家在看到游戲界面的第一眼就對游戲感興趣。專業(yè)的界面設計對一款游戲的重要性仍然是不可低估的。
優(yōu)秀的游戲界面設計是設計人員與玩家之間的一種交流,用戶的需求應當始終貫穿在整個設計過程之中。但這并不是說游戲軟件的易用性可以凌駕于其他因素之上,所有偉大的設計,都是在藝術美??煽啃?、安全性、易用性、成本和性能之間尋求平衡與和諧的。
參考文獻
[1]葉展,葉丁.游戲的設計與開發(fā).人民交通出版社 航空工業(yè)出版社.
[2]美珍妮·諾瓦科 著,糜曉波 譯.游戲設計完全教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篇10
一、及時性原則
心理學中有一條非常有名的曲線:“遺忘曲線”,它揭示了人類遺忘的規(guī)律——遺忘先快后慢。因此,教師作業(yè)的設計就應把握時效性,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打鐵要趁熱”,學生明白了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后,教師就應立即出幾道題讓躍躍欲試的學生們鞏固鞏固;學了測量方法后,教師不防讓學生實地演練演練,學了數對后可以叫學生站上講臺對全班位置指認指認……
教師作業(yè)設計時效把握的好,將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
二、聯系生活原則
數學源于生活,服務生活,在實際生活中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我們在作業(yè)設計時應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聯系較緊的,學生感興趣的題材。我在教學方向與路線后,我?guī)W生到操場上實地指認方向,并設計了一道這樣的題目:“請說出你從學?;丶业拇笾滦凶呗肪€。如果你是上學,行走的路線又是怎樣的?”又如我在學生學會簡單的除法后,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王奶奶為感謝小錢、小王、小李的長期幫助,特送給他們12個桃,這幾個小伙伴拿到桃非常高興,可怎么分呢?請你們幫幫他,要讓他們每個人得到的一樣多哦!”這些學生身邊耳濡目染的,甚至是親身經歷的事,學生才樂于接受,才能打心眼里認識到數學的作用,才能收到較理想的效果!因此,我認為作業(yè)設計要放寬視野,要密切知識與實踐、課堂與社會的聯系,為“課堂數學”與“生活數學”之間架上一座橋梁。
三、靈活運用原則
數學是培養(yǎng)思維的學科,大量機械的反復練習會使學生產生思維定勢,產生思維的懶惰性。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yè)時,要努力變通知識點,使學生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如我在教學長方形周長、正方形周長后,我設計了這樣兩道題目: 1、一個正方形周長與一個長方形周長相等,現知道,長方形的長是8cm,寬比長短2cm,求正方形的邊長?2、在一塊長8cm,寬5cm的木板上鋸下一塊最大的正方形木板,現要在正方形木板四周鑲上花邊,問花邊有多長?”通過這樣的練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能力,實際應用能力!
四、趣味性原則
一般的習題往往以單一的較枯燥的文字形式呈現,學生看著就煩,從而產生負擔感,厭學感。因此,教師在練習設計時應力求圖文并茂,題型豐富多彩,并在措辭方面盡量增強文字親和力,消除學生緊張恐懼心理,使孩子們感到數學題目既輕松又有趣,從而調動學生的解題興趣。如學生學了部分計量單位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改錯題:“今天早晨7小時,我從2千米的床上起來,用了3小時的時間刷牙、洗臉,然后吃了約200千克的早飯,接著,我背起2噸重的書包飛快地奔向400毫米外的學校,速度達到了每小時10米,在路上我碰到了30克的吳超同學,一會兒我來到了長8分米,寬6分米的教室,拿出長1米的鋼筆和厚2米的練習本寫起字來。上課鈴響了,身高170米,重60噸的李老師走進了教室?!边@樣的習題往往讓學生捧腹大笑,數學興趣猛增,效果極佳!
五、開放性原則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所具有的條件常常是客觀隨意的,條件也許多余也許不足,如果要解決它,學生除了要能尋找到數學信息,還必須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并排除無關信息的干擾。如:1、找到兩個比10大的整數,并且兩者的積是720。2、小冬帶著他的狗去接客人,小冬每分鐘走40米,客人每分鐘走60米,小冬的狗每分鐘走120米,狗遇見了客人便返回,遇到了小冬又去迎客,狗在小冬與客人之間往返,直到小冬與客人相遇,小冬接人花了40分鐘,問這段時間內小狗行了多少米?開放的習題能打破學生思維的單一性,促成一題多解,從而達到深化創(chuàng)新的效果。
六、多層次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