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脫貧研究
時間:2022-01-18 10:37:35
導語:大學生心理脫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國家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力度加大,大眾傳媒對消費觀的影響,在校大學生中貧困生、偽貧困生、隱形貧困生出現(xiàn)增長趨勢。輔導員在幫助貧困大學生擺脫物質(zhì)貧困的同時,更要幫助他們擺脫心理貧困。針對隱形貧困大學生的心理,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指導,從保護并增強隱形貧困大學生已有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自立心理,提高心理彈性,倡導隱形資助,保護其尊嚴五個方面探索了隱形貧困大學生心理脫貧的途徑。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隱形貧困大學生;心理脫貧
目前,國家對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大學生給予的資助力度很大,貧困生名額占20%,特困占8%,在校期間可以享受無息貸款等多種資助方式,切實為一些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大學生解了燃眉之急,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大學夢。與此同時,涌現(xiàn)出偽貧困大學生,他們家庭經(jīng)濟并不困難,也拿著申請貧困的材料,或哭窮,或裝窮,或聲稱家庭遭遇不幸,以得到補助,有人口袋里揣著學費,就是不繳費,還要申請貸款,主張先消費、后交費。弄到貧困證明材料并非難事,一個班有85%的同學交“貧困證明”。相反,有些大學生確實家庭經(jīng)濟困難,卻出于種種顧慮,不申請助學金,甚至很擔心別人知道自己家的情況,把自己隱藏起來,達到所謂的自我保護,成為隱形貧困大學生。貧困生和偽貧困生的心理特點及其教育策略已有若干研究,本文針對隱形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心理脫貧途徑展開研究。
一、相關概念
(一)貧困大學生。貧困大學生是指國家統(tǒng)招的高校本??圃谛4髮W生中,基本生活費達不到當?shù)刈畹突锸硺藴?,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的生活用品,經(jīng)濟沒有保障的大學生。(二)偽貧困生。偽貧困生是指家庭經(jīng)濟條件尚可,但想拿到國家給的助學金,找當?shù)孛裾块T開家庭貧困證明,為享受學校給貧困生的優(yōu)惠政策。(三)隱形貧困大學生。隱形貧困大學生,狹義上指由于自身心理自卑或盲目自尊,或是由于各種外部因素,導致不愿意暴露貧困生身份的學生。廣義上指所有沒有受到政府和學校經(jīng)濟上補助和心理上輔導的貧困生。(四)心理貧困?!靶睦碡毨А笔侵复髮W生由于經(jīng)濟、學習等方面的壓力所導致的自卑、抑郁、焦慮、敏感、自我封閉等一系列消極心理特點。
二、隱形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貧困
中國有句俗話,“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這句話本身是激勵人們重視教育,可是有些家長理解有偏頗,傾盡所有,給孩子最好的,寧愿自己食不果腹,也要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zhì)需求,有求必應,甚至過度滿足,讓孩子養(yǎng)成了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不懂得掙錢的艱辛,也不理解父母的“摳門”。隱形貧困大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比較困難,父母的生活拮據(jù),在本人身上經(jīng)濟貧困的痕跡并不明顯,不愿意申請貧困補助。有些隱形貧困大學生過分自卑,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和別人有很大的差距,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貧困就像一道丑陋的傷疤,怕別人看見,把它藏得嚴嚴實實,在內(nèi)心給自己設了一道防火墻;害怕別人問自己家庭情況,其他人也很難走進自己的世界,給人清高孤傲、特立獨行的感覺。還有一些隱形貧困大學生自尊心太強,表面看起來穿的、用的都比較時尚,平時用著昂貴的化妝品和保養(yǎng)品,朋友圈里時常出現(xiàn)拍攝精美的九宮格,曬美食、美妝、旅游、電子產(chǎn)品、包包等,周末常常在聚會中度過,偶爾出入高檔奢華場所,給人感覺應該是家境殷實。然而在深夜卻不斷搶著幾角幾分的紅包,一個人的時候點外賣吃飯卻要貨比三家,湊足滿減,花唄還款遙遙無期,這些人表面上光鮮靚麗,背后的窘境惟己可知。尤其是外表有幾分姿色的女孩子,打扮得時髦得體,有很多男孩子追求,約會,把自己打造成“白富美”,于是高昂的消費促使花唄和白條與自己綁定在一起。事實上這類女孩活得心累,其中一些前來做心理咨詢的女孩們坦言:在談戀愛時,“不起眼”的男孩子他們根本看不上,她們喜歡時尚、帥氣、出手大方的男孩子,在開始階段兩人關系曖昧朦朧,感覺還不錯,到了談論對方家庭情況時,女孩子就莫名的煩躁、逃避,深信對方是不認真的,只是看上了自己的外表,很難過,與對方保持距離甚至分手。其實是她們不接納真實的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情況,自我不統(tǒng)一,更擔心不被對方接納,內(nèi)心矛盾掙扎,盲目自尊和虛榮心使她們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玻璃心。隱形貧困大學生不僅存在經(jīng)濟困難,而且存在心理問題,使其身體健康、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zhèn)涫苡绊?。有研究表明隱形貧困大學生存在各種心理問題,如強烈的自卑、抑郁、沮喪、敵對、人際關系敏感、退縮、不安全感、自尊水平過低或過高;他們獲得的社會支持明顯少于非貧困生,更容易遭遇學習壓力、人際交往壓力,更傾向于關注負面信息、消極思維、悲觀。因此,隱形貧困大學生不僅需要經(jīng)濟上的支持,更需要心理脫貧。
三、積極心理學的指導思想
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的積極品質(zhì)如美德,發(fā)掘人的發(fā)展?jié)摿ΓP注人性中的積極方面,促使人類生活的更健康、更幸福。人既有潛在的內(nèi)心沖突,又有潛在的自我完善能力,積極心理學是通過培養(yǎng)人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激發(fā)人的積極力量,進而防止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使人真正成為健康并生活快樂幸福的人。本文改變以往人們對隱形貧困大學生的偏見,一提到這個群體馬上會想到很多負面的標簽,如自卑、多疑、敏感、孤僻、壓抑、恐懼、內(nèi)向、不善交際、不合群、自我評價低,等等。研究者們提到的策略更多的是完善貧困認定方法,落實好國家的助學貸款、資助等工作,成立愛心基金會,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心理咨詢體系,等等。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貧困生的生活狀況和心理健康水平,但是這種改善的效果不是長久的,要想徹底改變他們的貧困狀況,需要引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從人的內(nèi)在根源上去改變。隱形貧困大學生既面臨外在的經(jīng)濟困難,又面臨內(nèi)在的心理困擾。外在因素相對不易改變,內(nèi)在因素相對容易改變。讓貧困大學生明白經(jīng)濟上的困難是暫時的,以后工作了會好轉(zhuǎn),但是內(nèi)在的心理狀態(tài)需要自己主動去改變,擺脫心理困擾。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首先要保護好隱形貧困大學生已有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在此基礎上走進他們敏感的內(nèi)心,培養(yǎng)他們積極心理品質(zhì),縮短與他人的差距,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四、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隱形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脫貧對策
(一)保護并增強隱形貧困大學生已有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隱形貧困大學生在經(jīng)濟困難,條件艱苦的情況下,能考上大學,本身就能體現(xiàn)他們頑強的毅力、吃苦耐勞、熱愛學習等優(yōu)秀品質(zhì)。陳磊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貧困生在愛學習、真誠、團隊精神、愛與善良、謙虛、希望信念幾項積極心理品質(zhì)上得分顯著高于全國大學生。這些積極品質(zhì)是他們學業(yè)進步,走向成功的保障。因此,輔導員應該讓他們看到自身的優(yōu)勢,進行貧困觀教育以辯證地看待貧困,認識到人無法選擇出身,貧困不是錯誤,而是對人生的考驗,可以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激勵人奮發(fā)圖強,貧困讓人擁有巨大的改變的力量,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生活,把自身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運用到生活學習及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二)培養(yǎng)隱形貧困大學生的自信心。輔導員要深入了解隱形貧困生的情況,對有組織管理能力的學生,鼓勵他們加入學生會、社團、班委會,對有特長的學生鼓勵他們參加校內(nèi)各種活動,借機會來公開表揚他們,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樹立自信心。也可以開展心理素質(zhì)拓展訓練,邀請他們參加,在活動中看到自身的價值和能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自信心。(三)培養(yǎng)隱形貧困大學生的自立心理。有些隱形貧困大學生因為經(jīng)濟困難黯然落淚,生怕別人知道自己家窮,不敢去做勤工儉學,把自己偽裝起來,和同學保持距離。大學生有能力做兼職養(yǎng)活自己。因此輔導員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勤工儉學的機會,鼓勵他們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去勤工儉學,解決自己的經(jīng)濟問題,成為經(jīng)濟獨立、人格獨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的人。(四)倡導隱形資助,保護其尊嚴。隱形貧困大學生的內(nèi)心敏感,防御性極強,因此,輔導員在調(diào)查落實后,學校無需公示,可以直接把錢打到隱形貧困大學生的卡上,不僅給了學生經(jīng)濟支持,還保護了她們的尊嚴,潤物細無聲。中科大的“隱形資助”模式值得學習,十幾年的默默堅持,所展現(xiàn)出的專注、低調(diào),不張揚、不表功,這些品質(zhì)或是堅守,在一個功利化的社會,顯得愈發(fā)難能可貴。充分關照學生尊嚴的“隱形資助”,不僅是一種資助方式的示范,更是一種價值觀的引領。(五)提高隱形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彈性。同樣是經(jīng)濟困難的大學生,有些人自強不息,有些人卻得過且過,因為他們的心理彈性不同。個體的心理彈性是可以在后天習得的,因此,輔導員可以建立一個貧困大學生成長團隊,組織他們開展團體心理輔導,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心情,互相幫助,互相接納,建立起社會支持系統(tǒng),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贏得自我的認可和他人的賞識,內(nèi)心更加強大。輔導員可以私下和隱形貧困大學生探討這個團隊的力量,邀請他們?nèi)ジ惺?,體驗,逐步加入這個團隊,變得更加樂觀、自信、勇敢、真實,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能夠積極面對困境并克服困難。隱形貧困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心理會影響自己的學業(yè)、人際交往,校園和諧,未來的家庭幸福和社會穩(wěn)定。因此,輔導員要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讓隱形貧困大學生欣賞自己的積極心理品質(zhì),接納自己,貧窮是最好的大學,利用家庭貧窮的經(jīng)歷來培養(yǎng)自己的精神財富,讓他們更幸福地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1]高朋敏,齊艷萍.積極心理學視閾下貧困大學生心理脫貧研究[J].學校管理研究,2013,35(2):327-328.
[2]陳磊,何云鳳,夏星星.高校貧困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發(fā)展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1,10:87-91.
[3]王新波.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培養(yǎng)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0,11:40-45.
[4]臧運洪,楊靜,武麟.貧困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量表的結構驗證[J].心理學探新,2017,37(5):449-453.
[5]蔣露茜.心理彈性干預:貧困大學生“心理脫貧”的新途徑[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33(5):72-74.
[6]梁丕桓.積極心理學理念下貧困大學生心理反貧困的思考[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29(3):120-123.
作者:孫俊芳 單位:集寧師范學院